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②由于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①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③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2、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经济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改革开放。(4)组织路线: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了序幕,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路线“左”倾实事求是政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组织路线大搞阶级斗争和无情打击拨乱反正工作重心阶级斗争经济建设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民主集中制对外政策自我封闭对外开放农业政策建立人民公社,没有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领导核心和思想体系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会议名称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遵义会议1935年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时间背景内容意义1927大革命失败城市转移农村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农村转移城市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1978“文革”结束,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领导核心形成标志思想成果第一代毛泽东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第二代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第三代江泽民1992年十四大三个代表思想(中共十六大)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二、经济体制改革前提内容目的实质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特点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现实原因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1)、原因直接原因: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本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平均历史原因:长期人民公社体制压抑农民积极性(2)、措施1978年,先是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逐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步实行普遍实行机构改革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即内容)1、经营管理:2、分配方式:3、基层组织:4、流通体制:5、产业结构: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由单一型到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市改革。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推动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意义★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时间名称变化原因变化结果影响原则1950—1952土地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实现耕者有其田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1953—1956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小农经济阻碍生产力发展建立集体经营的农业合作社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1978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观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损害农民利益,挫伤生产积极性1978年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土地公有前提下包产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5、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原因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2)内容阶段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第一阶段政策性调整阶段第二阶段制度创新阶段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制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终极目标(2)内容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基础)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989年前后,改革面临复杂的国内外斗争邓小平南巡讲话,冲破思想束缚(思想基础)必要性可能性提出: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指出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姓“社”,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理论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进一步完善: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中共十六大得到进一步完善2、建立过程①解放了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国家②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向全面小康社会③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4、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3、特点①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化为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三次变动时间经济体制转变1949—1956年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1978—90年代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从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济转变。一、概念二、过程理论上作出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行动上实行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三、结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小结:(板书设计)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家庭或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广州三件宝的重大变化:传统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50年代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80年代三件宝:电视冰箱洗衣机90年代三件宝:买楼买车买电脑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结束了“左”倾错误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巩固练习3.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A安徽、四川B安徽、江西C福建、四川D安徽、广西4.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5.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包括①政社合一,经营管理高度集中②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10.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A.解放社会生产力B.增强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活力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材料一:“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骨牌效应:有十多款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这是企业的自发行为,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手息息相关。材料二:电子打火机的生产,最初几百元一只,导致几百家企业一哄而上,走私也很猖狂。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价格逐渐下跌至1-2元,高档的也不过几十元,很多企业因而破产,然而打火机质量却直线上升。思考:1、材料一中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指什么?这只手通过哪些影响社会生产?2、为了充分发挥这只手的作用,党在1992年作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课堂延伸领导核心形成标志思想成果第一代毛泽东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第二代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第三代江泽民1992年十四大三个代表思想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巨变结果任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