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SLP技术对废旧轮胎生产厂区进行物流优化案例1、物流分析和物流相关图对企业现状的分析,已知各作业单位的距离及物料的搬运量,并由此推出了物流强度。由于全部用定量的方法来分析比较繁琐,而且没有意义,故此将物流强度转化成五个物流强度等级,分别用字母A,E,I,O,U表示,强度依次降低,分别表示为:超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强度、较大物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和可以忽略物流强度这五种等级,具体所承担的物流量见表1所示。表1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根据所得到的物流量,并按照物流强度等级的比例划分,对作业单位对根据物流强度大小进行排序,得出物流强度汇总表,如表2所示。表2各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强度汇总表上表中将物流关系为U的未表示出来。为了能将各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关系清楚地表明出来,就仿照从至表的结构来展示作业单位间物流的相互关系,而得出原始物流相关表,如表3所示。表3原始物流相关表此表能清楚地表明各作业单位间物流的起始和结束,再通过变换就得到了系统设施规划中著名的物流相关图,如图1所示。图1作业路线相关图图1是对作业单位物流强度进行分析,由于后六项从(11-16)是辅助功能单位,未参与物料物流,所以都用U表示。从表中还可以得出,作业单位9-10的物流强度最大,布置时必须安排最靠近;同样3-4,3-5,6-9的位置也要相对靠近。由此得出物流强度等级高的作业单位应靠的近点,相反物流强度低的作业单位距离适当排的远点。2、非物流分析和非物流相关图在对物流程度高的生产单位进行布局设计时,物流分析对生产单位的布局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布局设计的主要依据,但不能因此忽略作业单位间的非物流关系。因为对作业单位进行非物流关系分析时所考虑的因素与对物流关系分析时所考虑的因素是有很大差异的。在一般的制造企业里,物流分析时所考虑的一般是搬运产品的种类、搬运产品间的距离以及产品的搬运量等,即物流分析的基础为P,Q,R,其一切的活动是围绕所生产的产品;而非物流关系更多考虑的是作业单位之间的联系状况,即非物流分析的基础为P,Q,S,有些是为了方便管理作业单位间离的近点,有些是为了安全作业单位间离的远点等。而T对这两部分都有重要影响。企业的性质不同,其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因素也是不同的;而在相同的企业,不同的部门间的作业单位间关系的影响因素也是不同的。影响作业单位间密切关系的典型因素一般考虑以下几方面:①物流;②工作流程的连续性;③服务的频繁和紧急程度;④监督和管理方便;⑤人员联系;⑥安全和污染;⑦公用设备和动力源;⑧使用相同的公用设施;⑨作业性质相似;⑩使用相同的设备等。但不同的企业,对这些因素的侧重点不同,而且根据缪瑟在SLP中所建议的,影响因素一般不超过8一10项。通过对公司的调研,对各作业单位间的限制因素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①工作流程的连续性;②服务的频繁和紧急程度;③搬运方便;④监督和管理方便;⑤安全;⑥粉尘和灰尘;⑦噪音;⑧人员联系,具体见表4表4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等级理由在确定上述影响因素之后,由于作业单位间的密切程度不能用定量的方法统一起来,故用作业单位间密切程度等级来表示各作业单位间的密切程度。对该等级的划分用六个字母来表示,分别为A,E,I,O,U,X,具体的含义见表5表5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要把作业单位间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就必须有一个基准,即各作业单位间的“基准相互关系”,根据公司的情况,具体的关系由下表6所示。表6基准相互关系在确定了影响作业单位间密切程度关系的因素以及基准相互关系后,可以绘制出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图,如图2所示。图2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图由图2是对作业单位间的密切程度关系的分析表,表中能清楚看出,仓储区不能与配电房和店面紧挨放置,由于胶粉是属于易燃物品,而配电房和店面对火种是比较敏感的,故不能挨近,以防意外酿成大祸;同样办公楼不能与胶粉生产线和胶块线紧挨,这两个会产生比较大的污染,包括噪音、粉尘和灰尘,不利人员健康和休息;而仓储区与铁丝暂存区和胶粉暂存区必须靠近,由于搬运频繁。其他的一些安排也由此类推,关系紧密的彼此靠近,不是很紧密的,就相对疏远,以保持整体布局的协调,合理性。3、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通过上述对各作业单位间进行物流与非物流的分析,得到作业单位间大致的布置情况,但是由于性质不同的生产单位,对物流与非物流因素所考虑的侧重点也不同。