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个孤独群体的生活印迹“留守儿童”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留守孩”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这种不可遏止的外出务工潮造成农村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诸多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你的难,也是世界的难;你的泪,同样是耶稣的泪《眼含泪水的蒙娜丽莎》——《南方农村报》2010年8月17日报道《“候鸟”的欢乐》•《广州日报》2010年度92张优秀新闻照片之一•《“候鸟”的欢乐》——孩子们在玩“枪战”游戏,他们把父母工作的地方当成了儿童乐园。2010年的暑假里,小“候鸟”纷纷赶来广州与父母团聚,让平日忙碌、喧嚣、嘈杂的农批市场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本报记者海国/摄《留守儿童》——《大众摄影》2010年第9期作者:姜玉树作品对象:7岁的留守儿童李振华第一次见到振华,是在他家的门缝里。奶奶出门走亲戚了,把他一人锁在屋里。奶奶下地干活了,喂鸡的活振华也会干爸爸妈妈已经3年没回家了,唯一能让振华记起的就是这两张很久以前的照片生病了,自己在小诊所里打针。振华最大的愿望是能跟着爸爸妈妈去城里的学校上学听见狗叫振华就会倚在门口,看看是不是爸妈回来了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关爱留守儿童(组图)放学归来与爷爷相伴做家务思念关爱留守儿童——天上星的博客成长环境:与老人相依这是他们的娱乐“家务活”——他们的另一种承担学习,是一种“寄托”“眼泪”,是一种思念《公路边写作业的娃》这是网友“情缘”于2009年3月26日在云阳县清水乡一条乡村公路拍到的动人一幕。《公路边写作业的娃》。“留守儿童”他们,需要您的关爱!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成为了现阶段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近年来留守儿童已达5800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何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这种不可遏止的外出务工潮造成农村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诸多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父母的一些观念和不良职业活动存在负面影响•监督弱化,学校教育独立难支谁来托起留守的“太阳”————留守儿童•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留守儿童性的格变化快,脾气古怪。调查显示,由于长期没有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性格脾气乖张,行为举动不合常理,多数孩子感到孤独、寂寞无助;不愿与人沟通交流;自我意识太强,自私自利,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如意就乱发脾气,哭闹不止;还有些儿童没有爱心,没有同情心,更不懂什么是礼貌待人,怕苦、怕累、怕吃亏,具有强烈的占有欲。单亲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成长很不利。在留守生儿童中,有相当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在家中,不少的家庭单亲在外打工,长期不归,同孩子间缺乏沟通。他们与外出父母的沟通上存在很大问题。另外,留守在家的单身父或母承担着养老扶幼的重任,身挑农活和家务活两副重担,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时间和精力,有的从此断绝一切联系,留守在家的一方自暴自弃打牌赌博,不思进取,把孩子的冷暖教育丢弃一边。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首先,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一篇“留守儿童”的作文《我不喜欢月亮》,让人感受到一股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亲情思念。在很多人眼里浪漫而美好的月亮,却成为令他们痛苦的存在之物。作文中写道:“我不喜欢看月亮,因为月亮每个月的十五都会圆,而我的家人却没有团圆。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能够和我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月亮。”我不喜欢月亮虽然很多地区也出台了不少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召开了不少的会议,举办了不少的活动,组织了不少的献爱心,有些省市、县、区乡还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但其成效却不显著,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需要家庭,需要学校,需要教师,更需要国家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特别是现在的社会体制问题,对务工人员的家庭管理问题值得我们的各级领导们认真去思考和研究,怎样才能在不贻误子女教育的情况下,以政策的形式来管理务工人员。让所有的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在健康快乐中茁壮成长!由于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继续学习者只是其中少数。据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要求,但由于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带来的将是不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影响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教育因素•社会因素。政策性壁垒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因素。由城乡二元制结构而衍生的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不仅人为形成了城市人与农村人的界限,也对城乡教育产生着重大影响。•家庭因素。留守儿童寄宿在亲戚家中,很难产生归属感,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这种溺爱或放纵性的家庭环境,使得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无约束的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自我中心等极端性格。•学校因素。在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较为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农村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一些教师几乎没有与学生的课外交流和谈心活动。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和就教育的方法•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加大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儿童权益的保护,使留守儿童享有和其他儿童一样的受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强化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加强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学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注。虽然很多地区也出台了不少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召开了不少的会议,举办了不少的活动,组织了不少的献爱心,有些省市、县、区乡还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但其成效却不显著,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需要家庭,需要学校,需要教师,更需要国家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特别是现在的社会体制问题,对务工人员的家庭管理问题值得我们的各级领导们认真去思考和研究,怎样才能在不贻误子女教育的情况下,以政策的形式来管理务工人员。让所有的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在健康快乐中茁壮成长!“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1、性格缺陷。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烦恼与冲突需要倾诉的对象,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而由于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与留守儿童联系较少,有的甚至多年未与孩子谋面,很难与子女交流,使有些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而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或亲戚通常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又助长了其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2、情感缺失。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但留守小孩与父母间依恋关系的正常发展过程被中断。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少,有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两星期通一次电话;有的一年见到一两次,有的甚至3、5年都没有见面,当孩子想找父母的时候找不到或者碍于经济的考虑拼命克制,使许多留守孩子多数时候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无法建立。•3、行为偏差。儿童一般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4、学习困难。外出务工潮使农村许多孩子失去了直接监护人,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位,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外打工,另一方在家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很少对孩子提供个性化的、针对性强的辅导,一旦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也无法给其释疑解难;如果父母均外出打工,小孩是隔代监护的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如果孩子交由亲戚代为照顾的,叔叔阿姨往往不愿多加管束,管太多又怕父母回来后埋怨,还不如放任,只要不出大的乱子,他们就算完成任务,也不会在孩子的学习上多下工夫,比较缺乏责任感。因此,“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一般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教育要差一些,有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习困难重重。在我调查的76名留守子女中,有45%的学习成绩较差,42%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3%的学习成绩优秀。学校上学期流失75人,在这些流失学生中间,仅有5%的学生是因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的,“留守族”占了很大的比例•5、价值错位。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外出务工的父母使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改善,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有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