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香港文学概况和文学思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56/39六、香港文学概况和文学思潮1.香港文学发展的背景和“绿背文化”思潮作为“东方明珠”的香港,也和台湾一样,是祖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从地域环境和历史发展来看,香港又有其特殊性。香港处于亚太地的中心地位,四周环山,港阔水深,四通八达,既是一个有很大优势的开放的自由港,又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错综复杂的社会。香港开埠以来,作为东西方文化融通的都市,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另一方面又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文化。在相互碰撞、冲突、接受、融合的进程中,香港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地,香港文学正是在这一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可以说,香港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产物。正如台湾诗人余光中所说:“摊开香港的地图,就看见那地形是一个半岛加许多小岛。正好象征香港文学,一面来自大陆的母体,一面却伸向蓝汪汪的海洋。香港文学在上承中国文学的古今传统之余,更旁采西洋文学和30年来的台湾文学①”。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从香港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香港文学可分为现代和当代两个时期。从“五四”至1949年为香港的现代文学,也可以说是香港文学的拓荒期;从1950年至今的香港当代文学,也可以说是生长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香港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50年代,出现了左派和右派两大营垒严重对峙的局面,反共文学一度占上峰,香港文学与内地文学一体化的局面不再存在。6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实主义与现代文学相互共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70年代,又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香港文学受内地极左文艺思潮的影响,创作缺乏生机与活力。后期的香港文学,则在内地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出现了转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80年代以后,随着“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进入了过渡期,文学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回归祖国,给香港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香港文学呈现出丰富多姿、异彩纷呈的景象。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在香港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文学思潮,而“绿背文化”就是50年代产生的文学思潮。“绿背”,即美元。“绿背文化”思潮,又称美元文化思潮。这一思潮的产生,是当时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新中国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实行全面围堵的政策的产物,而台湾50年代推行的反共政策和反共文学,则对“绿背文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香港的“绿背文化”运动由驻港美国新闻处统一策划和指挥,大致采取了如下措施和步骤: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一是建立文化基金会和情报机构,为反共反华的文化机构和作家提供经费和情报材料。50年代,美国在香港成立了一个“救难总会”,后来又改为“亚洲基金会”,同时成立“孟氏基金会”。这些基金会就是收买从内地逃来香港的一些落难文人,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援助,鼓励他们进行反共反华的宣传。同时通过各种文化机构,收集新中国的情报,翻译美国的书籍和出版报纸杂志,宣扬反华反共的思想意识。1951年成立的“友联研究所”便是基金会支持下的产物。他们所收集的情报和所编制的资料,成为各种反共反华宣传的重要材料来源和炮弹。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二是用金钱收买、拉拢作家和各种文化出版机构,大量出版反共读物。在反共基金会的经济援助下,出版界出现了一个集团垄断的现象,接受美新处、“亚洲基金会”经济援助的出版社及刊物几乎占了整个文化界,如自由出版社、高原出版社、人人出版社、友联出版社、①余光中:《海阔天空一弹丸——我看香港文学》,××××××。