在企业的胶粉生产部门,占有主导地位的是胶粉生产活动,而影响作业单位间相互密切程度关系的因素如人员间的联系、环境问题及安全问题也是不可小觑的,但是跟生产活动中的物流关系相比,其重要性就次之。因此,根据物流关系与非物流关系之间重要性的关系取加权值为2:1,即m:n=2:1,确定作业单位综合关系,并以此得到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在绘制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前要先进行作业单位综合关系计算,就需要先将物流强度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进行量化,即物流关系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还是按原先A:4;E:3;I:2;O:1;U:0;X:-1。由于在综合关系中,分值发生较大变化,新的等级划分值为:A:10-12;E:7-9;I:4-6;O:1到-3;U:0;X:-1到-3。具体的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见图表7所示。表7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将表7相互关系图相互关系,中得到的作业对分值及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等级,绘制成作业单位综合但在综合相互关系图中所反映的是作业单位之间物流与非物流综合的不能与其中任何一个有矛盾。在上述的计算中,基本保持一致。综合相关图,如下图3所示。从上图能比较明确的看出各作业单位对之间的密切程度关系,但是对作业单位之间的排放顺序还是比较模糊,因此,接下来就对作业单位位置关系进行分析。4、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在系统设施布置中,安排各作业单位相对位置时,主要是从各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出发,故先不考虑各作业单位实际的建筑占用面积及外形特征。将密级程度高的作业单位对彼此靠近,而将密级程度低的作业单位对相互疏远,由此能形成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但是作业单位数量多,作业单位对的相互关系又多,而且又是靠手工来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时,这就带来繁重的工作量,而且极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提出综合接近程度的概念。综合接近程度即任一项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等于该作业单位与其他所有作业单位之间量化后的关系密级的总和。综合接近程度最后表现的是数值,数值越高表明该作业单位越处于中心位置,相反,越小就越处于边缘。这就看出综合接近程度所反映的是任何一项作业单位与其他所有作业单位整体的密切关系。为此就得出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表,并将得到的数值进行排序,就得到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如表8所示。表8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在表8中能清楚的看出各作业单位在整个布置中的位置。根据SLP思想,在布置时要同时根据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按图中所得出的密切等级A,E,I,O,U,X的顺序依次布置,而当等级相同时,则按综合接近程度的排序表的顺序来进行先后顺序安排,具体安排见图x60为使图中各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的表现能更加直观,图中使用不同类型的线条来加以区别,同时用不同的颜色,更加清晰的表示作业单位间的关系。每种类型的线条与不同颜色所表示的含义具体见表9。表9作业单位关系等级表示方式图3.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5、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在这步需要将之前所忽略的(即作业单位的实际占地面积和建筑物空间几何形状)结合到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上,以此得到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在这过程中所考虑作业单位的实际占地面积和建筑物空间形状,其作业单位的实际占地面积主要与设备的占地面积、生产基本流动模式(如直线形、L形、U形、S形和环形等)、过道及作业人员的活动场地等因素有关。通过实地的勘测以及与管理人员的交流,得知企业目前的实际占地面积和规划用地。因此,对各单位的面积调整后的情况如表11所示。(以前的单位的面积及使用情况如表10所示)表10以前单位面积及使用情况表表11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调整表表中的前10项为生产单位,后6项为辅助生产单位。在分析作业单位的距离时仅考虑前10项内容,由于前10项的物流关系远远大于后6项的物流关系。