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中国公众海洋意识的对策研究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五洲的通途、资源的宝库。同时,海洋对于地球环境的变化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它与大气、陆地相互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地球的生态系统。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开发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无节制的污染、掠夺性的开发给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对人类生存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为此,人类逐渐把目光转向占地球表面积71%且储藏着丰富自然资源的海洋。海洋将成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三大危机的最好途径,是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广阔空间。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海洋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活动都离不开海洋。就国家发展而言,海洋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昔日的海上强国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以及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惟一强国美国,无一不是以海兴国。古今中外大量史实雄辩地说明了一个事实——重海则兴、轻海则衰。中国是陆上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海岸线长度、大陆架面积、专属经济区面积分别在世界列第四、第五、第九位。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财富,开发食品、能源、水资源、原材料和生产、生活空间的战略性基地。综观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虽然从时间上来说,中华民族也曾是海上文明的先驱者,然而,总的来看我们还是一个重大陆、轻海洋的国度,对海洋的认识长期停留在“渔盐之利,舟楫之便”的水平上。尤其是明朝以来推行的“海禁”政策,使中国丧失了与当时世界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相互交流、学习机会。海洋意识的淡薄,使我们从观念上远离了海洋,从而大大延缓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到来自海上的入侵就达近百次。从现实来看,我国海洋法律建设滞后,对海洋国土、海洋权益、海洋开发、海洋保护等缺乏宣传教育,很多国人对海洋问题的重要性了解甚少,海洋意识淡薄,特别是对海洋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认识不清。时至今日,我国的中、小学教科书中涉及海洋权益的内容仍然少之又少。我国许多高校的学生竟不知道我国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对与各国海洋权益存在争议缺乏足够认识。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将“国民的海洋意识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列为海洋事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2-中国要想在即将到来的海洋世纪里成为一个海洋强国,关键在于唤醒和培育国人的海洋意识,树立一种全新的海洋观。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具有什么样的海洋意识是关乎我们国家兴盛的大问题,理应得到每个炎黄子孙的密切关注。只有使国民都认识到向海洋进军的紧迫感和重要性,才可以说,我们真正从大陆走向了海洋!那么,如何来提高中国公众的海洋意识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强化海洋战略规划,培植高规格的海洋意识在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空间逐渐向海洋推进,国家把海洋开发与利用纳入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战略,强化海洋战略规划,这为全民海洋意识的培育搭建基础平台,但从建设海洋强国的高度,要整体提升全民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素质,培植高规格的海洋意识,还必须强化对全民海洋教育战略的规划,依据海洋意识内涵层级,区分培育对象,借助空域环境,立足时域界区,让符合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海洋意识在当代国民中切实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具体而言,国家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海洋战略规划以及国民教育纲要时,应将全民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教育纳入其中,从宏观确立全民海洋知识教育的根本原则、指导思想和主体内容;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依据规划、纲要区分沿海、中部、内陆三个地理空域,区别培育对象确立中观规程,指导并督促企事业单位制定实施细则,研制并推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对全民海洋意识的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加强海洋高等教育,建立起海洋综合人才和专家的培养机制海洋开发与利用尤其是海洋权益的维护涉及科技、经济、军事、外交等各领域,具有极强专业性与综合性,我们要建设成为海洋强国,需要一大批海洋综合人才和专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确立了世界海洋新秩序,引发了“色圈地风暴”。根据《公约》确立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制度,国家管辖海域可向海延伸至200~350海里。根据公约规定,我国拥有管辖权的海域面积将达到300多万平方公里。这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的管理、开发、维护,需要大批的海洋管理人才。同时,由于《公约》的生效,海岸相邻和相向的国家之间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问题日益尖锐,海洋权益斗争-3-日益复杂。我国和海岸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存在海洋权益重叠,需要进行海洋管辖界限的划分。而这一切也需要一大批既具有海洋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的海洋法律知识的海洋管理者来参与完成。因此,加强高校海洋综合学科建设,培养更多的海洋综合人才势在必行。国家应加大对海洋类高校海洋学科建设的支持与引导,使之成为我国海洋综合人才培养的摇篮。有了海洋综合性人才培育的基地,就可以通过这些综合性人才促使海洋的声音不断向国民传递,起到增强海洋意识的“种子”作用。1.加强海洋国情教育。从总的面积上来看,可以说我国是海洋大国,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均海洋资源十分有限。