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国王、贵族与骑士——等级制度下的人际关系蔺志强中山大学历史系Email:linzhq@mail.sysu.edu.cn2009年5月欧洲文明进程欧洲中世纪等级总揽世俗等级SECULAR国王KING贵族NOBLES骑士KNIGHTS农民PEASANTS自由农freemen农奴serfs教会等级ECCLESIASTICAL教宗POPE红衣主教CARDINALS主教BISHOPS修道院长ABBOTS牧师PRIESTS僧侣MONKS修士FRIARS修女NUNS农民PEASANTS平民laybrothersandsisters农奴serfs商人MERCHANTS手工业者CRAFTSMENthosewhowork,thosewhofight,andthosewhopray.封君封臣关系的建立:仪式臣服仪式HomageRite:1127年4月7日,星期四,天气晴好。佛兰德尔的威廉伯爵的城堡正在举行庄重的臣服仪式。伯爵问那前来投靠的人是否真的愿意毫无保留地变成他的人,后者答道:“我愿意。”然后,其人将合拢的双手置于伯爵手中,二人拥抱亲吻。然后,封臣对伯爵宣誓:“我以我的诚信发誓,从今以后我将忠诚于威廉伯爵,履行我作为封臣的全部义务,绝不欺骗。”说这些话的时候,其人以圣徒的遗物作为宣誓的凭证。最后,伯爵以一根小树枝为象征将一块封土授予封臣。于是,仪式结束。封君封臣关系的建立:仪式合掌礼:行臣服礼时封臣要脱帽、下跪、解下所佩带的武器、把双手放到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双手置于他人掌中意味着自己的一切听任他人处置。亲吻礼:标志着封臣地位的提高,也为了表示关系亲密。宣誓礼:宣誓效忠是对教会宣誓的模仿,宣誓时多以《圣经》及圣徒的遗物为凭证。封君封臣关系的基础:封土制封臣向封君表示臣服,除了得到保护的承诺,更重要的是得到经济上的赏赐或报酬。早期的封赏一般是武器、马匹、衣物、食物等,或者把封臣召集在封君家中提供食宿。后来,提供一块土地让封臣管理和经营,从中获取收入,以养活自己和为封君提供服务,成为流行的封赏方式。这种以提供服务为条件而获得的土地,最初称为“采邑Beneficium”,后来采邑世袭化,称为“封土Feudum”。封土制与封君封臣制的结合,成为欧洲封建制度的主要特征。封君封臣关系的基础:封土制封土的特征大小悬殊:小的封土相当于农民的份地,大的封土俨然是一个国家,如公爵领地、伯爵领地等。人土结合:封臣获得封土,是连土地上的居民一起接管的。多种权力:封臣不但可以获取土地上的收入,而且对领地拥有行政、司法等方面的管辖权,有如国中国。当然,这些权力要与封君分割,具体权力的大小因时因地而异。封君封臣关系的层递性:次级分封封臣在得到封土以后,又可以把土地转封给他人,从而自己也成为封君。这样的次级分封subinfeudation可以进行很多次,使一块封土上的权利和义务层层叠叠,后来封土还可以买卖,情况更为复杂。解决办法:事先约定“主君”制垂直管理:封君只与自己的直接封臣有权利义务关系,对封臣的封臣则不能干涉。14世纪法国的原则:“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一仆多主:一个人同时拥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封君在原则和理论上不可以,实际却非常流行。德国13世纪有一男爵有20位封君。这样主要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但要造成很多困难:当两个封君发生争执甚至战争,帮哪一个?封臣的权利与义务服军役:防卫型:无时间限制,直到打退来犯者;掠夺型:提供与自己身份相应的武器、马匹和士兵,时限是每年提供40天的军役;劝告:有义务向封君提出意见,帮助封君处理各种事务,包括:出席领主法庭:重大决定的咨询:如封君要开战,参加十字军等,要先获得封臣的同意,因为需要他们提供帮助。帮助:如果封君被俘虏,有义务提供赎金Ransom;封君长子受封骑士,长女出嫁,都要出份子;赞助封君的重大活动;提交一些捐税;招待来访的领主,提供住宿、娱乐和食物。来访次数,接待规格都又规定。封君的义务与权利正义Justice:封臣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封君有义务帮助获得补偿。维持Maintain:为封臣提供生活保障,最初是直接供养,后发展为封土制。监护Wardship:如果封臣战死或早亡,封君要负责监护封臣的家属和小孩,提供食宿直至其成年。当然,在此期间封臣的领地由封君管理,收入归封君。收回Revert:如果封臣死后无继承人,则封土由封君收回。封君封臣关系的解除原则上讲,一旦封君没有履行其对封臣的义务,封臣就可以宣布他不再是其封臣;同样,如果封臣没有履行义务,封君也可以宣布解除关系。实际上这种关系一旦建立,因为牵涉到复杂的政治、法律、经济利益,是很难解除的,当时的法律和习俗也为解除关系设置了很高的门槛。查理曼帝国的有关赦令中说:任何封臣如果想背弃他的封君,必须证明其封君犯有下列罪行之一才可:第一,封君不公正地奴役他;第二,封君想谋害他的生命;第三,封君和封臣的妻子通奸;第四,封君拔剑向他进攻企图杀死他;第五,封臣将自己的手交给封君之后,封君未能向他提供应尽的保护。