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教学的意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以训练思维和语言表达为核心。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空白”,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有意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如果有效的应用留白教学,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地讲解,为应付考试而将知识硬灌输给学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应是一门动静相宜的艺术,一味让学生全盘接受,读死书、死读书,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教师不要讲的过多、过满、要适当“留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第斯多惠说:“优秀的老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如重庆的名师王君老师就是这样践行的。她在教《纸船》过程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初读,初品之后,教师投影出一封冰心写的“信”。内容是:冰心得知此诗被选入了中学教材,特意给全国的小朋友写了这封信,告诉大家,这首诗是自己年轻时创作的,由于知识和能力有限,并不完美。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帮她将这首诗改得更精美一些。王老师将“信”介绍完后,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兴致盎然地开始讨论、交流。有的学生改得非常成功,如“流”改“漂”,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有的改法遭到了同学们的反对,在激烈的争论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个比一个深入﹑细腻,令人惊喜不已。这封信其实是教师虚构的,但它却巧妙地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掀起语文课堂上异彩纷呈的浪潮。这样的留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正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境界。因此,教师适当地在课堂上“留白”,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中深入思考,自由想像;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诺贝尔获得者李远哲博士曾经说过:“最坏的教育是不好的老师占了学生所有的时间,而学生又学不到什么,得不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合理运用教学留白,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体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夜归鹿门歌》时,我没有逐字逐句讲解,而是让学生结合诗句自主思考,对于这首诗你有哪些疑点,提出你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学生认真的阅读诗句,结合诗意提出了如下问题:为什么人们都回家了,而诗人却去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的“开”怎么理解?(这是最有价值的问题。)“惟有幽人自来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主动提出的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在积极思考,要比老师一味地讲解更有效,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三、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对那些“神来之笔”,教师可以运用想象留白,让学生置于广阔的思维空间,大胆联想想象,把文章静止的文字符号变为丰富多彩的立体画面,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文学气息。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浪漫主义杰作,诗人运用大胆的想象、奇特的夸张、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梦幻的境界,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想象“海客谈瀛洲”时的神采飞扬和听众连连称赞的情景;想象“天姥连天向天横”的高大雄伟;可以想象诗人“一夜飞度镜湖月”的神奇,也可想象“云为衣兮霓为裳,虎鼓瑟兮鸾回车”的壮观热闹场面。后来我让学生重点以“一夜飞度镜湖月”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写成一段150字左右的短文。果然,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有同学说,诗人在朦胧的月色下,超尘脱俗,御风而行,仿佛腾云驾雾来到了天姥山,然后又迅速掠过平静的湖面,飘然而去;有同学说,溶溶月光之下,广阔的天幕上似乎有一颗巨星划过,“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飞向天姥山,这番奇特的意境充分吻合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仙形象。可见,如果教师巧妙地运用“留白”教学,可为语文课堂增添亮丽的风景。四、协调教学的节奏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堂由很多个教学环节组成,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只有对各个环节精心设计组合,才能实现高效课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巧妙设计利用“留白”,可以缓解学生的审美疲劳,调节课堂的教学节奏,为构建有效课堂,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大有裨益。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约为20分钟,课堂上,随着教学环节的推移,学生会疲惫厌烦。而“留白”教学则可以使课堂教学快慢适宜,错落有致,不但可以调节学生的神经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使课堂呈现一种灵动之美。如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由于是文言文,枯燥乏味,学生对于字词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是孔子的思想,理解的时候更有难度,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疲惫的情绪,如果一讲到底,恐怕会陷入唱独角戏的尴尬之中,教学环节也就难以推进,教师可趁此机会,提出问题,留下“空白”。如:孔子面对四个弟子述志的内容,他为何“吾与点”呢?曾点的志向有什么与众不同?为什么会得到老师的赞同?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这些问题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打破了学生被动静听的局面,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讨论。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同学们各抒己见。