在东海和南海我国所主张的管辖范围与相邻国家主张的管辖范围有交错和重叠,加之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南海诸岛的许多岛屿的领土归属争端,使得海洋划界问题变得错综复杂,而且我国坚持公平原则标准,有争议国家多坚持中间线原则,在此大是大非问题上谁也不会主动让步或轻易放弃权利,因而会相持不下,争端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解决。目前,除了与越南已经达成共识,在北部湾确定划界,而与其他国家尚未确定在海洋上的界限。在南海诸岛中,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占据了多个属于我国主权管辖的岛屿,这在我们将来确定海上划界时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教育中灌输这些基本国情,教育学生要认识我国所面临的挑战,应有一种国土危机感,并能时刻把自己与国家的安危联系起来,像维护陆地国土一样去珍惜每一寸海洋国土,因为国土是一个民族生存之本。2.加强海洋资源观教育。目前而言,海洋资源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即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能源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海洋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开发的潜力巨大。3.加强海洋法权意识。目前,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共约150万平方千米,其中绝大部分已被其他国家非法划入其版图,约占我国海洋辖区的1/2。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致力于争取国家主权的事业中来,为国家主权的争取而工作。三.加强海洋基础知识教育,让“蓝色文明”伴随国民成长要想有优秀的海洋国人,必须有优秀的海洋教育。目前国人海洋意识薄弱,主要是身受我国传统的“黄色文明”影响较深,同时,我国的海洋宣传教育工作因缺乏海洋文化科-4-学的有力支撑,致使对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始终滞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未能将其提升为一门基础文化课程教育的高度。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作为海洋教育主要载体的地理课程教育出现弱化倾向,中学地理作为副课,不少城市已不纳入高考范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重视程度不高,而且我国中学、大学阶段细分专业过早,学生的接触面、知识面较窄,对地球环境缺乏了解,青少年海洋国土观教育严重不足.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时,只是在地理课本中简单地学习到了寥寥无几的海洋知识,既不全面也不系统,即使进入大学,除了涉海专业的学生学习较多的海洋知识外,其他专业学生对海洋知识涉猎较少.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已把地理和英语、数学、科学、历史一起,列为美国基础教育的5门核心课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海洋基础知识教育,借鉴美国等海洋强国把海洋知识列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的做法,在我们的义务教育中灌输科学系统的海洋知识,打造国民海洋意识的根基,让“蓝色文明”意识伴随国民成长。四.展开多种形式的海洋知识渗透,让国民的生活充满海的气息在意识心理学看来,意识是人类大脑具有的功能,是大脑在后天环境中通过学习活动生成的。人类的学习活动具有一种同目的向上关系,它是以人类个体由不知到知(对情况、内容、经过、知识而言),由不会到会(对动作、操作、技术、活动方式方法而言),由不认识到认识(对概要、本质、特点、细节、全貌而言)为目标的综合活动,需要有言语、思维、感觉、记忆、意识、意志、需要、情感、肢体活动的参与,且意识与言语、思维、感觉、记忆、意志、需要、情感、肢体活动大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需要创造其形成与发展的“蓝色氛围”,展开多种形式的海洋知识渗透。主流媒体海洋理论的传播、对国家海洋战略的阐释;政府海洋制度的建设与海洋政策的实施、国内国际海事活动的组织与引导;民间海洋研究机构普遍设立与研究活动的广泛展开;多样化普及海洋知识的书刊的推广、丰富多彩海洋广告文化的培植;航海竞赛、海洋旅游、海洋探险等情景参与活动的推广等等,必将让国民的生活充满海的气息,在生活中养成海洋意识,在海洋意识中积极生活。我们不但在学校设立海洋教育课程,还要建立更多的海洋博物馆和海洋水族馆,使孩子们从小就接受海洋知识的教育,使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不断增强海洋意识和海洋法制观念,要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增强管理决策者执行可持续-5-发展战略的自觉性。五.动员社会力量,鼓励非政府组织提高全民海洋意识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那块制度空间”,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在我国,“非政府组织”这种表述还主要在学术界,官方则采用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提法。被纳入统计的非政府组织,一般都是具有合法地位的民间组织。与追求特属于本集团的、其利益具有强烈排他性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是,非政府组织从事的是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的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涵义非常广泛,既可指有形的物品,如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道路交通,也可指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如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非政府组织当前已被看作是公共管理领域中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非政府组织在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时,与政府机构相比,有时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创新性以及贴近民众、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常常能发挥政府机构无法发挥的作用。实践证明,成熟的非政府组织通常具有规范的运作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因而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和项目执行能力。应该说,在全民海洋意识普及教育的问题上,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动员社会力量。鉴于此,建议政府部门应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引导、资助和服务的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我国新闻、出版、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加入到全民海洋意识普及教育的行列,形成政府直接抓与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互动局面,以形成合力,共同将我国的海洋意识普及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我相信通过这些努力,一个知海、懂海、爱海、用海、养海、护海的海洋大国与海洋强国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