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史之乱中,唐朝的杜甫曾经漫步曲江头,发出了“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哀江头》)这样沉痛的感慨;四百年后,南宋的姜夔来到了被金兵洗劫后的扬州路上,又怎样触景生情、发出抚今追昔的感叹呢?扬州慢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象,品味诗歌的意境。2、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3、学习化用前人诗句的几种方式一、整体感知解题:词牌名,是作者的自度dù曲注宫调并填旁谱。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自幼随父宦居汉阳,后迁湖州。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即以清客(指旧时在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文人)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他的词更多的是忧伤的叹息。知人论世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一读:读准字音霁:jì由雪转晴。怆然:chuàng悲伤的样子。解鞍:jiěān解下马鞍,表示停驻。少:通“稍”,稍微。荠麦:jì野生的麦子。都:dōu。豆蔻/青楼:唐杜牧的美好的诗句。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野生的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二读:疏通词意冬至日满眼驻军的号角《诗经》悲叹宫室宗庙被毁的名篇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思考一: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交代了《扬州慢》的写作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描绘了作者的所见所闻。(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交代写作的缘由。(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对《扬州慢》评价。“黍离”意象《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离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二、内容赏析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淮左名都:古人以东为左,淮左即淮东。宋时在淮河下游设淮南东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著名城市。竹西:亭名,在扬州北门外五里。胡马窥江:指金兵南侵至长江。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稍为停留。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现在都是野麦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的池苑,伐去的乔木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渐渐进入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吹起,这些画面都在劫后的扬州城。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位于长江北岸的扬州屡遭战火。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看到的仍然是满目疮痍。写作背景思考二:上阕,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见到——听到——想到----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化用唐代诗人杜牧(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后转为掌书记,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象征昔日的繁华,也是姜夔从诗歌中得来的想象中的盛景。“春风十里”的繁华犹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景象吧。•尽荠麦青青,真实所见。今日扬州,满眼看到的全是野生的麦子。则见屋宇楼阁人烟荡然无存。金陵旧院清•蒋超锦绣歌残翠黛尘,楼台已尽曲池湮。荒园一种瓢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春风十里(美好想象,虚)对比,荠麦青青(真实所见,实)突出了今日扬州荒凉不堪的景象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胡马窥江”写扬州被破坏的原因。•后两句写战乱的惨状,即屡遭兵火摧残的古树和城池至今仍然厌恶谈到战争(离最末一次战争已过去15年),这是拟人手法,借无意识的事物来表达了战争对生命的伤害和生活的破坏,树犹如此,则人们的心情可知。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渐”字表明词人伫立时间之久,陷入到一片悲凉的情绪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怎么样?•听到了“清角”,用“清”修饰“角”渲染了凄清的氛围•“寒”不仅表明凄清的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似乎给人们吹来了寒气,让人觉得心寒。思考二:上阕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清角吹寒见到——听到——想到-—春风十里思考: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空城上阕:描写昔日繁华兴盛的扬州今日萧条残破的凄凉景象。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杜牧有卓越的鉴赏能力,料想今天他若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有写出“豆蔻”和“青楼”美好诗句的才华,也难以表达出面对这扬州残破景象的悲痛之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桥下江中的水波荡漾,凄冷的月色,寂静无声。想到桥边的红芍药鲜花盛开之时,却无人欣赏,花又是为谁生的呢?料想卓越的鉴赏力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为什么“惊”,而且“须”?•为什么会惊?从上阕看得出来吗?“须”必须,语气非常肯定“惊”吃惊,大惊,惊讶,惊诧……暗联上阕景物,带动下阕抒情(承上启下)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纵,纵然,纵使•“豆蔻”“青楼”两处化用杜牧的诗句,证明杜牧在这儿生活过,也写过有名的歌咏扬州风情的诗文。•豆蔻年华:十三四岁•难赋深情:如今唐代的杜郎再来,面对此情此景,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这种残破与萧条,让人太感意外,无言以对,只有痛彻肝肠。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依次表明词人的感受:二十四桥——桥下水波——波中月影——静听四周——觉得明月也无声•“仍”字表明原来就有,现在还在。那么今天跟以前一样吗?原来当年杜牧曾写道“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反映了扬州二十四桥热闹的景象,而今呢?桥仍在,月仍在,但没有人群,没有喧闹,没有玉人,无人吹箫,一片静寂。冷月无声•月亮本就无声,也无所谓冷暖,但作者感觉今日见到的月格外冷,还能觉得月亮本来是有声的,比如在杜牧的时代,月亮应该能应和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才子佳人的箫声倩影从而“银光闪烁,浮光跃金”地欢笑吧?而今天一轮凄冷的孤月悄然无声地倒映在荡漾的水波之中,作者将触觉、听觉写了进来,强化了我们对冷寂凋敝景象的真切感受。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芍药甲天下”。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没有人去观赏它。真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虚写想象。冬至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冬去春回,到了芍药盛开的时节,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唐杜甫说“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说“红药为谁生”均为感时伤乱之情。思考三:下阕,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实写)冷月无声(实写)见到—听到—想到—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虚写)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虚写)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虚写)下阕:借人(杜郎)、借物(红药)含蓄婉曲抒发山河破碎的痛惜伤感之情(黍离之悲。三、写作思路、手法及主旨昔日(繁华热闹)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虚写)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虚写)红药为谁生今日(破败荒凉)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实写)二十四桥冷月无声(实写)手法:虚实对比,鲜明;化用诗句,内涵文采斐然;情景交融,感染力强。主旨:抒发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感伤。姜夔与辛弃疾姜夔(1155——1221?)悲吟哀伤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感时伤世。(文人清客。婉约派词人)辛弃疾(1140——1207)慷慨激昂栏杆拍遍追念英雄欲恢复失地。忧国忧民。(激烈的主战派,抗金将领。豪放派词人)课堂小结这首词写作者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抒发了词人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日山河残破、国土沦丧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四、知识拓展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这些典故,说明了什么?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仍在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寄扬州韩绰判官》词句诗句来源用典艺术手法《扬州慢》原句、出处作用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①表崇拜向往之情。②形象更加鲜明,增强了文采。③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化用的几种方式:•①借用原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伊朗外长发推文)•②改动一字或数字。•③借用其中某些词语。•“竹西”“春风十里”、“豆蔻”、“青楼”等,本课使用较多。•④化用诗句或整首诗的意境。•今夜,我不关心人类,只关心你(海子)“谁言医者皆文弱,不破疫情誓不还”今天,我不关心武汉,我只关心方方(龚是非)谢谢聆听!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