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途径内容摘要: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还相当迟缓和艰巨,在职业素养、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现状及影响因素,明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重点分析找出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可以通过幼儿教师自身努力,职业学校教育和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两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展望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好未来。关键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发展途径。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随着《纲要》的逐步深入,随着社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幼儿教师自我完善、专业成长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另外,随着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多,专业人才的选拔和优秀教师的培养也更加迫切。这一切,都要求更优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以适应幼儿教育的改革,满足发展的需要。“专业发展”实质上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是幼儿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及至成熟的发展历程,也就是从“普通人”变成“幼儿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但“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幼儿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突出幼儿教师内在的,自身的,自主、自觉的专业发展与成长。但是幼儿教师又具有其他阶段教师不同的的专业特性。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教师的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职业教育在幼师专业中属于前期的教师教育。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相对于高等教育,学习时间短,又缺少实践经验,这就导致了幼师人才综合素质偏低。因此职前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长期以来,幼儿教师教育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上岗培训,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幼师进入幼儿园后,很多人不知道怎么面对儿童,面对的研修机会较少,实践机会增多。存在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惟一研修目标的倾向,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师或高师课程的“重复”,忽视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可见,幼儿教师教育还处于补缺补差的低水平状态,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要求。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职业素养偏低,综合素质不高。新《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专业化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学的、心理学的以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门知识,需要自然科学的、工具性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教师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再是一个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匠,而是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如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儿童教育研究者等。由于缺乏应有的幼教职业训练和实践提高的有效机制,不少幼儿教师不仅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技能不够深厚,而且在教育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严重不足。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而现实中他们的职业倦怠却比较突出,敬业精神也有待加强。很多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乐趣,疲于应付,出现了职业倦怠,这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有着职业本身的原因,也存在着社会方面的原因,如幼儿教师编制少,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很低等,而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观原因,则在于她们自身的敬业精神不足。面对幼儿世界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不去认真钻研、自我反思,只凭有限的经验穷于应付,以至于身心疲惫,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影响自身专业化发展。3、理论研究较为欠缺一种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有系统的理论作支持。近年来,幼儿教育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缺乏适合幼儿发展的系统理论。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专门的幼教科研人员不多,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理论研究队伍的力量比较薄弱;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向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理论学习和引进阶段。当然这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差异,国外理论的引进必然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才能真正适合我国幼儿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不够重视,研究得不到应有的经费支持,使得实际研究收效不大。幼儿教育科研项目无论在科研项目的数量还是经费支持上都得不到重视,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幼儿教育科研更普遍、更深入的开展。目前,我国幼教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的研究课题大多数是对儿童的行为、心理发展需要的研究,对新形势、新问题的研究较少。此外,很多幼儿教育研究实验往往局限于幼儿园的三年时间,缺乏反复验证,很少有像美国“开端计划”这一类型的长期追踪研究,因而幼儿教育的长期效应难以充分体现,学前教育的功能缺乏有力的实证证据,从而也降低了幼儿教育科学实验作用于理论产生的实效和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二、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在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的过程中,做快乐的老师,是最重要的意义之一。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于内心的快乐,幼儿教师得专业化发展,使其感受快乐,获得幸福感。其次,管理者在教师专业化培养的过程中,同样得到了专业上的提升,不仅是一个给予者,而是与老师共同发展的伙伴,是辛勤的耕耘者和幸福的收获者。幼儿教师专业化,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教改革,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优化幼儿教师队伍,进而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声誉和地位,改变目前幼儿教师的“窘境”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1、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幼儿教师是影响幼儿的最重要他人之一。