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教研组工作汉中市张久权邮箱:598364908@QQ.COM博客:汉中市小学数学教研群:187955724一、教研机构的作用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研机构的行政领导部门: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业务领导部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材发展中心)—省、市、县教研室。二、教研组工作的工作性质、任务性质:“教学研究组是教学研究组织,不是行政组织的一级”。(“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任务是:“研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交流和总结经验”“教研组的工作内容是:学习有关中学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指示,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工作钻研教学理论和专业科学知识;总结和交流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经验”——教育部1952、1957颁发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及《中学教研组工作条例(草案)》关于教研组方面的理论教育学理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应真正指向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群体在学校中的专业生活方式。教研组应以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解决为轴心,以学科教研活动为平台,在个人实践反思、教研组成员交流互动、专家的指导等交互作用下,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提高教学的效能,达成教师个人的、社会的及专业的三方面发展。学校管理理论:学校管理理论认为:教研组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组织,也是学校行政赖以领导教学的有效形式。教研组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成败,搞好教研组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研组方面的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教研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典型的合作文化中的学习型组织。它要求共同体成员有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愿景,成员之间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支持和合作,在合作中对改进教学和自身学习不断进行反思,和成员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在团体情景中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下面我想就以下问题和大家交流。因此,我们说教研组是各科教师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组织,是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最基层单位。一般来说,教研组是按学科组织的一个教师集体,它具有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筹本学科在全校的一切教学和教研活动的任务。教研组在学校教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它把教学与学生、教师与教学、领导与教师联系到一起。领导可通过教研组了解教师的教学,教师可通过教研组活动吸取新知识、新方法,巩固原有知识,更好也为教学服务。总之,教研组是学校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组工作开展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成功与失败。三、中小学“教研组”的诞生过程1、“教研组”,全称为“教学研究组”,原是以前苏联教学法小组为原型而组建的“教学研究组织”。参照前苏联教学法小组的模式,1952年国家教育部发文,首次以国家文件形式规定在中小学建立教学研究组。2、我国中小学教研组的主要活动形式:教研活动。西方国家的教育同行认为中国基础教育之所以搞得好,全仗中国学校的教研活动。所以,教研活动具有中国特色。3、教研组长的重要性课改是自上而下的一场改革。同样,自下而上的接应很重要。教研组长恰好是自下而上最基层的领导者,也是地面接应最直接的组织者,所以教研组长在课改中的作用非同小可。一些学校的课改比较成功,往往同教研组长开展工作的水平有关系。4、当前,教研组建设存在“虚化”现象:(1)教研组织行政化,(2)教研功能单一化,(3)教研活动形式化,(4)教研成果功利化。随着教育的发展,课改的深入,教研组建设也应与时俱进。5、“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校本研修”的内在联系■“教研活动”发端于前苏联,成熟于我国中小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功不可没;■“校本教研”诞生在第八次课改中,强调“校本”,是对传统教研制度的一次“刷新”。■“校本研修”它赋予教研组活动新的内涵,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需求。6、校本研修和教研活动比较教研活动重视技术、重视教学技能;校本研修也重视技术、重视教学技能,但更重视人文生态环境(教与学的生态环境、教研的生态环境,对学生产生所有影响的环境因素等)。教研活动重视研究教材教法;校本研修也重视研究教材教法,但更重视研究学生和教师课堂上的各种行为、各种关系和相互作用等。四、教研组织机构教研机构的行政领导部门: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业务领导部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省、市、县教研室、学校教研室(教导处)。教研组一般由本学科教师组成,学科教师人数过少的,由相近学科的教师联合组成。人数较多在学科教研组下,可以下设年级教研组(备课组)。五、学科教研活动基本内容(1)备课要求(2)说课要求(3)上课要求(4)听课要求(5)评课要求(一)、备课1、“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于漪)■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的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方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的备课,分类处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我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后修改方案■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的备课,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备课”这一做法,坚持三年,成为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二)、备课要解决好两个“落差”问题:第一,从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教师理解第二,从教师理解学生理解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课改的深入,备课形式也出现许多新的变化。但说到底,备课是教师个体行为。