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与理想课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创新教学与理想课堂——观摩省第十届(初中)“百课万人”活动有感嘉善县干窑中学陈松青浙江省第十届(初中)“百课万人”活动于2007年10月22—24日在杭州举办,本人有幸观摩了本次活动。本次观摩活动的主要活动是:1.浙江省教科院院长、博导方展画教授主持开幕式:“百课万人”活动理念介绍。2.创新课教学观摩。3.教师说课、专家点评、互动讨论。4.上海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作专家讲座:初中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本次活动由省教科院副院长朱永祥教授和省教科院普教所所长王健敏教授主持。活动参加人数大约200余人。执教教师的说课和教后反思,学科专家对创新点的精彩点评,以及执教教师与学科专家的对话,历来是“百课万人”系列活动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本届活动中,来自上海教科院的顾泠沅教授作的专题讲座,为与会一线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课程实施策略打开了思路。一、活动理念介绍——体现国家课改教育理念,展示创新教育研究成果,探索学科教学创新途径“浙江省‘百课万人’创新教学观摩活动”是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省教育学会创新教育分会共同组织的一项大规模推广活动。计划用几年时间筛选、提炼出100节优秀的创新课型,组织万名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旨在课堂教学层面充分体现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生动展示近几年来我省中小学创新教育研究取得的成果,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的实施途径。浙江省“百课万人”活动于2000年下半年开始酝酿,2001年3月正式启动。作为一项大型的系列活动,“百课万人”活动以“宏扬科学探索精神、营造创新教育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活动目的,力求推出的都是一批具有创新性、先导性、实验性和探索性的优秀课型,在具体的选课标准上有以下要求:1、不拘成规,大胆创新,教学中要在形式或内容上具有“创新点”;2、执教教师要有一种新的理念,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培养;3、能用一定的科学理论进行说课;4、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第十届“百课万人”活动推出的7节课中,初中语文3节、数学4节。执教的教师平均年龄为34岁,其中最长的为37岁,最年轻的为28岁。在执教的7位教师中,有1位来自省级名校,3位来自区、县的普通初中,还有3位是来自民办初中。这7位教师中有2人是“省教坛新秀”、3人是“市教坛新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主持过省、市级的重点研究课题,有大量的科研论文发表或获奖,并能有效地将科研的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创新,充分体现了省教科院倡导的“科研先导型”教师、“科研先导型”创新课的这一特色。二、课堂教学点评——创新教学与理想课堂2由于本人是数学教师,下面仅对本次活动中的数学课进行探讨。本次活动中的数学课共有4节,分别是:(1)杭州市勇进中学周芸佳老师的“体验——探究”式教学;(2)嵊州市爱德外国语学校裘桢东老师的“归纳——猜想”型教学;(3)丽水市梅山中学沈秋伟老师的“情景——探究”式教学;(4)湖州市南浔南方锦绣实验学校张香明老师的“情景——建构”型教学。上面4位老师给与会者展示了新课改下的创新课型。下面分别探讨。周芸佳老师的数学“体验——探究”式教学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起点,构建数学模型,使学生在多方位的探究活动中体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周芸佳老师的课题是“探索三角形可以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她的教学过程是: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准备:在动听的音乐声中,教师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生活中有关的等腰三角形的图片。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问题:小区内有一个三角形小花坛,现在想把它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使之可以种上不同的花。已知花坛的三个角分别是36°、72°、72°,你可以帮忙办到吗?如果老师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改成20°、60°、100°,你还能分吗?▲合作:各小组合作设计两个三角形,使这两个三角形都可以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二、交流对话,探究新知▲质疑:任何三角形都能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建模:ABC中,,AB,C,过点A作BAD,交BC于点D▲转化:推理1:DACADC,2▲实质:推理2:ACD为等腰三角形的各种情况:(1),CADC即2;(2),CADADC即3;(3),CADC即90°▲意义:(1)一个角为另一个角的2倍;(2)一个角为另一个角的3倍;(3)直角三角形。▲证明:(1)已知ABC中,,AB,2C,试说明ABC可以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2)(3)请学生仿照做。三、梳理概况,形成结构CBAD3▲知识: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中的感悟。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让学生解决引入中各组设计的三角形的分割问题。五、变式训练,拓展新知▲质疑:在ABC中,A36°,B99°,C48°,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请试一试。▲提高:将一个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原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几度?六、小结评价,布置作业“体验——探究”式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被切身的体验所激发的,因此,周老师的教学设计关注从日常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互动、师生的共同探究等多方位的活动,让学生慢慢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探究”式数学教学强调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用层层递进的探究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裘桢东老师的“归纳——猜想”型数学教学从以下例子引入课题:▲观察下面的火柴棒的根数与正方形个数的关系,探究其中的规律:(1)请写出第五个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和火柴的根数;(2)通过猜想,请写出第n个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和火柴的根数之间的关系;(3)用这个关系式去验证第六个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和火柴的根数之间的关系。裘老师引入了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经历应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发现规律的具体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从简单情形入手掌握方法,到一类问题中去探索发现的平台。归纳猜想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它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更多地依赖于过程,依赖于经验的积累。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注重过程、启发思考、总结经验、学会反思,但我们又不可能学会所有知识和经历这些知识产生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种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解决一类问题,从而启发新的思考。