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也谈如何发挥初中历史教学的“立德树人”功能——充分挖掘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重庆市九龙坡区铁路中学古强1215773722@qq.com【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从历史教学的实践出发,深挖历史学科本身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研究前不久撰写的《挖掘历史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初探》一文,探索从情感教育、人格培养、动手技能三个方面充分挖掘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发挥初中历史教学的“立德树人”功能,真正实现立德为先、树人为本。【关键词】历史教学、立德树人、德育因素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每一课时教学,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从教十二年来,我一直思考着“怎样才能够真正影响孩子一生,让学生终生受益?”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其实已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最完美的回答。“立德树人”可以诠释为树立德业,培养人才。伴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不难发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及升华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形的德育教育,也就是初中历史教学“立德树人”功能的真实再现——正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能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1]透过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我们深知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同时又具有不可替代的“立德树人”功能。正如历史教育专家赵亚夫先生所说:“为什么要学历史?为了学会做人。”能否充分挖掘好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因素,直接关系到初中历史教学的“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我认为就当前对学生的教育而言,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立德树人”功能,应该从情感教育、人格培养、动手技能三个方面充分挖掘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情感教育方面2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中学历史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内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有关爱国主义内容巧妙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打破传统历史教学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现状。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为榜样,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曾为国家和民族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其精神可歌可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适当联系历史上的这些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英雄事迹和先进事迹,尽量地将他们的事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那种悲壮、崇高的美感,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例如我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中,对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重点突出林则徐禁烟的态度之坚决和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把大量林则徐禁烟的言论和事迹展现给学生后,学生对林则徐的敬佩形露于色,爱国主义热情高涨。以中华古老的文明史为主线学习中国古代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就中国古代史而言,川教版历史教材的编排对于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十分有利,完全可以形成一条主线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时,我打破了正常的一课接一课的教学,而是把整个文化史列为一课梳理,先让学生整体把握究尽有哪一些文化成就,然后开设《历史天空》主题[3],让同学们把教材中的文化成就找出以后,通过各种形式根据老师的框架展示出来,比如造纸术的发明、秦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当学生通过自已的形式找出并展现时,这么多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让学生们感到无比自豪,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也让学生们明白了面对这些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他们应该做些什么,一种时代赋予的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以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为主线学习中国近代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学生如何能正确理解这句话含义,学习中国近代史后一切谜底都解开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面对着外国列强的入侵,面对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3斗争,在探索中前进。例如在主题活动《列强的侵略》一课中,我让同学们构思用文字与图案进行设计,既展现出侵华史实,又展现出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程度,在设计中有个别同学干脆用彩图制报的形式表达自已对这段心酸历史的“憎”[4]。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也明白了自已现在的任务,无形中树立起了自已的社会责任感,一位学生在自已的教材上留言:屈辱只能代表过去,我们的未来是辉煌!人格培养方面充分利用历史教材的空间,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历史就是要用“事实说话”。我们使用的是川教版历史教材,有一个课后设计——“心得疑问”,教材的这一设计给了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我通过巧用“心得疑问”让学生大胆质疑,并通过自已收集相关史料信息论证,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5]宋代教育家朱熹也曾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节历史课收获有没有,“立德树人”的功能是否得到发挥,可以从每课后学生的“心得疑问”中看出来,什么都写不出来说明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是失败的,心得是学生的体会与收获,疑问是学生的思考与收获。