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世界史德国史德国政治史德国经济史德国社会文化参考书1.【加拿大】马丁·基钦《剑桥插图德国史》2.齐世荣主编:《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3.吴友法著:《德国现代史》4.【美】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5.杜美著:《德国文化史》(台版)6.丁建宏著:《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1945-1990》7.【美】杰克·斯奈德著:《帝国的迷思:国内政治与对外扩张》德国地理位置北海波罗的海荷兰比利时法国瑞士奥地利捷克波兰丹麦卢森堡10oE50oN50oN描述德国的地理位置1、欧洲中部2、北临波罗的海、北海3、邻国众多5°E15°E55°N48°N地理位置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国徽为金黄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头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黑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德国的国旗:三色旗长方形,长宽之比5:3黑色象征悲悯被压迫的人们,红色是争取自由的心情,金色是理想和真理光辉的表征。国鸟:白鹳,一种著名的观赏珍禽。在欧洲,自古以来白鹳就被认为是“带来幸福的鸟”,是吉祥的象征,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专门来拜访交好运的人的。国花:矢车菊,又名蓝芙蓉、荔枝菊、翠蓝。经过多年培育,这种“原野上的小花”已经有浅蓝、蓝紫、深蓝、深紫、雪青、淡红、玫瑰红、白等多种颜色。头状花序生在纤细茎秆的顶端,仿佛一位隽秀的少女,向着“生命之光”——太阳,祈祷幸福和欢乐。矢车菊是德国的名花,德国人用她象征日耳曼民族爱国、乐观、顽强、俭朴的特征,并认为她有吉祥之兆。俾斯麦改革及统一运动:德国政治现代化基本完成1、威廉一世与俾斯麦的上台2、“宪法纠纷”:普鲁士资产阶级与容克之间的斗争3、德国的统一道路:容克贵族领导下的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1)联合奥地利于1864年2月发动对丹麦的战争,获得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2)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3)1866年,北德意志联邦成立。(4)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德意志南德四个邦加入德意志联邦,德国的统一事业最后完成。4、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议会颁布了帝国宪法:君主立宪精神的“开创”德意志帝国议会北德意志联邦议会组成上院:联邦议会下院:帝国议会上院:联邦议会下院:国家议会选举方式上院: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下院:按普遍、直接、秘密的选举产生(25岁以下男子、25岁以上领取救济金的男子、妇女、军人无选举权)有的邦实行普选制,有的邦实行等级选举制,有的保留有封建等级会议选举的形式。上院: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下院:按普遍、直接、秘密的选举产生。与普鲁士的关系普鲁士国王是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联邦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普鲁士首相是帝国首相,有权主持联邦议会并领导其事务,普鲁士在联邦议会中拥有否决权。普鲁士国王是联邦主席,普鲁士首相是联邦总理大臣,仅对国王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普鲁士邦的代表在联邦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铁血首相俾斯麦奥托·冯·俾斯麦,生于1815年4月1日,殂于1898年,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1862年6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的首相兼外交大臣。同年9月,他宣称:“德国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俾斯麦正是凭靠暴力,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决定性地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登基为皇帝威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KaiserWilhelmIIvonDeutschland),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霍亨索伦(FriedrichWilhelmViktorAlbertvonHohenzollern)(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1888年到1918年在位。1941年威廉在荷兰多伦病逝,被葬于多伦庄园。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背景: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孤立法国,营造国际和平环境其他国家的殖民政策:塞西尔·罗得斯在其遗嘱中写道:“我们是世界上第一种族,在地球上占的地方越多,对人类也就越好……上帝显然已把英吉利族塑造成为他所选定的工具,以之创造一种建立在正义、自由及和平基础上的社会状态。因此,上帝显然希望我尽力而为,以便使这个种族拥有尽可能大的活动余地,给它尽可能大的权力,在非洲的地图上尽可能多地涂上英国的颜色。”法国总理茹尔·费里:“殖民政策是工业政策的儿女”,“高等种族有责任使低等种族开化。”既然其他帝国主义列强都在吹嘘自己是优等种族,文明先进,理应侵略别人,统治世界,那么,德帝国发展比他们快,成了世界第二,实力超过了它们,按照帝国主义的强盗逻辑,不是更加优秀、更应该统治世界吗?况且,德国幅员欠广,资源不丰,难道不应该比其他列强侵占更多的殖民地吗?一、以军国主义、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为主题抓教育,造舆论。二、以两线作战、横行全球为目标进行扩军备战。三、四面出击争地盘1889年5月1日,上台不到一年的威廉二世,发布教育敕令,声称要“利用学校来防止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要以忠于霍亨索伦皇室的君主国家作为教育思想的基础。1900年10月11日,他扬言要将德国建成一个“世界帝国”。1902年6月19日,他吹嘘德国文化冠压全球,“在当今世界学术研究领域,没有什么著作不是用我们的语言写成的”。1905年3月22日,他又鼓吹:“上帝召唤我们去使世界文明化,我们是人类进步的传教士。”