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复习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题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7日领导人:列宁(布尔什维克党)经过:彼得格勒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攻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当晚成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历史意义:1、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激励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3、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4、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苏俄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后,为平定国内的武装叛乱和战胜协约国的武装干涉,苏俄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1921年,根据列宁的意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内容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利用商品和市场手段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探索;意义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三、苏联的建立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成“苏联”。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成就:1928年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问题: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主题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1919年1月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召开,由英法美三国首脑操纵。6月签署对德《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超过10万,莱茵河以东50千米内不准设防;德国需支付大量赔款。协约国还相继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和约。《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和约,构成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1921年,为缓和英、美、日等国在争夺中国和太平洋海上霸权的矛盾召开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建立与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影响: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从而使中国恢复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四国公约》美、英、法、日,承认彼此在太平洋的权益。《五国海军条约》美、英、法、意、日,美国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29年首先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根源: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固有矛盾。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农运动高涨;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趋激烈和尖锐;一些国家通过改革来挽救经济危机和民主制度(如美国罗斯福新政);一些国家则走向法西斯扩张道路(如德、意、日)。三、罗斯福新政(1933年)主旨:力图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是经济尽快复苏。1、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主要内容整顿农业。限制农产品生产,销毁过剩农产品,由政府补偿;2、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颁布《工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制定公平竞争章程;3、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1、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意义2、挽救了经济危机,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3、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4、其加强国家调控、扩大社会消费的特点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四、德、意、日的法西斯化意大利:1922年10月,国王授权墨索里尼组阁,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上台。德国: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骗取了民众支持,1932年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统,不久,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进军莱茵非军事区。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日本: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加紧扩军备战,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主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慕尼黑阴谋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后,陈兵德捷边境,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区。内容: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慕尼黑开会,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实质:以牺牲小国来满足侵略者,以求自身安全的绥靖政策。影响: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德国进一步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最终发动世界大战。二、大战经过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942年1月,美、苏、英、中等26过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9月至1942年春,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阿拉曼大捷:1946年,北非战场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夏至1943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艾森豪威尔指挥,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雅尔塔会议:1945年,美、苏、英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内容:制定了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苏、英等国分区占领;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讨论了组建联合国的问题。大战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三、大战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性质);2、它摧毁了法西斯势力,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3、大战期间出现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战后新科技革命兴起奠定了基础;4、战争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主题四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一、战后美国经济1、阶段发展特点:四五十年代—迅猛扩张;60年代—繁荣十年;70年代—滞涨危机;80年代—经济重振;90年代—新的增长;2006年后—金融危机。2、经济地位变化:二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70年代后由于欧盟、日本崛起,霸主地位动摇,但仍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优势地位;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地位又受到中、印等新兴工业国崛起、伊拉克战争困局、金融危机爆发等多重冲击。3、经济发展因素:(1)战争对美国经济影响巨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美苏争霸使美国经济渐受拖累,冷战后的对外战争曾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但过度战争扩张和伊拉克战争困局又对美国经济发展形成制约。(2)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和主动国,20世纪末美国率先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起了重要保障作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了战后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滞涨危机后美国实行过渡迷信市场的经济政策,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留下深刻教训。二、欧洲联盟1、50年代,西欧经济基本恢复,五六十年代迅速发展。原因: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各国政府不同程度的实行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大量“美援”涌入西欧。2、欧洲联盟: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正式建立。性质:由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向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三、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原因:民主改革;美国扶植50年代末开始: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原因: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1987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主题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一、苏东改革苏联: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新思维”,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过渡。匈牙利:1956年,卡达尔改革。二、苏东巨变1989年开始,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苏联解体:1991年12月,发表《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宣告解体。两极格局彻底瓦解。主题六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独立:1947年,英国被迫公布《蒙巴顿方案》。1950年,印度共和国建立。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印度2、经济发展成就: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了粮食的自给有余;重视教育和科技,在核工业和航天技术上取得显著成就,并发展成软件大国;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1位。1952年,埃及纳赛尔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建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从英、法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非洲1960年,“非洲独立年”,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90年代前期,纳米比亚独立(1990年),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的历史结束。拉美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中东主要矛盾:民族问题(犹太与阿拉伯)宗教问题(犹太教与伊斯兰教)领土问题(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水资源问题石油问题大国争夺问题。中东冲突中东战争:1948年—1973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先后发生四次战争。海湾战争:1991年,美国等多国部队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为由打击伊拉克。伊拉克战争:2003年,美国等多国部队以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入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主题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美苏冷战含义: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的全球霸权政策,它采用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实现美国的扩张。措施: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严厉的政府企图”。即杜鲁门主义,标志着战后美苏冷战的开始。马歇尔计划:1948年美国实施援助欧洲计划,稳定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将西欧纳入美国对苏“冷战”的轨道。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美国等西方12国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苏联等东欧8国成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策略美苏争霸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但美国仍占据优势。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联加强了对外扩张势头,美国转攻为守。80年代:美国对苏联重新采取强硬措施,苏联转向全面收缩。影响:美苏争霸长达30多年,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威胁。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1、当前形势: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形势总的特点是走向缓和。但世界并不安宁,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2、新的威胁:美国绕开联合国,发动侵略战争,企图建立单极世界。2、当前格局: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3、发展趋势: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4、当前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三、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时间:20世纪晚期原因: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