有“心得疑问”证明教师这一堂历史课的收获是很大的。每一节课上完之后我都会习惯性地给学生布置心得疑问,让学生去更多地思考问题,通过反馈心得疑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节课的时候有针对性的让收集补充史料信息的同学进行解答,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应是早在15世纪的苏格兰德拉蒙德说过的那种:“不愿思考推理的人是顽固的,不会推理思考的人是愚昧的,不敢思考推理的人是奴隶。”十二年的教学实践已让我深深地了解到了“心得疑问”栏目设置的重要性,现以课后收集的一些典型的心得疑问与大家共享——《辽宋西夏金》一课,李宇同学:“学了历史,既丰富了解历史文化的知识,不让自已开阔了眼见,在这一个历史国度,我知道了10-12世纪,我国先后出现了北宋同辽、西夏政权的并立和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然而,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便是南宋与金对峙时,岳飞的忠勇过人,他的精忠报国,文武全才让我大感4佩服。岳飞当时为什么不造反呢?”邹宗黎同学:“我学到了岳飞是一个精忠报国的好将领,却被昏庸的皇帝和奸臣害死,让我对此感到悲愤,我要学习岳飞的不怕苦,英勇不服输的精神,为什么岳飞拼死也要跟随昏庸的皇帝呢?被害死者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科举制度》一课,黄怡同学:“今天了解到有关科举制度的知识,让我觉得很充实很快乐。想想当时那些人考试过程有一点羡慕,也有一点叹息。毕竟考试是很严格的,但是他们到晚上的时候要自已点蜡烛考试,蜡烛的光亮是很微弱的,这样人的眼睛不会近视吗?古时候的人近视又是怎样根治的呢?”查婉仪同学:“从古到今,都有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简单的科目入选的人永远多,困难的则相反。就我们个人来说当然不太希望科举制度建立,这毕竟是考试的前身,不过就社会来说是希望的,因为这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也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生活。”《宋代社会生活》一课,张怡灵同学:“学了这课,我不禁为宋朝的繁荣感到震惊,那时没有车,一切都是靠自身的劳力,却也有不逊色于现在的繁华与热闹,那时的衣、食、住、行也是别有特色!娱乐多样性,虽没有什么电视、电脑、但却让人与人的距离更加接近。”《走向全盛的唐朝》一课,李丹丹同学:“历史上唐太宗曾在战场上先后骑过六匹战马,被称为‘昭陵六骏’可是书上为什么出现六骏之‘飒露紫’还有五匹分别叫什么名字?”从这些典型的“心得疑问”大家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课后撰写心得疑问,思维已渐渐被打开,调动了积极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也激发了学生去查阅大量史料补充知识的兴趣,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历史教学的“立德树人”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历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教学对象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现在的初中学生多数都存在着怕吃苦,贪图好耍的心态,面对困难,经受不起挫折。如何正确的引导并及时纠正这些问题,历史课堂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现在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寻找先辈们宝贵的精神遗产,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调整,见缝插针,融入德育教育,效果较为明显。比如针对学生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的问题,在学习春秋争霸的吴越战争时,我把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后又与重庆地方台《麻辣生活》节目中的一个不珍惜时光的故事作对比,让这一部分学生真正感受到如何正确面对自已的生活和遇到的困难,虽然短时间内全部纠正还不太可能,但从调查的结果看,1/3的此类同学都表示已经认识到问题并开始在调整,可以看出这种润物5无声的教育效果是有力度的。针对那种文明礼仪意识薄弱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当天历史课上涉及有相关的名人名言和历史小故事,在教学中我利用课前准备的内容,以此去感化学生,尽可能让学生步入文明礼仪的正轨。当然不是所有的课都有补充内容,要合理的取舍,不要刻意去乱找联系,这样会适得其反。动手技能方面越过历史知识的界限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6]怎样去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实际上要回归到学生如何亲自参与对科学的探索,对历史教学而言更直接一点就是如何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社会生活综合实践课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四大发明时,《雕版印刷术》一课的教学,我在课堂教学中准备了雕刻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以便掌握刻印的原理,使学生加深了对雕版印刷术的了解,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又认识到了雕版印刷术存在的问题;在学习两宋时期的经济时,一位学生对两宋时期的陶瓷非常感兴趣,课后我与综合实践老师联系,开展以仿制手工制品为内容的学科合作实践,让学生们合作,设计两宋时期可能存在手工品,学生既体会到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达又通过自已的实践感受到了科技艺术的魅力[7];在学习了战国争雄后,针对绝大多数男同学对古代兵器的好奇,组织了学生开展仿制古代兵器比赛,学生自制兵器——有的结合现代兵器的特点制作,有的根据自已在电影电视上见到的古兵器制作[8]……多种多样,很多仿制兵器保留了古兵器的特点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技能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实为两全齐美。纵观以上的教学实践,对于学生要掌握一项技术而言,初中历史教学的这一特殊性正好发挥了急先锋的作用。我坚信只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注重实践,对于历史教学,我们一定会实现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上对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的挖掘仅仅是在日常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一点实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因素,进而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6【参考文献及佐证资料】[1][6]《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2]《爱的教育》夏丏尊译本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3]资料:《历史的天空》为学生刘鑫所作2009年[4]资料:《勿忘国耻》为学生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