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医学概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综合教研室主要内容全科医学的发展中医全科医学中医全科医疗中医全科医生全科医学的发展全科医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理念与医疗服务模式。它整合了现代生物医学、行为科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构成了一个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为全体人群健康促进服务的医疗服务体系。一、全科医学在国内外的发展国际:1957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首先成立全科医学系英国和加拿大的临床医师中50%从事家庭医学工作英国是世界上家庭医学制度最完善的国家1969年2月美国家庭医学会成立,为美国第20个医学专业。1980年全美136所医学院中,83%设置了全科医学科,371所医院成为家庭医师进修医院。1972年世界全科/家庭医师协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成立。国内—西医:80年代末我国开始从国外系统引进了全科医学理论。1985年北京朝阳门医院在居民社区建立起全科医疗站,开始开展社区医疗工作。1988年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主席访问北京,建议中国推行全科医疗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成立全科医师培训中心。1992年首都医科大学开办全科医学专业。199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1997年首届本科全科医学生毕业。1998年国家卫生部颁布全科医师职称系列。2003年在我国举办亚太地区全科医学国际会议。国内—中医:1999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办中医全科医学方向。2008年开展了第一批上海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2009年国内首部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出版,并投入使用。2012年11月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全科分会成立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在上海、山东举办了两期“全国中医全科医学骨干师资高级培训班”。二、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1、各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质量不均一。2、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在卫生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疾病谱变化、医学模式转变、老龄化社会、健康人权、卫生经济)3、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仍只限于单一的医疗服务,未能融防、治、保康、教、计于一体。4、一些地区已建立的社区家庭健康档案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其医疗记录的功能。5、对全科医生的培训有待规范。中医全科医学一、中医全科医学的定义中医全科医学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立足中医药在基层的发展,融合现代全科医学的特点,集中医治未病,辩证论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中医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中医临床二级学科。全科医学“全”字的含义1、整合内、外、妇、儿、伤等临床专科的服务(全科)。2、主动服务于社区的全体居民(全民)。3、开展生物—心理—社会服务模式的照顾(全人)。4、以人为中心,兼顾家庭与社区(全面)。5、防治保康教计一体化服务(全医)。二、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1、基本医疗保健首诊(负责制)医疗“守门人”决定用药/检查/转诊/住院主动管理健康提高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2、综合性服务具有“全方位”“立体化”特点服务对象:所有的人服务内容:防治保康教计一体化服务层面:生物—心理—社会服务单位:个人—家庭—社区3、连续性服务是对服务对象从生到死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即“长期负责式照顾”。合同制、预约制、随访制、急诊(电话值班)、完整的健康档案。4、协调性服务协调利用各级各类医疗资源服务于病人,是服务对象的“健康代理人”。5、可及性服务地理上:接近使用上:方便关系上:亲切结果上:有效价格上:便宜医疗保险的保障6、人格化照顾要求医生从各方面充分了解自己的病人,熟悉其生活、工作、社会背景和个性类型,以便提供适当的服务,并提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建议。7、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家庭对健康的影响:个人和其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家庭的结构与功能会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亦可受到家庭成员健康或疾病状况的影响。家庭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重要事件和压力,若处理不当而产生危机,则可能在家庭成员中产生特定的健康问题。服务动员家庭参与治疗与康复了解并评价家庭结构、功能与周期,发现其中可能对家庭成员健康的潜在威胁,并通过适当的咨询干预使之及时化解。动员家庭资源协助对慢性疾病的长期管理。8、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场所服务对象生活的环境社区文化、价值观、环境状况、生活设施、医疗资源和社区管理等因素都会影响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社区调查—社区诊断—社区干预从临床—社区从个体—群体9、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的理论基础全科医学强调把病人看做社会和自然大系统中的一部分,从身体、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来认识和处理健康问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基础诊疗程序10、以预防为导向一级预防:病人教育和咨询二级预防:周期性健康检查,个案发现三级预防:评价与改善生活质量11、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以全科医生为核心,有大批辅助人员配合(包括社区护士、公共卫生护士、康复医师、营养医师、心理医师、口腔医师、其他专科医师、理疗师、社会工作者、接诊员、护工、志愿者等)形成卓有成效的综合性工作团队,共同为服务对象提供立体网络式健康服务。三、中医学是具有全科特性的医疗体系中医学与全科医学的医学观、方法论、基本原则和服务理念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唯物辩证的整体观是二者相同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与全科医学的个体化服务原则是一致的。中医从古代就扎根在基层,服务于社区和家庭,并且采取登堂入室的行医模式,使其成为培养中医名家的场所(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中医学与全科医学均重视医患关系互动的重要性。《内经》认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个体化、人性化)中医“治未病”的疾病防治指导思想与全科医学“以预防为导向”的疾病防治思想高度一致。中医学重视医德修养和医学伦理,称“医乃仁术”,把治病、救人、济世看作三位一体。中医学重视医疗技术的综合性和适宜性,认为“留意于方术者,苟知药而不知灸,未足以尽治疗之体;知灸而不知针,未足以极表里之变。如能兼是圣贤之蕴者,其名医之良”。(服务项目的综合性)※中医全科医学的内核是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密切融合,而不是简单的结合。