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纵向并购的战略成本研究姓名:李珊珊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许纪校20080601纵向并购的战略成本研究作者:李珊珊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周祥我国上市公司三种并购模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对比分析200598年之后,我国并购热潮一直持续到2004年,其热度有增无减,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数量年增长率分别为20%、22.6%、15.5%、41.2%和2.4%,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也对我国上市公司以后的并购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论文基于近年来我国并购市场出现了产业整合性并购的大趋势,从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分类出发,抽取了一定的样本量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文献作了系统回顾以及对三种并购模式绩效原理作了深入分析与对比,继而运用优化了的托宾Q值检验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三种并购模式对企业绩效影响进行了实证性分析和检验,得出如下结论:虽然对样本的研究表明三种模式的并购绩效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的绩效表现较差,相对而言混合并购反而使公司的业绩显著上升。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的结论,针对研究所反映的一些问题,对政府政策制定和企业并购整合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并购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并购绩效的优化提高。并且,在论文结尾对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方向作了必要的说明。2.学位论文郭海芳上市公司并购效应检验及并购模式选择的思考2003从90年代末中国资本市场上演第一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热潮开始,对于并购是否能够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就在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是,学术界关于并购事件对并购公司绩效的影响,还存在很大的分歧,而对如何提高并购绩效也给予了长期和重点的研究.该文就是对并购是否为并购公司创造价值,以及如何选择并购模式以进一步发挥并购正面效应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该文在对与并购效应相关的主要理论和以往实证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在公司价值创造理论指导下,以并购价值创造为主线,以并购活动是否有利于提高并购公司价值为研究出发点,运用经济增加值的理念和方法,选取2001年发生并购活动的并购公司为样本,对并购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并购从总体上增加了并购公司的经济增加值.为深入研究上市公司并购效应,该文还检验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并购战略模式的效应,发现这三种并购模式本身并无绝对优劣之分,其效应的大小是相对于并购双方的不同情况而言的.因此,如何选择并购模式成为影响并购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作者在综合分析了竞争优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观点之后,提出了并购模式选择的思路:以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为背景,全面分析企业核心能力的物质载体——战略资源、核心能力的状态以及未来培育和扩散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并购模式,以实现企业核心能力的不断强化和扩展,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3.学位论文李玲中国企业并购行为与案例分析2006现代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型企业的发展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并购的方式。在我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企业迈上了以市场为依托的产权改革和制度创新之路。我国企业投资规模迅速扩张,通过并购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认识公司并购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第一章对一些与并购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详细分析了国外与国内企业并购的动因,加以比较分析。文中第二章则着重阐述中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则通过不同类型的并购案例分析,认为横向并购可获得规模经济,在有限理性的环境下纵向并购可以降低交易费用,而混合并购可达到组合效应和降低经营风险的目的。在经过前面章节充分分析之后,在第四章提出了企业并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对并购行为及市场的优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评价。4.学位论文胡怡中国医药行业并购绩效研究2006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全球产业结构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和升级。国际医药巨头为了确立各自在全球的竞争地位,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目的,不断掀起并购重组的浪潮,使全球医药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新的变化。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关税正逐渐降低,专利药品知识产权受到严格保护,国外流通企业进入国内的限制逐渐放开。尤其,随着我国医药分销服务全面放开,外国医药企业以资本实力上的绝对竞争优势对我国医药业展开攻势,争取市场份额,我国医药行业正遭受着强烈的冲击。另外,我国的医药业科技含量低、仿制药品多、生产成本高、医药企业数量多、规模效应差、产量供过于求、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等现状促使我国医药行业急需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正鉴于这个道理,研究中国医药行业的并购绩效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先对并购这个概念进行理论分析,并且对中西方的并购浪潮进行总结和分析。尔后对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深入讨论在如今这样的环境下,医药行业发生并购的动因,并购方式和并购特点。然后,以2002年深市、沪市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案件为样本,以Excel统计软件作为分析工具,用超常收益法对这些样本在并购前后的短期绩效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对于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在短期内的影响,以及影响并购财富效应的因素。此外,再以2002年深市、沪市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案件作为样本,以SPSS统计软件作为分析工具,用财物指标法对这些发生并购的样本在并购前一年、并购年、并购后一年和并购后第二年的综合评分进行比较,研究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对于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长期影响,比较并购前后会计指标是否得到了改善,并且由此提升了企业的经营业绩。论文最后针对医药行业并购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探讨出相应的对策。特别是在整合问题上面,本文以上药集团的具体案例作为背景,来分析医药行业针对并购后期的整合工作所应采取的策略。本论文以已有的对并购问题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再加入了自己一定程度的创新。