曾点的志向是“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中,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淡泊名利、洒脱高雅、不汲汲于富贵,寄情山水、逍遥自在。为什么他的志向偏偏得到孔子的肯定呢?有同学认为:曾皙的理想正是孔子的“志”。古人云:“宁为太平鸡犬,莫做乱世人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孔子不得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追求的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一个礼治的太平盛世,一个和谐的社会。所以“吾与点也”。也有同学认为: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的思想很突出。《史记.孔子世家》中说:“鲁终不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曾皙“不求为政”之意正吻合孔子晚年恬退避世之心,故“吾与点也”。面对学生呈现的答案,不得不叹服学生思考的角度之独特。适度的安排教学“留白”不仅使学生度过疲劳区,激活思维,还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节奏,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保持鲜活与生动。五、提高学生的审美力美学家们把文学作品分为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所谓第一文本就是文学艺术家直接创造出来的作品,没有真正进入读者的审美视野,这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本”基本相通。第二文本是指已经进入了读者的审美视野的作品。教材上所选的那些文质皆美的文章,可以称作第一文本。它们需要读者去阅读、品味、理解,从而去激活它,而文本所创设的大量“意义空白”和“模糊性”给读者提供了解、探究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情感体验去补充文本的“空白”。如古典诗歌,短小精美,言有尽而意无穷,存在大量的空白,经过读者的阅读感悟、咀嚼想像,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如贺铸的《青玉案》就是其中的代表,这首词主要抒写了主人公内心的“闲愁”。究竟愁什么?结合诗句不难看出,下阙的“碧云冉冉”两句写黄昏景色,可以想象出抒情主人公痴情等待那位“凌波”女子直到日暮,仍杳无踪影,内心的愁绪渐起。同时“碧云”句也暗指时光流逝之快,自己已到了垂暮之年。结尾连用三个比喻句来表现“闲愁”之重、“愁”之浓,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十分形象生动,以“一川烟草”比喻愁的深广,以“满城风絮”比喻愁之多,以梅子黄时绵绵不断的雨比喻愁之时间长。读来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被誉为绝唱。可见,诗词语言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空白,需要读者去感知、解读和填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现代作家的一些作品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空白”,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浓缩了父子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如果我们不深入探究文本,浅尝辄止,则只能对“父亲”为“儿子”三次买橘子的背影有点印象。“父亲”和“儿子”微妙而又复杂的情感变化,以及生活环境对人的逼迫就很难体会到。作者的父亲,先是闲居在家,之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这些都间接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为了生计而疲于奔波,世路艰辛,境遇凄惨的社会现实。基于这一背景,作者所表达出的真挚淳朴,感人肺腑的父子之爱,不仅是体现传统伦理道德中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关爱,特别是在渗透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也饱含着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抗争。这样的留白,自然会引起学生的怜悯同情、乃至产生强烈的共鸣。文学作品以文字为载体,往往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善于留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像和联想空间。因此,充分利用文本的这一特点为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平台。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无论其字词、句段的教法,还是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包含着丰富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因素。培养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是时代对每一个教师发出的呼唤,也是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留白“艺术策略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的方向和价值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探究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中学生正处在积累知识、提升能力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思维正从具体形像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他们渴望张扬个性和释放激情。而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要想在语文课堂上巧妙地引导启发,必须有效运用“留白”艺术,要明确目标,抓住重点,有的放矢,不要事无巨细,一讲到底。对于那些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坚决不讲,留给学生课外解决。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寻找一个最佳的突破口,以巧妙的提问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他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如教学《项羽之死》一文时,我提出“如果项羽选择了过江东,结果会是怎样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留白”过程的设计极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他们的创造力,有学生认为江东子弟一定会与霸王卧薪尝胆、卷土重来,夺取天下。有学生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性格,即使卷土重来,也会成为刘邦的俘虏;还有同学认为项羽一定会改过自新、重振旗鼓,东山再起。这些思考真正让学生走出教材,大胆想象、发挥个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语文教学要巧妙运用“留白”,给学生想像和创造的余地,实现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飞跃。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