-1-一、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内涵(4点)1、它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2、它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3、它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及事件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4、最重要的是,它的落脚点是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二、流行病学的任务大体上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或分布的现象;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或影响因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原因或影响因素。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的结果,找出预防或处理的策略与措施。依序完成上述3个阶段的任务,才算是完整的流行病学工作。三、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3大方法)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三种。1、观察性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随访研究)、临床试验2、实验性研究: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3、理论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四、何谓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五、何谓患病率?(亦称现患率)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六、患病率(P)、发病率(I)和病程(D)之间的关系患病率=发病率×病程P=I×D七、患病率的用途患病率对于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而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八、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是什么?-2-1、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1-时间;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的是疾病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3-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出现,为动指标。九、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十、粗死亡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调整的死亡率。十一、死亡专率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各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十二、累积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例。(多用百分率表示)十三、相对危险度(RR)指暴露组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o)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相关强度。计算公式:RR=Ie/IoRR的意义:说明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相对危险度无单位,比值范围在0至∞之间。RR=1,说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RR<1,说明暴露与疾病存在负联系(提示暴露是保护因子);RR>1,说明两者存在正联系(提示暴露就是危险因子);比值越大,联系越强。十四、比值比(OR)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之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与RR相同,OR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非暴露者高的程度。若能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OR值接近甚至等于RR值:一是所研究的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很低;二是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十五、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5种)1、现况调査2、队列研究3、病例对照研究4、实验性研究5、诊断试验的评价研究-4-态优点:-5-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1、常用的是抽样调査。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休的可信度较高。2、现况研究是在收集资料完成之后,将样木按是否患病或是否暴露来分组比较,即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使结果具有可比性。3、现况研究往往采用问卷调査或采用监测等手段收集,故一次调査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是疾病病因调查探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局限性:1、由于调査时疾病与暴露因素同时存在,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2、得到的是某一时点的是否患病情况,故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3、处在潜伏期或临床前期的人极有可能被误认为正常人而使研究结果发生偏倚,低估该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十六、队列研究的类型(群组研究)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3、双向性队列研究十七、队列研究的特点1、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故属于前瞻性研究2、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与否是自然存在于研究人群,而不是人为给予的。3、研究对象根据暴露与否分组,这与实验性研究的随机随机分组不同。4、是从“因”到“果”的研究。5、追踪观察的是两组间的发病或死亡率差异,如RR。十八、队列研究的优点优点:在疾病发生前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所获得资料完整,无回忆偏倚;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测量两组间的特异危险度和相对危险度;一次调査可观察多种结果,并能了解疾病的自然史;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联系强度,且先因后果,时冋关系明确,所得联系比较确实可靠;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稳定;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作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十九、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1、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6-3、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4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由果推因。