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教法——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主讲人:薛强2002年9月19日主题词•1、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2、“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去健康地接受社会的选拔和其它的挑战;•3、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最核心的因素是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探索。一、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特征:1、较高的文化层次。•2、强烈的忧患意识。•3、公平竞争意识和卓越的竞争力。•能力:1、自己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2、创造性思维能力。•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二、编制课程标准的背景•1、应试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目标:知识技能取向;•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严重的“分科主义”倾向;•实施: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评价:选拔取向;•管理:中央集权。2、课堂中的知识结构•A、教科书提供的知识•B、教师个人的知识•C、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3、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地、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互相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有所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4、课程环境对比表现方向传统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环境师生的位置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发展的范围单方向发展多方向发展学习方式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状态接受学习探究式学习学习反应被动反应有计划的行动学习活动的内容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教学背景孤立的人工背景仿真的现实生活背景教学媒体单一媒体多媒体信息传递单向传播多项(双向)交换三、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1、教育民主:所有适龄儿童平等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2、开放兼容: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追求多样的文化价值观;•3、回归生活:培养会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人;这种人既具有健全发展的自主性,善于自知,又具有健全发展的社会性,善于发现他人;•4、关爱自然:人不是主宰自然而是看护自然;把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5、个性发展:尊重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具体性和特殊性。适应终身学习。四、课程整合的理念•1、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课程整合的根本依据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整体性;•3、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是密切各类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设计和实施综合课程,并处理好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4、学习方式的整合是课程整合的基本内容和策略。五、正确理解三个维度•1、知识与技能,是指一门学科中对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点;•2、过程与方法,是指对所选择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一门学科而言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六、学习方式的变革•1、自主学习: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特征:•(1)学习者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学生自主学习的境界•A、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B、对他们正学习的内容很好奇;•C、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D、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E、看到了成功的机会;•F、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G、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2、合作学习•即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特征:•(1)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的责任;•(2)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4)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社会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和民主价值观。3、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的学习过程。•它与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1)三目标: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的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2)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也叫主题探究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一定是探究学习,但不是所有的探究学习都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一般为长周期的作业。•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教师要充满创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力求用最朴实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去上最好的课;•(3)多启发、多开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4)教师的谦虚、严谨、博大、儒雅等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努力学习,唤起学生挖掘自身潜力的意识。•5、开放性的备课•(1)注重培养习惯和能力;•理解、阅读、联想、交际、积累•(2)精心备课:教法、学法、多用媒体、营造氛围、选点突破、精讲精练;•(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活动,学科间融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结合;•(4)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自评;•(5)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开拓教学新局面•1、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3、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4、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5、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6、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7、培养健康的价值观:理解他人、认识自己、顺利交流、团队精神、追求真理、情趣高雅、勇担责任、实事求是、学术诚实、慎下判断。谢谢大家•领导老师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