《泛德报》载文称,“种族生物学的世界观告诉我们,有治人的种族和治于人的种族。政治历史不外是治人的种族之间的斗争史。侵略尤其是治人的种族的事业……此种人能够侵略,可以侵略,应该侵略!他们应该做主人;他们做主人是为了自己和别人的福祉!古代如此,近代亦然。受到思想高尚的高贵种族的侵略并不意味着毁灭,而是意味着更高的发展。这是天命注定的;治人的种族所做的一切都是拯救人类。”一位历史学家说,国家只需要依据自身利益采取决策,必要时可以毫不怯懦地不择手段,抛弃一切,不遵守国际条约。“在所有政治罪恶中,怯懦是最令人不齿的。”而战争是上帝的一种恩赐,是上帝的法则。“上帝确保战争一再爆发,就像人类需要服用烈药一样。”一位经济学家盛赞暴力和强权的合理性。他说,“在世界历史中,道德和理想总是为了物质优势而牺牲,正义总是为了强权而牺牲,这是残酷的历史教训。”施里芬计划:以德国腹背受敌、东西两线作战为前提,以各个击破,速战速决,力避两线同时开战为基本方针,首先集中优势兵力于西线战场,用4至6周击溃法国,尔后挥师东进,以3至4个月打败俄国并最终结束战争。德国大力发展军工企业,疯狂扩军备战。德国的军费开支逐年递增,1879年为4.3亿马克,1899年上升为9.3亿马克,1913年又膨胀为21亿马克。克虏伯、施图姆等军火企业扩充迅急。1870~1913年,克虏伯工厂的职工由7千人猛增至8万人。德军规模不断扩大,装备一再更新、改善。到1914年,德国训练有素的陆军达到51个师,75.4万人,是欧洲最强大的。2020/3/31德意志帝国殖民地分布走向战争之路:1.同盟国与协约国2.两次摩洛哥危机3.两次巴尔干战争4.沙拉热窝事件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魏玛共和国(德语:WeimarerRepublik,)是形容1919年至1933年期间统治德国的共和政体之历史名词。由于共和国的宪法(一般称之为《魏玛宪法》)是在魏玛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此这个共和政府被称为魏玛共和国。十一月革命1918-1919年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水兵拒绝执行反动当局的命令,举行起义,革命爆发。11月9日,柏林起义,德皇威廉二世逃亡,德意志帝国被推翻。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国”,在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临时政府。次年1月,临时政府镇压柏林工人运动,杀害德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2月成立魏玛共和国政府。5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政府军镇压,革命失败。十一月革命左翼:斯巴达派独立社会民主党右翼:社会民主党艾伯特政府措施其活动多数限于几个范畴,包括八小时工作天、家居劳工改革、农业劳工改革、公务员工会之权利、地方社会福利(分为国家与联邦州层面)、国民健康保险、令被遣散工人复工、打击强行遣散并加入上诉制度、薪金协议的管制,以及在地方和国家层面上实行一切阶级的20岁以上人士之普选。魏玛宪法:魏玛宪法:凡尔赛条约的签订:福煦车厢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法西斯主义兴起:法西斯主义兴起:第三帝国国徽法西斯主义兴起:啤酒馆暴动法西斯主义兴起:啤酒馆暴动1923年11月A.希特勒和E.鲁登道夫等人在慕尼黑发动的法西斯未遂政变。又称希特勒暴动。1923年,巴伐利亚邦长官G.von卡尔、驻巴伐利亚德国国防军司令O.von洛索和邦警察局长H.von赛塞尔为首的分离主义者企图维护君主制度,对抗共和国政府。他们同希特勒及其他民族主义团体联系甚密。希特勒试图利用魏玛共和国的危机发动政变,建立民族主义的独裁统治。法西斯主义兴起:我的奋斗洛迦诺公约:洛迦诺公约:洛迦诺公约: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上通过的8个文件的总称。协议在该年10月5日至10月16日签署,并在12月1日于伦敦获得确认。洛迦诺公约:主要内容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意、英《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条约》,规定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每一组缔约国分别设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处理双方间的问题;法波、法捷间的《保障条约》,规定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公约保证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但未给予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界以保证,即不约束德国向东扩张。兴登堡上台:保罗·冯·兴登堡(1847年——193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元帅,魏玛共和国(1925年—1934年)第二任总统。其任期内,政治不稳定,经济萧条,1933年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使之上台掌权。兴登堡上台:卡普暴动兴登堡上台:卡普暴动兴登堡上台:魏玛共和国成立后右翼政党要求兴登堡参加竞选总统。面对政治的腐败,人民的贫困,兴登堡对国家的责任感使他参选。1925年4月兴登堡被选为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的后任,5月12日他宣誓就职。虽然他本人是一个保皇党人,对魏玛共和国持怀疑态度,他依然按宪法执行他的责任。兴登堡上台:海因里希·布吕宁兴登堡上台:冲锋队希特勒时期的政治1932年11月,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联名上书魏玛共和国总统P.von兴登堡,要求委任希特勒为总理,并最终于次年1月30日将希特勒推上台,纳粹党成为执政党。希特勒时期的政治希特勒时期的政治德意志共和国崩溃、纳粹党上台是德国历史和现实、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原因有那些?希特勒时期的政治1.魏玛共和国建立在德国战败和十一月革命的基础上,它从诞生起就背上了两个沉重的包袱:它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的创立者在《凡尔赛合约》上签了字,承担了战败国的全部责任。希特勒时期的政治2.魏玛共和国民主制度的根基并不十分坚固。3.经济危机是共和国崩溃、希特勒上台的重要原因。4.魏玛议会民主政治体制的缺陷种下了共和国覆亡的种子。5.工人运动的分裂大大削弱了捍卫共和国、阻止纳粹党上台的力量。希特勒时期的政治国会纵火案希特勒时期的政治国会纵火案希特勒想实行魏玛共和国宪法规定的特别授权法,该法律规定总理可以不通过议会自行制订规章以代替法律,但授权法需议会三分之二的多数议员通过才能生效,但希特勒的纳粹党在议会中只占有32%的席位。时德国共产党是议会中第二大党,占有17%的席位,并且反对启动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