57/39正文出版社等出版的刊物和杂志,《人人文学》、《海澜》、《大学生》、《中国学生周报》、《儿童乐园》、《祖国》等等都是他们的刊物。至于书籍,更是数不胜数。这些出版社和刊物,承揽了一批来自内地的右翼文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势力。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三是策动和指使作家发挥反共文学作用。“绿背文化”思潮对香港文学的发展危害很大。它不仅使不少作家在金钱的诱惑下,离开严肃文学创作的轨道,成为他人驱使的政治工具,而且使作家创作的艺术水准下降,作品变成政治意识的图解,由于“绿背文化”的冲击,纯文学作品和文学出版机构直接受到很大的影响。它们因无法与廉价倾销的“绿背文化”书籍和刊物竞争而纷纷停刊或倒闭。因此,“绿背文化”受到香港许多正直作家的批判和指斥。老作家刘以鬯、曹聚仁、罗孚、卢昭灵等都曾撰文尖锐批判“绿背文化”对香港文学与文化的危害,揭露美国和麦卡锡用美元引诱腐蚀作家的事实。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篓鳐驱。2.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在“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推动下,香港的现实主义文学得到发展。许多香港作家不仅受到鲁迅、茅盾现实主义精神的影响,也从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札克、易卜生、狄更斯等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受到启示,这无疑对香港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和创作起到推动的作用。这些作家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香港的现实主义文学提出了许多好的看法,他们认为,香港的现实主义文学有这样几个特征: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长鳏檷。第一,提倡文学要反映现实,表现人生。侣伦说:“我信奉高尔基曾经教导青年的一句话:‘写你所熟悉的’。我承认文学是时代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文学毕竟是文学,它本身应该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①”舒巷城说:“创作的泉源来自生活,一部小说或一首诗,是一件反映人生的艺术品,所以最重要的是生活积累。②”李辉英说:“小说不但反映社会现实,还可以转移社会风气。③”夏易说:“我始终认为文学反映人生这一点是对的。我小说中所有人物都是综合性的。例如《少女的心声》中的女主角,她代表那个时代,那个阶层的少女。至于《变》中的女主角,她代表另一种环境的产物。④”这些看法,反映了香港作家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摟鳎饗。第二,提倡作家要有真情,敢于说真话,富于同情心。舒巷城说:“我认为先有人,然后才有文章,文章是表现作者人格的,写文章作诗,首先要诚恳,讲的是真话,写出来的东西才有内涵,……所以首先要有人格,有感而发,然后才有文章,没有了真诚,文章就虚伪了,读者一下子就辨别出来。⑤”司马长风说:“文学是情意的表达。文学应该抒情,那是应有之义。我对‘情’的看法,与儒家思想很有关系。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并不是圣人道德教条要人遵守,而是从‘情’字而来。所以我很注重这个‘情’字,我以为‘情’是艺术和道德的根源。⑥”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聾諦鳍皑。第三,提倡文学的表现形式要单纯朴素,达到“没有技巧的技巧”的最高境界。舒巷城说:“有些批评者显然把单纯和简单两个概念混淆了,单纯并不等于简单,单纯是有很丰富的内涵的,诗和文章要写到单纯,那要相当高的功力,单纯本身也是一种美”。又说,有些年轻作者“以为堆砌一些美丽的词藻,就叫做有文采,应该说还未了解写文章的难处。追求文章的所谓文字美,只是形式主义,是没有灵魂的。象鲁迅、茅盾、巴金等大作家写文章就十分①《读者良友》1984年1期。②⑤杜渐:《夏夜对谈——访舒巷城》,《读者良友》1984年第3期。③王剑从:《香港作家传略》76页,××出版社××××年版。④杜渐:《永远在路上的探索者——夏易》,《读者良友》1985年10期。⑤⑥司马长风专辑,《香港文学》1980年5月第4期。58/39朴素,不事雕琢,但隽永耐看,如得天然,这样的文章才是真正有文采的。①夏易说:形式必须与内容结合适当,混成一体。因此,不同的题材,便自然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文章本天在,妙手偶得之”。这句话中的“天”字,指的就是最高的艺术修养②。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曉养鳌顿。香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如从“五四”以来算起,大致有四次浪潮:第一次,是20、30年代,以侣伦、张稚庐等为代表的早期的本土作家的现实主义浪潮;第二次,是抗战至40年代末,以茅盾、夏衍、萧红、戴望舒等为代表的大陆来作家为中心的抗战文学浪潮;第三次,是50至70年代,以叶灵凤、李英辉、司马长风、曹聚仁、舒巷城、曾敏之、海辛、夏易等为代表的南来作家与本地作家共同形成的现实主义的浪潮;第四次,从70年代后开始,由第二代大陆南来作家白洛、东瑞、陶然、彦火、原甸、张思剑、王一桃、黄河浪、陈娟、王尚政等为代表的的新的现实主义浪潮,他们在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对香港文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龅绌鳆現。