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5-卫兴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后题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材料25:卫兴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后题整理(小萌编写)1-1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如何论述的?这些理论有什么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如下:(1)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4)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5)在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中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1.生产资料公有和消灭剥削。2.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自觉性、计划性与比例性。3.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4.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大力发展生产力。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变现在哪些方面?1、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1-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革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经济方面有哪些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以下新成果:一、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三、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四、经济快速发展,GDP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是7100亿元,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3万亿元,即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也增长了几十倍之多。我国的经济发展之快,被国际舆论视为奇迹。五、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城乡消费迅速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六、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的亮点区域,与发达国家无本质区别。七、投资建设硕果累累,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及意义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要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层含义,既要明确我国社会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决抵制各种否定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又要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左”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左”的实质是超越阶段,右的实质是否定我国的社会性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这首先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以此作为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确认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这一基本制度的依据是什么?第一,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交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三,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四,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公有制&非公有制结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⑴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主张的不是为公有制而公有制,公有制首先是与更好地发展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有制是一种手段。所以,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有制的内容、范围、作用和实现形式,应当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做出具体地选择和安排。⑵我国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按照马、恩的思想,公有制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基础上的,然而,中国是在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建设,所以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特殊的历史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且发展不平衡,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也就有了多元化的特点。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为特征的。2-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一致。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第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前提,也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右缺少的物质保证。更重要的是实践证明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怎样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其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从量上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般体现在公有资产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这里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2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非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首先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对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于积累资金、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以及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转变观念,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性看法和政策;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如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降低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某些行业的壁垒,给予非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法律保护等。最后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等,这些是它们的优势,但有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如假冒伪劣等,这就需要依靠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发挥了重要作用:1)促进了经济的增长;2)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增加了社会资本和国家的财政收入;4)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5)促进了公有制的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6)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如何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包括:1)对市场机制进行宏观调节,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2)引导非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控制力,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发挥其主导作用:第一、在社会主交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应当通过对其他所有制实行外在的行政强制而确立,国有制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应当通过国有企业的全面扩张来实现,而是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应当以压制和扭曲市场机制为代价,深化国有经济的改革是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第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应当仅仅通地过国有独资金企业来实现,而应当充分利用股份制等资本组织形式,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等形式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增加公的制与市场机制的兼容性。第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应当主要依靠国有经济的数量优势而应当主要依靠国有经济的质量优势来实现。2-5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机理、制度绩效及进一步完善的路径。3-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规范有序的竞争性经济,其实质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2)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和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3)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4)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扩大开放的需要。试述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的背景:一、理论背景:1)、传统理论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是属于两种对立的经济制度;2)、将市场经济与私有制乃至与资本主义相联系;二、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始终生活在市场经济中;2)、社会主义国家,则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三、现实背景:西方发达国家一直试图通过鼓励和促压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民主政治”(政治多元化)和市场经济,以实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四、国外理论探索:1)、20世纪20年代苏联学界:焦点:围绕新经济形成后应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模式,如何看待计划、市场作用。特点:实践性强。观点:A排除市场的作用(克里格曼)B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结合。斯大林公理: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计划性对立;2)、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以外学界:米塞斯(奥地利):社会主义不可能进行经济计划。哈耶克、罗宾斯:计划经济中计算和合理配置资源理论上可能,但实践行不同。兰格:市场社会主义:按不同领域和范围实现市场和计划结合的思想。布鲁斯:利用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奥塔·锡克:自由市场经济。市场社会主义讨论:市场的主要功能①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功能;②市场的刺激和创新功能;③约束与监督功能;④外部竞争压力。市场经济是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有哪些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在手段上是以市场为基础,辅以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在目标上是实现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实施上,从多个角度入手,即企业、产业、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市场。市场和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依靠两种手段来优化资源的配置,即发挥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市场机制存在以下缺陷:一、市场垄断行为;二、市场信息不完全;三、收入分配不公平;四、宏观总量失衡;五、不完全市场;六、外部效应;七、公共产品。资源优化配置指的是能够带来高效率的资源使用,其着眼点在于优化,它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科技、信息等资源的使用和安排的优化,也包括社会范围内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优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场途径,由于市场经济具有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