中医全科医疗一、中医全科医疗的定义中医全科医疗是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整合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发挥中医学特色和优势为根本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一种基层医疗服务。中医全科医疗首先是中医的,同时也包括了全科医疗的基本内容。二、中医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基层医疗服务中医药是社区居民解决健康问题时最先接触、最常利用的卫生服务手段之一。中医药是医疗保险的重要内容。中医全科医疗同样是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险的“守门人”。2、是以门诊为主体的服务工作场所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是以综合性中医医疗服务为特色服务方法:集医、针、药等各种方法为一体。服务内容:将中医药融入防治保康教计中。三、中医全科医疗的优势1、国家政策层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扶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国中医药发[2009]20号)2、“治未病”思想为中医全科医生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中医自古就有“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成为中医家庭医生开展工作的理论基础。3、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思想指导下,讲求辨证论治、三因制宜、长于把握精神社会、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可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个性化、人性化的需要。4、中医简、便、廉、效的特点和特色疗法是中医全科医生治疗的优势手段。中医适宜技术、特色疗法如推拿、针灸、刮痧、正骨等简便易行、方便实用,无需昂贵的设备、精密的仪器且疗效明显,十分适宜在社区开展工作。5、中医个体化的诊疗模式更有利于中医全科医生开展工作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随着预防保健工作的普及和深入,中医家庭医生将从个体走向家庭,为其提供传统保健方法和预防疾病的措施,从而为整个家庭的健康服务。6、三站式服务,强化六位一体功能对于已患心脑血管等慢性老年性疾病的居民,开展以“家庭—站点—中心三站式服务,适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随着疾病的稳定,中医家庭医生即可上门开展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及外敷等适宜技术予以延续治疗,帮助病人尽快康复。中医全科医生一、中医全科医生的定义中医全科医生是指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理论和思维,熟练运用中医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为社区群众提供连续的、综合的、可及的中医药服务的新型医生。二、中医全科医生的定位是综合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能为社区居民解决健康问题的服务者。是指导中医药进社区、发挥社区中医药应用的综合效益的管理者。是传统中医药知识、技能的继承者。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三、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与疾病诊疗和健康照顾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科学的知识与技能。与参与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自身和团队业务发展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四、中医全科医师的基本任务1、建立并使用家庭、个人健康档案。2、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及适宜的会诊/转诊。3、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及转诊。4、社区健康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预防、筛查与咨询。5、社区慢性病人的系统管理。6、根据需要提供家庭病床及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家庭服务。7、社区重点人群(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的中医保健。8、人群与个人的健康教育。9、提供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初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10、开展伤残的社区康复。11、通过团队合作执行家庭护理、卫生防疫、社区初级卫生保健任务。12、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中医学的理论始终是中医全科医师发挥其作用的基点。五、中医全科医生的前景1、国家医疗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必将促进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2012年版)》将中医药工作纳入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保证对社区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等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投入。将社区中医药服务项目(包括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及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推动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联合与协作,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中医类别医师不低于医师总数的25%。将中医药纳入社区康复体系。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2、医学模式的转变显示出中医全科医生旺盛的生命力。以防为主理念的不断渗入。中医学“形神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治未病”思想及个性化的辩证论治理念符合人类健康新观念的变化,与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相适应。居民对身心健康的重视中医学重视“因人制宜”除了重视躯体的治疗,也重视精神因素的调整因而更加适合个人和家庭的预防、保健、康复和医疗的需要。家庭医生扎根社区,广受居民欢迎。3、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需求决定了中医全科医生前景广阔健康的决定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多方面资料的分析提出,影响健康与长寿的众多因素中,个人因素占到60%,而中医家庭医生重视养生保健,重视生活质量,重视以人为本,其优势凸显。从个体面向家庭健康服务的转变社区居民迫切需要一种高效、优质、快捷、方便、经济、实惠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医家庭医生立足社区,面向家庭,应用中医学所特有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日趋完善的中医家庭医生的培养机制及家庭医生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必将为中医全科医生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的事业充满希望我们的未来任重道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