5经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7-二十、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所需样本量小,病例易获取,因此工作量相对小,所需物力、人力较少,易于进行,岀结果快;可以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适合于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进行研究;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作初步评价。缺点:由于受冋忆偏倚的影响,选择合理的对照又较困难,因此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此外不能计算暴露与无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及相对危险度(RR),只能计算比值比(OR)。二十一、实验性研究的主要研究类型:临床实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和类实验等二十二、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不同之处是什么?筛检试验是把病人及可疑有该病但实际无该病的人与健康人区别开来,而诊断试验是进一步把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者区别开来。因此,筛检是第一步,诊断是第二步,治疗是第三步。二十三、诊断指标分类(3类)可分为以下3类:1、客观指标2、主观指标3、半客观指标二十四、诊断实验评价的指标有哪些?1、真实性2、可靠性3、收益二十五、评价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指标有哪些?1、灵敏度:也称真阳性率,实际有病且按该诊断试验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概率。理想的试验灵敏度应为100%(灵敏度只与病例组有关)2、特异度:也称真阴性率,实际无病按该诊断试验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概率。理想的试验特异度为100%(特异度只与非病例组有关)3、假阴性率:也称漏诊率或第二类错误(B)。灵敏度越高,漏诊越小,理想的假阴性率为0。4、假阳性率:也称误诊率或第一类错误(a)。特异度越高,误诊越少。理想的试-8-验假阳性率应为0。二十六、诊断实验的可靠性评价指标有以下3种:-9-1、变异系数(CV):即所测平均数的标准差与测定的均数之比;比值越小,可靠性越好。2、符合率:又称准确度。3、诊断试验的一致性分析。二十七、诊断实验的收益评价:可通过计算预测值这个更为客观的指标来完成。包括阳性预测和阴性预测值。二十八、提高诊断质量的方法:1、联合试验:主要包括平行(并联)实验和系列(串联)实验。2、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二十九、何谓平行(并联)实验:即凡个试验中只要有一个试验呈现阳性即诊断为阳性。优点是灵敏度高,漏诊率低;但同时特异度降低,误诊率高。三十、何谓系列(串联)实验:即几个试验中有一个阴性即诊断为阴性,全部阳性才能判为阳性。其优点是:特异度高,误诊率降低;缺点为灵敏度低,漏诊率高。三十一、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统计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三十二、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3类。三十三、何谓计最资料也称数值变量,为定量测量的结果,通常有专用的仪器测量,并有计量单位,如身高(cm)、体重(kg)等。计量资料有连续性的特点。三十四、何谓计数资料为定性观察的结果。有二分类和多分类两种情况。二分类:观察结果只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属性,如“阳性”或“阴性”;“正常”或“异常”等。这类资料之所以称为计数资料,因为在统计时通常将各种观察结果按属性分类计数。如阳性人数,阴性人数,死于某病的人数等。三十五、何谓等级资料-10-介于定量测量和定性观察之冋的半定性观察结果。通常有两个以上等级,如阴性、阳性、强阳性;治愈、好转、有效、无效等。三十六、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4个)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三十七、统计学的几个重要概念:1、同质与变异研究对象具有相同的背景、条件、属性称为回质;同一性质的事物,其个体观察值(变量值)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称为变异。2、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值的集合称为样本。三十八、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总体标准差。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木率,样本标准差。一般情况下,参数是未知的,需要用统计量去估计。用统计量推论参数的方法,统计学上称为参数估计和参数检验。三十九、误差医学科学研究中的误差通常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抽样误差:不可避免四十、概率与频率概率——是对总体而言频率——是对样本而言概室指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P来表示。随机事件的概率在0与1之间,即0≤P≤1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11-P越接近1,表明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P值越接近0,表明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频率指一次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样本率。统计中的许多结论都是带有概率性的。四十一、小概率事件一般常将P≤0.05或P≤0.01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少。四十二、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1、算术均数2、中位数3、几何均数四十三、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1、方差和标准差2、极差(全距)3、百分位数4、变异系数(CV)四十四、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1、频数表2、相对数四十五、何为统计推断是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包括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它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数值变量资料(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包括总体均数估计、检验、方差分析以及数值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分类变量资料(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包括总体率的估计、分类变量的z检验、X2检验和秩和检验。四十六、统计推断的核心是什么?统计推断的核心就是假设检验,亦称为显著性检验。四十七、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3步)1、建立检验假设,确立检验标准(检验水准,符号为α,通常把α取为小概率事件值,如α=0.05或α=0.01)2、选定检验方法3、确定P值当P≤α时,按所取检验水准α,拒绝H0(无效假设),接受H1(备择假设),可以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总体均数不相等;当Pα时,按所取检验水准α,不拒绝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不能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相等。-12-越小。-13-四十八、假设检验根据样本统计量作出的推断结论具有概率性,其结论有可能发生下面两类错误:I类错误、II类错误四十九、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1、两类错误2、变量变换3、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4、结果的解释五十、结果的解释一般情况,假设检验中P≤0.05,称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称为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假设检验是通过计算样本统计量判断抽到目前样本的可能性是否为小概率事件,若为小概率事件,则拒绝H0;否则,不拒绝H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