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虚词ppt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复习教学目标•1、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5个虚词的用法•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虚词“之”“而”“以”“因”“乃”用法考点解读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的相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不要求指明其意义和用法。但在2009年和2010年的文言文翻译题中体现并考查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前预习•1、明确《考试说明》常见的15个文言虚词有哪些?•2、了解这15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预习《核按钮》小册子P93—P103)•3、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预习《核按钮》P78页)•4、复习重点:了解并掌握解答文言虚词类题目的基本方法。(预习《核按钮》P80页二)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第一课时学习并掌握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一、“而”典型例题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后序》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7、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连词,表并列,又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连词,表原因连,表转折,但是,却连,表假设,如果连,表修饰,不译代词,你,你的而已,复音虚词,限制语气,罢了规律总结•1、作第二人称代词,通“尔”,你、你的。•2、也可作连词,表并列,递进,转折,相承,假设等。•3、助词,副词词尾课堂训练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7)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代,通“尔”。你,你的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连,表转折连,表递进连词,表修饰复音词,不久,一会儿连词,表承接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二、“何”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2、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6、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哪里,什么疑问代词,作定语,什么疑问代词,作谓语,什么原因,为什么疑问副词,句首动词前,为什么,怎么疑问副词,形容词前,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何如,虚音副词,怎么样,什么呀规律总结1、用作疑问代词①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②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2、用作疑问副词①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3、其他用法①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②何:通“呵”,喝问。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喝问他是谁。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课堂训练判断“何”在文段中的意义“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代词,做宾语,什么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三、“乃”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刿曰:“……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3、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副词,顺承紧接,就、这才,副词,逆转、相背,却、竟、反而、才副词,范围、限制,才、仅副词,确认、判断,是、就是代词,你的规律总结1、用作副词①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②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③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④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2、用作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课堂训练判断“乃”在文段中的意义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副词,表承接,于是代词,“你”、“你的”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复音虚词,相当于“样子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四、“其”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3、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5、其皆出于此乎?《师说》6、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子产而死,谁其嗣之?(2008年江西卷翻译题)7、吾其还也。《殽之战》汝其勿悲。《与妻书》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9、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代词,他,他们代,我,自己代词,那代词,其中的副词,表猜测,大概副词,表反诘,难道副词,表婉商,还是副词,表期望,可是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规律总结1、代词,代第三人称,他(它),他(它)的2、代词,代第一人称,我,我的3、作指示代词,一般指远指,那,那个,那些;也可近指,这,这个,这些;还可以表示“其中的”。4、作连词,表选择,是……还是……5、语气副词①表猜测,大概②表反诘,难道③表婉商,还是④表期望,可是课堂训练判断“其”在文段中的意义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副词,表肯定,一定连词,表假设,如果指示代词,其中的代词,自己的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代词,他的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代词,它们指示代词,那种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五、“且”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1、河水清且浅。《迢迢牵牛星》2、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4、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5、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6、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连,表并列,又连词,表递进,而且,况且连,表让步,尚且连,表转折,然而,可副词,将要,将副词,暂且,姑且规律总结1、连词①递进关系,“而且,并且”“况且,再说”。②让步关系,“尚且,还”。③并列关系,“又……又……,一面……,一面……。”④转折关系,“然而,可”⑤选择关系,译为“还是,或者”。2、副词①将,将要。②暂且,姑且。课堂训练判断“且”在文段中的意义“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不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副词,暂且、姑且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副词,将要复音词,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进一步议论,况且,再说复音词,就像连词,表并列,又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还六、“若”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1、若毒之乎?《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2、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代词,“你,你们,你们的”代词,这,这样连词,表假设,假如,如果动词,好像动词,比得上,及,如规律总结1.用作代词。(一)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二)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2、用作连词。(一)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二)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3、动词如同、像;比得上及课堂训练判断“若”在文段中的意义“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7)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连词,表假设,如果指示代词,此,这个动词,好像代词,你连词,相当于“或”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在说”、“至于”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至于”七、“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3、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6、父去里所,复还7、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助词,在动词前,所……的人(事物)助词,“为……所”结构,表被动名词,处所,地方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的原因”复音虚词,所以,表凭借,“用来……的、……的根据、……的方法”左右座,所规律总结1.所+动词→表……的人(事、物、地方)2.所以→表原因表凭借3.为+所,表被动4、作名词,表处所5、表约数课堂训练判断“所”在文段中的意义“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钓誉矣。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助词,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的原因”助词,“为……所……”,表被动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助词,复音虚词“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方法助词,复音虚词“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方法八、“为”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公为我献之。《鸿门宴》3、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货殖列传序》5、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9、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10、冰,水为之而寒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