是教师个人在独立思考和着手撰写的基础上,与他人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取得更好的备课效果。所以,目前流行的各种备课形式,都是以教师个体备课形式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高质量的教师个体备课,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集体备课。(三)、备课形式的创新1、论坛式备课由主讲人主持集体备课,介绍备课的初步设想,并提出困惑与问题。参与者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同伴的意见,可支持、可反对,也可保留,目的是聚焦问题,进行思想碰撞和资源共享。如备课气氛更活跃些,可称为“茶馆式”备课。2、网络备课网络备课充分利用局域网的“主控”和“对等”的功能,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软件(LanStar)实现备课主讲人和发言人对网络的控制,使其备课内容被全部教师共享。3、师生合作备课教师请来四至六位代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备课中共同讨论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点、兴奋点,关注学生个人发现点和疑惑点。4、多媒体备课多媒体备课是教师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根据一定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种备课方法。多功能备课(江苏省东庐中学)两案合一,老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案”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联系,包括课前预习,课内学习和课后拓展。学生课前预习的是“学案”,上课看的是“学案”,需要记录就在“学案”的空白处记,课后复习的还是“学稿”,过一段时间,学生把“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5、教师备课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精心准备,效果理想:对成功中的规律性要素进行总结。■精心准备,不如人意:注意教学技术,忽视对课程内涵的把握。■毫无准备,意外成功:包含教学智慧、经验。■屡试不爽,渐成定式: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反复尝试,困惑不解:跨越之后,将实现专业成长。优秀教学案例的特点好的案例要有矛盾冲突和问题情境。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学案例,既可能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学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二)、上课1、按思维的角度分类,课有三个层次:■一是记住事实和操作程序的课,称之为记忆水平的课;■二是教师讲解、学生领会的课,在一定程度上有启发性,称之为解释水平的课;■三是学生投入,亲自探索的课,称之为探究水平的课。2、上课的类型:第一类课(记忆水平)很难上出高水平,后两类课可以达到较高水平。但目前的问题是:本该是第二类的课(解释水平)不少教师在课中“满堂灌”、“满堂问”,甚至“满堂练”,将其下降为第一类的课(记忆水平)。许多应是第三类的课(实验探究水平),教师却常常通过解释或让学生记住最简捷的实验方法,而上成了第二类(解释水平)甚至第一类的课(记忆水平)。3、课例研究模式■一人同课多轮同一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行为不断改进。■多人同课循环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同课异构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体高。■互助式观课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不含“自上而下”的考核成份和权威指导成份,不涉及褒贬奖罚和评价。教师无需刻意展示自己的长处,隐藏自己的短处,能使课堂保持自然性。■邀请式观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课。互助式观课侧重于“问题-诊断”,邀请式观课侧重于“成果-鉴定”。■反思式观课借助录像带进行,学校在“纯自然”状态下为教师录“家常课”,授课教师反复观看,进行反思。能使教师看到一个真实的自我。教学案例研究:是课例的特殊化,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或系列教学活动,是一种全景实录。教学案例提供的则是课例的一个特定方面,一个典型实例,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的搜集和开发来源于课例,案例源于课例又高于课例。(三)听课与评课1、理念的变化:从“听课”、“看课”到“观摩课”;从“评课”到“议课”。2、无障碍听课制度(山东省青岛二中)在教室后面常年放一排椅子,任何时间都可以进教室听课。也称“不讲道理的听课”。评课注意事项1、充分挖掘亮点2、注意突出重点3、避免过分挑剔(多一点宽容)4、克服“官气”、“流气”(领导式评课,老油子式评课)5、力求深入浅出。3、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突出问题中心,以人为本。课前不制订观察指标,课中观察(录像)到情况后,重点进行分析、反馈。评议课的基本理念1、评课的目的在于“增值”2、评课的标准趋向“多元”若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准,花捎的教学只能是昙花一,前卫的理论也往往无济于事,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若以听课、可听可看的观赏性为标准,肯定是“互动”,从教师“巧问”的学生“妙答”,能引起学习高潮的就是好课;若以学生听得有趣为标准,那么用逸闻趣事、调侃都笑吸引学生,也无可非议。我看到了什么我理解你想干什么应该做这件事你实现自己的目标吗你是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你在什么地方走错了方向没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应该做这件事情应该做什么事应该怎么做4、课堂教学评议的过程: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新经验的课例设计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更新理念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改善行为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课例为载体/群体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1、“行动教育”模式及其理念(顾泠沅)(四)反思2、教师培训常用的四步反思法:行动:做了一件什么事,进行了一个什么行动;■对行动的描述:尽量白描,将行动的主体、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关人员的思考等都记录下来;■对行动描述的反思(初步反思):分析这样做、这样想的原因,挖掘行动背后的理论,写出案例;■对行动描述反思的反思(深层反思):根据案例,在技术层面上和思想认识方面,反思自己反思的方式和思维习惯,跳出自己看自己。3、“反思后反思”的作用:教师可以更加明确、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自己与学生的互动模式(民主协商、权威控制?)使自己成为具有批判意识、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人,而不只是一个沉溺于琢磨教学技艺的“工匠”。当前教研组活动的热点:网络环境下的课堂、课例、教学案例研究课堂研究:是一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