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政治马原PPT-基础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0考研政治马原“研”途之捷径•明确目标导向、行动匹配目标;•形成适合自身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决心;考研政治的考试内容(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及形势与政策考研政治的考试内容学科特点分值题型马原理论性最强、学习难度最大24分单选4道、多选5道、分析题34题毛中特内容最多、现实感最强24+6分单选4道、多选5道、分析题35题史纲(含毛)知识性最强20-6分单选4道、多选3道、分析题36题思修实用性最强16分单选2道、多选2道、分析题37题时政时效性最强16分单选2道、多选2道、分析题38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科属性•公共课属性:内容涵盖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法律、伦理学等诸多方面,但毕竟不同于上述专业学科。•意识形态属性: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特别强调看待的立场。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要将对一切问题的看法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的见解上来。站稳立场甚至比看待是非更重要,强调政治正确。•应试属性:得分是关键,做对题就是一切。哲学(2、3、4)总论(1)政经(5、6)科社(7、8)马原唯物论唯物史观认识论辩证法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总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科学性:是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2)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和基本观点。(4)人民性: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品格。(5)发展性:与时俱进。巩固练习(多选)•马克思具有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有()•A.科学性、革命性•B.实践性•C.人民性•D.发展性名人名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摘自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考研政治马原部分唯物论哲学(2)总论政经科社马原唯物论唯物史观认识论辩证法模块二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在总结和概括哲学发展史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指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本原,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第一,物质第二,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能被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上存在两种观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方面:何者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第一,物质第二,意识决定物质第二方面:有无同一性可知论承认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否认同一性,世界是不可被完全认识的世界是怎样存在的辩证法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矛盾形而上学世界是孤立和静止的,否认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对人类社会的不同的看法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物论模块七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模块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模块五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模块四运动、静止、时空模块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唯物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其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世界是什么”物质观物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运动与时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运动的含义二者的关系静止的含义二者的关系时空的含义时空的特点二者的关系一、物质旧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如水、火、土、气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就是客观实在,物质的本质规定性、最高共性和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新旧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二、物质与运动•运动:是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态和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三、运动与静止•静止: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特殊状态。•关系:相互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四、运动和时空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一去不复返);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长、宽、高);•绝对性: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无条件的;•相对性: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变的。“运动速度”“尺缩钟慢”•有限性:某个具体物质的时空是有限的;•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运动与时空的关系: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空是不可分的,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因为物质的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五、实践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社会生活的实践性:(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其意识的关系);(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唯物论——意识观一、意识的本质•含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本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二、意识的起源•四个发展阶段:(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阶段;(2)低等生物所具有的刺激感应性阶段;(3)高等动物所具有的感觉和心理阶段;(4)人类大脑所具有的意识阶段;三、意识的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四、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唯物论——规律观一、规律的含义与属性•含义: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属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因此人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人可以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以改造客观世界。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三、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社会历史趋向: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必然性。•主体选择: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与选择性。总结——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原因有:•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人们的实践活动虽受意识指导,归根结底仍是物质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考研政治马原部分辩证法马原总论哲学政经科社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其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世界怎么样”。辩证法两大总特征五对范畴三大规律联系发展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两大总特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系统的观点方法论发展的含义新旧事物及其关系过程的观点方法论(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2、联系的特征•客观性: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转移。•普遍性:时时有联系,处处有联系,每个事物都通过中介与它物联系着,同时也是它物联系的中介。•多样性:联系是多样的,例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条件性: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和制约作用;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3、系统的观点•系统的含义: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特点: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系统的整体性:1、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新功能;2、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将丧失原有的功能。4、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善于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二)发展的观点1、发展的含义: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注: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2、新、旧事物及其关系•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注意:新事物不等于新出现的事物。命题角度: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能适应新环境;•第二、新事物是旧事物的改良,吸收了旧事物的优点,增添了新内容。•第三、新事物符合群众利益、受到群众拥护。3、过程的观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4、永恒发展的方法论意义•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

1 / 2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