根据图3所绘制的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结合表11所列作业单位的面积,得出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如图4所示。图4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图4的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是直接从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转化而来的,没有考虑除P,Q,R,S,T这五项基本要素外的其他对布置影响的因素,所以只能代表一个理论的布置方案,必须考虑那些影响因素后通过修正得出的布置方案才可行。其他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修正因素和实际条件限制因素。针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以及企业实际的特点,修正因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物流搬运方法这个影响因素主要是需要分析搬运设备种类、搬运系统的基本模式以及运输单元(袋、箱等)分类。目前企业中的搬运设备不是很合理,工人在运输物料时往往要浪费很多时间,尤其是在搬运胎圈的时候,浪费的时间占工人工作很大一部分;其次是在传送胶块的时候,有些目前甚至还要用大铲车来搬,这个成本太高。(2)建筑特征这个因素主要是对道路的直线性与整齐性、建筑物的整齐规范,以及公用管线的条理性。由于企业在建造时没有充分考虑生产工艺的特殊性,造成物流上的成本一直高居不下,其实际生产流程中要求有较多的建筑表面积与胶块生产现场连接,通过传送带传输,以减少物料搬运成本,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3)场地环境与安全这需要考虑厂区的绿化环境布置,还有风向造成的粉尘对厂区及厂外环境的影响,如在轮胎切条及切块的时候有很多的灰尘产生;同时在胶粉生产的时候有很多的粉尘在整个车间弥漫。其次需要保障建筑之间的消防通道,如车间之间,车间与仓储区,车间与围墙之间等重点区域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生产及仓储区要保持一定的通风,防止胶粉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自燃。除修正因素外,还有一些对布置设计方案有约束作用的实际因素需要考虑,如给定厂区的面积;建设成本费用;厂区内现有条件的利用;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限制因素。通过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与限制,在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基础上得出了较多的布置方案,其中比较比较合理的方案如图3.8、图3.9、图3.10这三种布置图所示。图5布置方案一图6厂区布置方案之二图7厂区布置方案之三6、评价与选择已有的三个方案都有各自的特点,但要决定选择哪个,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和选择,要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科学评价,选出最佳方案。先对三种方案直观的评价。方案一:于原始方案相比,变化较小,而且从胶块到胶粉的搬运量大为减少,但暂存到仓储区的距离还是比较大;方案二:空间利用率大为提高,但与原有建筑比变化很大,原来的一个仓储区,现在变成两个小的,同时为了保持建筑的整齐性,面积有一定扩大,总体的物流量比方案二小很多;方案三:在方案二的基础上,将两个仓储区变成一个,且至于两个车间中间,减少了车间到仓储区的距离,相应减少物料量。在具体的布置方案评价中,主要有成本因素评价法,综合因素评价法,关键因素评价法等。但针对胶粉厂产品种类单一,生产系统简单,影响因素明确且简单的特点,故选择关键因素评价法。通过上述的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内部物流在企业成本里占很大的比重,故用选择当量物流来评价布置方案。当量物流是指一定时间内通过两物流点间的物料数量。由于物料从几何状态到物化状态都有很大差别,而且搬运的难易程度相差也很大,如果只简单地用重量做物流量计算单位并不合理。因此,在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找到一个标准,把系统中所有的物料进行把系统中所有的物料经过修正、折算为一个统一量,即当量物流量,才能进行比较、分析和运算。其计算公式如下:最终将各作业单位对间的当量物流量汇总得到W(原方案),方案一为W′,方案二为W,方案三为W'。将各个方案的当量物流量的总量进行比较,最小者为最佳方案。具体结果原始方案的当量物流见表12,新布置方案的当量物流汇总表见表13。表12原始方案当量物流表表13各布置方案的当量物流的计算汇总表利用当量物流对原方案和新方案进行评价,具体计算结果从表12和表3.13可以清楚看到。原布置的总物流当量为9874,而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