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讲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又称“诗三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诗》被尊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从此便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称为《诗经》。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一,《诗经》时代、地域及作者(一)确切年代已难一一考定,但大致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颂:《周颂》31篇,大部分作于周初;《鲁颂》4篇,春秋时鲁国祭祀乐歌;《商颂》5篇,并非商朝作品,而是春秋时期殷商后裔宋国的祭祀乐歌。(另有:商诗说;西周中叶说)雅:《大雅》31篇,主要产生于西周时期;《小雅》74篇,主要是西周后期作品,少数为春秋之作。风:《国风》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多数作品年代难以考定。大部分作于春秋初中期,小部分为西周后期。但《豳风》中的一些作品产生较早,出自周初。最晚的大概是《陈风·株林》。(二)《诗经》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即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周召邶鄘,王卫齐郑,秦桧魏唐,曹豳陈风(三)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绝大部分已不可考。风:民众。公卿列士。大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宗庙祭祀人员。二,《诗经》的采集编纂(一)采诗说。周王朝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以观风察政。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班固《汉书·食货志》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二)献诗说。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天子听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国语·周语上》召公语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胪言于市,辨妖祥于谣,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在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国语·晋语》范文子语献诗在周代是一种制度,目的是使当政者了解下情,得到劝戒。所献之诗,既可以是采集而来的,也可以是大臣自作。(三)删诗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东汉)王充《论衡》季札观乐之时《诗经》分类基本定局,其时孔子尚幼。《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邶》《鄘》《卫》《郑》《齐》《豳》《秦》《魏》《唐》《陈》《郐》《小雅》《大雅》《颂》。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孔子对《诗》可能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做过某些加工整理。音乐编辑和文字编辑。三,《诗经》的分类。按音乐曲调分为风、雅、颂三类:乡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宋·郑樵《诗辨妄》“风”即土乐,指地方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即各地区的土乐。“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乐歌。(清)阮元《释颂》:“颂”就是“容”字,即“样子”。颂乐往往连歌带舞的,多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王国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四,传《诗》学诗、用诗、引诗在春秋战国时代极其盛行,对《诗经》的传授也代不乏人。到了汉代,《诗经》的传播主要是“四家诗”。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鲁诗”、“齐诗”、“韩诗”、“毛诗”的合称。三家诗:鲁人申培(鲁诗),齐人辕固(齐诗),燕人韩婴(韩诗)。西汉时盛极一时,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今文经学。毛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晚出,在民间广泛传授。东汉郑玄作笺兼容三家,使毛诗盛行于世。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即毛诗。古文经学。《诗经》内容主题:祭祀颂歌和民族史诗:《生民》《公刘》。农事诗:《七月》。燕飨诗:《鹿鸣》。征役诗:《君子于役》。怨刺诗:《伐檀》、《硕鼠》。婚恋诗:《关雎》、《氓》。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赞颂先公先王的文武功德,追溯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祭祀诗:祖先崇拜。宗法目的:敬宗睦族,弘扬孝德。《大雅·生民》。二、农事诗。直接描述农业生产生活,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分为农业祭祀诗、农业生活诗两种。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本诗是一曲妇女集体劳动生活的赞歌。它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田家妇女兴高采烈采集车前子的劳动画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艺术特色:(一)色调清丽,风格明快,意境优美。此诗之妙,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方玉润《诗经原始》(二)全诗纯用赋的手法直接描写劳动扬景;重章叠句的运用,给全诗造成一种急促明快的节奏和回环往复的悠扬曲调。《诗经》表现手法:赋、比、兴。朱熹《诗集传》: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对事物或行为直接铺陈描述,通过“再现”的方式表述思想感情。如《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比:打比方。部分用喻:《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整首诗用比,称为比体诗。如《魏风·硕鼠》。兴:托物起兴。诗歌中的一些意象与诗歌主题存在某种内在联系,通常是隐约的象征关系。《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象征男女爱情。也可能为渲染气氛、烘托情绪之用,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重章叠唱:各章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几个字,反复咏唱,以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渲染气氛,深化主题,使感情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更换的少数字,则可能暗示了时空转换或感情变化。只爱一点点巫启贤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三、燕飨诗写君臣、亲友之间的欢聚燕飨。周代天子、诸侯、群臣大都是宗族子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毛诗序》:“《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诗集传》:“此燕飨宾客之诗也。……岂本为燕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小雅·鹿鸣》是周天子宴请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乡间各种宴会宾客场合。联络感情,加强团结。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的规则和人的内在道德风范。四,怨刺诗。反映丧乱、针砭时弊。遍布二《雅》和《国风》。《秦风·黄鸟》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左传·文公六年》)缪公卒,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史记·秦本纪》)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艺术特点:谐音双关。增强了凄惨悲凉气氛,渲染了以人为殉的惨象,控诉了人殉制的罪恶。清·陈继揆《读诗臆补》:“恻怆悲号,哀辞之祖。”五,征役诗。描写战争与徭役。与周王室平定叛乱、抵御外族入侵和频繁的诸侯兼并战争有关。既有西周初年的,也有西周晚期和春秋时代的,尤以后者为多。西周晚期,王室衰微,戎狄交侵,征战不休;平王东迁之后,诸侯兼并,战争频仍,征役繁重,民不聊生。《王风·君子于役》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乡村晚景;暝色起愁;比兴;节奏)。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家常语;不言思而思已切)暝色起愁诗人体会,同心一理。……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钱钟书《管锥编》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何年黑大春黄昏像黑色的忧郁症,传染着月季我烈性的小酒杯发出刺破胸腔的鹤唳在热病中,在星星被撞碎的冰碴之间我一头煤火的额发瞬间熄灭了记忆只在一小块月亮的戈壁回想起你带着丝绸的醉态,带着被俘于前世的泪滴当它流入今生,似一汪黎明滴醒我天上一梦,人间多少年代已滚滚而去于是,那匹识途的骆驼,眼含时光的沙砾带我一路走回已沦为一片灰烬的城郭当我眼望着意外的景色又那么似曾相识谁能对我说清那些雾、那些旧辙何年?我们曾一度相依为命的生活?《卫风·伯兮》《毛诗序》:“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豪感)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幹《室思》)“终日恹恹倦梳裹”(柳永《定风波》)“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罗襦不复施”“当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忠贞。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闺中妇人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刻骨相思。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首章:交待出征之前国内的情形。国内紧锣密鼓地练兵、筑城,而这位战士却被迫远征异国,对自身不幸遭遇甚是幽怨。“土国城漕,非不劳苦,而独处于境内。今我之在外,死亡未可知,虽欲为土国城漕之人,不可得也。”(吕东莱《吕氏家塾读诗记》)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本事:宣公十二年,宋伐陈,卫穆公为救陈而为晋所伐。(姚际恒《诗经通论》)第二章:南行途中,有家难归的痛苦心情。为何“忧心有忡”?①羁旅行役之劳苦;②离家别

1 / 8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