香港现实主义的文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香港的社会改革与文学革命。香港早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刊物和文学作品,对封建思想制度和维护其旧思想的旧文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暴露,热烈歌颂了自由民主的思想,这无疑对香港的社会改革和文学变革是一种催化剂;5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如侣伦的《穷巷》、曹聚仁的《酒店》、舒巷城《太阳下山了》、梁锡华的《香港大学生》等,这些作品描写了战后和当代的香港社会风貌,表现了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在现实主义文学潮流的推动下,创办了一批文学期刊,团结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的现实主义作家,创作了一批比较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对香港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单是50年代后创刊的影响较大的现实主义刊物,就有《文艺世纪》、《文艺伴侣》、《海光文艺》、《南海文艺》、《海洋文艺》等。经常为其撰稿的包括何达、夏炎冰、紫珩、潭秀牧、叶灵凤、严重、侣伦、吕达、黄蒙田、范剑、吴其繁、艾芜、萧铜、林迪等。他们的作品,多写中下层的小人物,揭露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现象,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如侣伦反映抗战生活的《黑丽拉》、《无尽的爱》、反映战后初期香港生活的《穷巷》;舒巷城反映香港现代都市社会面貌的《太阳下山》、《都市诗抄》;阮朗的《金陵春梦》、《草山残梦》;曹聚仁的《酒店》、《秦准感旧录》,叶灵凤、司马长风的写实散文,以及学院派作家梁锡华的《独立苍茫》,何达的诗,都是优秀的现实主义的作品。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无疑对50年代的“绿背文化”与“绿背文学”,对以《诗朵》、《文艺新潮》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的某些脱离现实、纯粹追求形式的倾向,起到一种平衡和节制作用。对60、70年代香港本土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一种推动。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钞陉鳅陸。香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现实主义作家大多来自大陆,对香港的生活不够熟悉,对香港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认识不足;50、60年代的现实主义作家视野不够开阔,自我封闭,与其它文学流派缺乏交流,影响了自己的创作。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罴楓鳄烛。3.现代主义文学的勃起现代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思潮,它以反对传统,鼓励创新为旗帜,与现实主义抗衡,当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宣称“现实主义早已落伍”、“现实主义已经死亡”时,香港的现代主义已在悄然兴起。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无貽鳃闳。①《舒巷城特辑》,《读者良友》1984年第3期。②《夏易特辑》,《读者良友》1985年第10期。59/39香港的现代主义运动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为50——60年代,现代色彩较浓,主要刊物有《诗朵》、《文艺新潮》、《新思潮》、《浅水湾》、《好望角》。代表作家有刘以鬯、马博良(马朗)、李维陵、昆南、王无邪、叶维康、李英豪、卢因、金炳兴等;后期为70——80年代,本土色彩渐浓,现代主义刊物有《诗风》、《四季》、《大拇指》、《文美》、《八主》、《素叶文学》,此外尚有文社刊物,如《四分一》、《新一代》、《秋莹诗刊》、《风格》、《春妮》、《绿》、《新穗》、《青年文学》、《青年文社文刊》、《新火》、《海旋外》等。《中国学生周报》则是贯穿前后期的刊物。后期现代作家主要有西西、也斯、戴天、黄国彬、羁魂、何福仁、吴煦斌、钟玲玲、李国威、钟晓阳、胡燕青、钟伟民、陈锦德等。在前后期的现代作家中,创作成就较突出的是刘以鬯、西西、也斯、昆南、黄国彬、戴天,理论上颇有建树的是李维陵、李黄豪,办现代刊物、推动现代主义运动功劳颇大的是马博良、刘以鬯和黄国彬。在现代主义的刊物中,成就较高、影响较为深远的是《文艺新潮》和《诗风》。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汉鼉匮鲻潰。1956年3月由马朗创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