性质上,幼儿教师作为专业的工作者,对幼儿影响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较之父母,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具有权威性,这样对幼儿的教导、要求等,更能激发幼儿形成和改变自身观念和行为的动机,幼儿更能接受;另外,教师常被幼儿作为模范和崇拜的对象,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以达到言传身教的最佳效果。幼儿教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况且,幼儿教育主要是幼儿习惯养成和精神培养。幼儿教师在有形与无形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下,对幼儿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将伴随幼儿的一生。曾经就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记忆最深刻。”2、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原动力。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幼儿教改的原动力就是幼儿教师自己,幼儿教育改革也将以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方向。3、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幼儿园凝聚力和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优化幼儿教师队伍,形成幼儿教师队伍的“团体性”,促成一种“向心力”。换句话说,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种事业感、成就感,以及在幼儿教育事业上的职业发展。4、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幼儿教师地位的有效途径。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越高,从事该项工作人员的不可替代性越强,其社会地位、经济待遇也相应越高。幼儿教师只有自身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才能赢得社会和人们的尊重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一)从教师自身层面来看1、幼儿教师应完善人格热爱教育事业,投身本职工作。教师是一高尚的职业,每位幼教老师应当把从事教育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自己的发展历史,特色文化,传统美德,道德法规,这些是需要代代相传的民族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和发展这些民族精髓是一种精神的继承,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是一项庞大而长期细致的教育工程,而幼教老师则是这项工程的奠基人。倾注爱心。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只有像母亲一样热爱幼儿的老师,才能甘为幼教事业献身。2、幼儿教师应终身专业学习终身教育理念其主要思想是指教育应当贯穿每个人一生的过程,“谁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幼儿教师同样也面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和挑战。幼儿教师和社会所有其他成员一样,一劳永逸获取知识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在学习化社会里,幼儿教师的生存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教师受教育时空观将被打破和重新确立,职前、职后教育,校内、校外教育,将融入终身教育的全部体系之中。3、幼儿教师应学会积极反思新《纲要》要求幼儿教师努力成为反思型的教师。反思即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从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在反思中真实地了解自己、了解孩子,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了解孩子的发展,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专业水平,提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的目标。4、幼儿教师应牢固树立合作意识教师专业的发展依赖于他所处的教学环境,受同事的影响,通过合作,不同教育能力和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可以互补,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共享资源和成果,共同解决难题,能带来教师行为或绩效的显著改善。在专业成长的历程中,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群体的相互借鉴与合作以及相互的反思和促进,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就必须加强合作。(二)职业学校成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职业学校是培养幼儿教师专业的基地,是幼师步入幼儿园之前的学习专业的地方。就像是婴儿的摇篮,只有孩子成长以后才能走出去实现梦想。幼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一部分取决于职业学校对其进行怎样的培养。学校教会她什么技能,她步入幼儿园后才会教会孩子哪些技能。据统计,幼儿园有很大部分教师只有高中以下水平。职业院校现对幼师专业增设的一些课程,如:幼儿保健,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并要求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这都是完善幼师专业的准出制度。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不仅为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导向和有力支持,而且使教学水平得到保障。完善教师的准入制度。职业学校应重视对幼师专业的培养,以高标准的要求和培训,完善幼师人才的准出,使幼儿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三)从幼儿园管理层面来看1、幼儿园应加强园本培训园本培训是幼师的在职教育,是利用专业领域提升幼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幼儿园可以找准切入点,通过园本培训,如组织业务自主学习、科研沙龙学习和骨干教师讲座互动等,来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师徒结对和专家名师指导等途径,提高实践教育专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岗位进行实时实地的练兵,如案例研讨式、头脑风暴式、主题辩论式等等。在园本培训中,帮助教师确立个人的研究课题,在园本课题的引领下提高个人自身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园本培训能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其实现自身的价值,体验教育工作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能帮助幼师确立快乐研究的价值观,让幼师在快乐中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这正应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可见,园本培训对幼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因园施训,加强园本培训,从而促进幼师专业发展。2、开展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都是在幼儿园中,基于幼儿园,为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前者是以幼儿园为本,基于幼儿园内部,幼儿园自身实际的保教工作的实践问题,以促进幼儿园以及幼师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旨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研究活动。后者是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基于本园的一些教育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现象和问题,揭示规律,进而有效的改善幼儿园保教管理质量,以幼儿园、幼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园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而开展的研究活动。幼儿园进行教学科研,更具体的是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我行动故我研究”,对幼师而言,科研不再是教科研部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