主要是以医药行业这个特定行业发生的并购案件作为研究样本,综合采用了超常收益法和财务指标法,以Excel和SPSS统计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对样本在并购前后的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并购前后业绩是否提高。本文最后得到如下结论: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件中,收购公司在特定的区间里可以获得一定的累积超常收益,而目标公司在这个区间里没有能够获得累积超常收益;发生并购公告事件之后,发生股权变动类的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会比发生资产转换类的公司获得比较明显的收益;国家股比重大的收购公司股东财富在增加,而法人股比重大的收购公司的日超常收益变化不大,而流通股比重大的收购公司的累积超常收益却明显下降;在研究并购前后长期绩效的变化中可以得知,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在并购当年,业绩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到了并购后一年,企业业绩提高,其中目标公司的提高幅度稍稍大于收购公司。到了并购后二年,收购公司的业绩下降,目标公司的业绩虽然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显然没有并购后第一年如此明显;在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这三种类型的并购中,横向并购效果最好,纵向并购次之,而发生混合并购的效果最差。5.学位论文程小伟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及其效应研究2007企业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里最能体现其市场效率和最具有创新活力的一环。在转轨中的新兴市场,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长期稳定的经营、严谨的财务管理、长期性的研发力量、产品的更新换代等方面,往往不够理想。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企业并购,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活跃证券市场、吸引投资者,一直是政府、投资者、企业管理层和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呈逐年上升趋势,呈现出模式多样化、领域广泛化的特点,外资及民间资本大范围地介入,使企业并购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运用,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及其效应研究却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国内学者对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并购前后公司业绩的变化,而没有给出是什么因素影响并购绩效,更没有对并购后的绩效进行评价,所以也就无法给监管层和公司管理者提供更有实际意义的政策和操作建议。本文通过有效地分析企业并购的动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因子分析法分别对纵向并购、横向并购以及混合并购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政府、投资者、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操作建议,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纵向并购来看,企业主要是想通过把市场交易关系转变为内部交易关系,从而达到节约交易成本,寻求交易费用效应的目的。我国上市公司纵向并购中的效应在并购的当年没有显现出来,但从并购后一年的情况看,效应还是显著的,表明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并购,内化市场交易,稳定供销渠道,减少了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成本。但更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这种效应又表现出一种逐步下滑的趋势,尤其在并购后第三年,下降势头比较显著,说明并购后存在一个磨合的过程以及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只有把并购后的上游或下游企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保持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事实上,企业之间的并购,绝非是简单的合并,而是不同企业一体化的过程,整合的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进而影响企业整体效应的发挥,因此存在着昂贵的一体化成本。对于横向并购,企业进行横向并购的主要动因在于追求规模经济效应,横向并购中的规模经济效应来源于成本下降、市场支配力的增强以及垄断等。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较为明显,尤其在并购当年,由此也证明了我国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行业集中度偏低,通过并购重组,可以提高规模经济水平。但实证结果也显示,并购一年后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大有小,原因在于非实质性并购、政府干预过度等现象的存在以及并购规模(即并购交易金额占并购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较小,致使并购效应的显著性受到影响。因此,进一步促进横向并购的开展,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在各行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是我国近期企业并购的主要目标。从混合并购来看,其动因主要是寻求协同效应、产业效应和风险分散效应。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实践看,很多公司通过混合并购重组,纷纷涉足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兴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因为这些行业的附加值高,获利丰厚。现实中确实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了产业转型,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业绩得以提升。但从实证结果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混合并购中的效应并非如所预期的那么高,而是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现实情况出现了背离。但如果深入探究一下,或许这一实证结果恰恰说明我国企业对混合并购活动存在认识误区、产权界定不清,而行政干预过多、中介机构服务不足、企业混合并购的法律不规范以及企业内部运作不规范等外部因素又制约了混合并购效应的发挥。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即第一章;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分析和现实依据,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通过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旨在说明企业并购动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为下文进一步通过实证来研究并购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并购效应的实证检验和分析,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第四部分主要是并购效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即第九章。籍此,利用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借助因子分析、DEA分析、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并购公司之综合业绩在并购前后的变化、以及与综合业绩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验证。形成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有:(1)考察了并购市场的整体绩效。发现就整个并购市场而言,在并购行为发生的当年、或并购后的一年和两年里,尽管并购行为导致上市公司综合业绩提高的公司比重显著高于业绩降低的公司比重,但是,实际中上市公司并购后的综合业绩并未得到真正改善。(2)提出并验证了纵向并购在我国证券市场并没有减少市场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实证结果表明:纵向并购前一年的财务状况比并购当年要好很多,很多上市公司的并购仅仅出于圈钱、保壳的目的,只有在财务状况发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