牛顿说过:“没有大胆而放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归纳推理,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沈秋伟老师的“情景——探究”式数学教学下面是一个教学片段:师: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大屏幕,你能记下三角形、圆、四边形、五角星出现的次数吗?生:记不下来,刚才没准备好。4师:那么我们小组合作,想想办法。一分钟后继续游戏,这次终于记下了三角形、圆、四边形、五角星出现的次数了。师:请同学们谈谈第二次成功的体会。……【引导学生得出“划记”的功劳,感受“团结就是力量”】沈老师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在主动的体验与探究的基础上,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沈老师“情景——探究”式数学教学的课型特色在于:1.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从数学知识、技能及数学思想方法两个纬度上把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注重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2.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体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本着“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主动发展”的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拓展课程范围,更新课程内容,让学生传承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4.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构建生动活泼的创新课堂。善于把游戏、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5.体现差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能得到健康地发展,使每位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体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阵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张香明老师的“情景——建构”型数学教学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上的导入、授课内容与真正在上课时用的内容、题目是不一样的。原先的引入是下围棋,而现场上课却改成了女足在杭州黄龙体育馆举行,并设问,怎么在地图上找黄龙体育馆?从而引入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与杭州西湖的景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很很快进入状态,西湖的景点对杭州学生来说是熟悉的。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应当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构建。因此,张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为起点,即将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恰当的、有趣的、有现实意义等特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提升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把新知真正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上面4节课,呈现出全新的教学理念,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也颇具启示意义。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数学教研员许芬英老师曾指出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有以下主要特征:1.目标明确: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目标的深广度要求符合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及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具有层次。52.内容贴切: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贴近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含有过程和方法、知识与应用,并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3.方法得当: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既能充分预设,又能抓住生成,重视启发,引导得当。4.手段有效:教学手段运用有效,重在帮助学生理解。5.达成度高:学生手脑并用,积极思维、动手实践,既获得过程与方法的体验,知识和技能的落实,又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浓厚。2天的观摩活动,上面4节数学课,给我的感受就是:它们给我们指出了新课程下的数学课的几种方向,应该说都是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当然,既然是创新课,它们也有改进的地方。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华东师大教育系叶澜教授)。一节课,如果有反映数学本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问题情景,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索、尝试探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突破学习难点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实现有意义学习;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上有吸引人的亮点或创新,能引发同行思考、学习借鉴,或许可以说是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了。三、观摩后感——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次观摩活动给我留下一个思考:怎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或者理想的课?华东师大教育系叶澜教授指出评价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1)有意义,一堂课首先要让学生学到新知识,然后锻炼能力,进一步有良好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从而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2)有效率。(3)有生成性。(4)常态性。(5)有待完善的课。这五个方面归纳起来就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理想的课堂教学有如下的特征:1.应有反映数学本质的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有突破学习难点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实现有意义学习。3.有吸引人的亮点或创新,引发他人思考,供同行学习借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人认为,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教师的多媒体做得有多么的华丽,也不是看课堂上学生是否一直在进行热烈的讨论,或者是教师的课是否是一种新课型。而是看一节课上下来,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不高,效率高不高,学生是不是能很好地掌握。因为,我们教师的最终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教师的个人展示或者作秀。眼下县教研室组织的“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比武,为广大教师提高了一次自我提升、自我反思的机会:在新课程早已实施的今天,我们的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做到了高质量、高效率呢?以上是本人对此次观摩活动的一点体会,愿与同行共勉。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