虽然困难,但这种解除关系原则的存在也非无效,常常有封君以封臣不履行义务为借口剥夺其产业,也有封臣借解除与封君的关系来谋求独立。封君封臣制的影响1、决定了欧洲中世纪的政治格局:封臣对地方的治理权在一定时期内导致中央权力的分散和衰落。如:诸侯割据;法律体系的混乱;中央行政的缺失;国王政府收入来源的匮乏等。但是封建制度并非必然导致政治分裂,因为本质上说它是一种“委托”治理,当作为宗主方的中央政权掌握足够的资源和手段后,它可以成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必要基础。11-13世纪英、法两国的发展便是实例。封君封臣制的影响2、决定了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格局:在一个农业社会,土地的分配法则决定着社会财富的分配法则。3、决定了欧洲中世纪的社会格局:社会的主要成员通过一种“生命的契约”结成私人关系,维系社会的运作。消极影响:导致社会等级森严,私人恩怨可以引发战乱等。积极的方面:它在罗马灭亡后使欧洲重建了社会秩序;封君与封臣间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使社会处于一种类似于法制的氛围中;他们之间的咨询与建议机制,埋下了议会制度发展的种子。第一等级:国王国王的来源:神授+选举在具有神性的王室家族中挑选国王是早期中世纪西欧各日尔曼王国的通行原则。中古西欧的国王被认为有降龙伏虎之功,还可以医治疑难杂症,起死回生。神授:日尔曼人相信“王”是有神性的,故能在世间行使统治,战无不胜。并且这种神性是王这一家族成员都具有的,不限于某一人,理论上这些有神性的王室成员都可以为王。王室家族的神性被基督教会的认可所加强。有时战场上的胜利也被视为上帝认可其王权的表示。选举:称王要得到人民的同意。“人民”的支持其实是掌握宗教和世俗权力的大人物们支持。国王的诞生—加冕礼国王的神授和选举通过一个庄严的登基仪式—加冕礼加以确认,并借之诏告天下。登基仪式一般应该由选举、宣誓、涂油、加冕等4项内容相成。选举选举一方面是指上帝的认可,另一方面则是人民的认可。“欢呼”:通过仪式前后参与者特别是民众的欢呼表示选举通过。宣誓加冕誓词:是国王与僧俗两界贵族以及民众的口头契约。一般国王会表示自己将维护国家的秩序,尊重法律和传统,为民谋福利等。国王的诞生—加冕礼涂油礼来自古希伯来人国王登基时的一项礼仪,是国王神圣性的重要象征。以圣油涂撒在国王光光的前额、前胸、后背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圣油是橄榄油与一些香料混合而成。涂油礼是只有国王才能享有的一项圣礼。确保了权力分割的中世纪国王仍维持最高的地位。加冕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国王穿上他的洁白的紧身短衣,从主持仪式的贵族及主教手中接过象征王权的宝剑、指环、权杖,最后是王冠。表示通过人民与上帝的认可,他得到了统治国家的权力。国王统治的基础虽然表面上国王通过一些原则和仪式获得统治的权力,但最终决定国王统治实效的,还是实力。实力表现在经济基础、社会关系、法律保证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经济基础中世纪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国王靠自己的收入生活。直接领地Royaldemesne:国王往往是国内最大的地主,并可通过婚姻、战争等方式扩大地产。封臣义务:国王也是国内的最高封君,作为封臣的贵族们会承担相当繁多的经济义务。臣民奉献:在重大节日或活动中,各地的臣民会奉献一些钱财。武力掠夺:发动战争或者公开抢劫,都是国王发财的重要途径。国王统治的基础社会关系王亲国戚:国王的家族一般构成王国统治阶层的中坚力量。但同时对统治权力的争夺也总是来自这个家族的内部。如何处理与兄弟叔侄的关系向来是国王们的难题。著名的英国玫瑰战争就是王室子孙们争夺王位的混战。联姻:与重要贵族、邻国君主结为亲家,是国王们增进感情或化敌为友的常用手段。但往往也是祸患的根源。通过联姻,诞生了安茹帝国,也使数百年为敌的英格兰与苏格兰实现统一,但是英法百年战争也是源于联姻。维持“纯洁”血统导致近亲结婚,产生王室遗传病。十九世纪维多利亚女王家族的“血友病”。国王统治的基础行政制度中世纪欧洲各国的行政机关很不发达,由于国家治理权力的地域分割,一般在国王直接控制的区域内,国王宫廷的侍从官也担当国家行政官员的职责。从12-13世纪开始,这些宫廷机构与随从人员才成长为国家行政机构和官员。地方的行政管理最初完全由贵族封臣掌握。后国王的权力也逐渐深入地方,如英国就形成了中央central-郡shire-百户区hundreds的统一行政体系。国王统治的基础司法制度中世纪各国的中央司法体系也有一个由弱到强的成长过程。尽管各地区特征不同,但都表现出共同的趋向:王室法不断发展。duelOrdealbyfireOrdealbywater首先是国王作为立法者,王室法律通行全国;其次,国王的法庭逐渐健全,许多罪行专属国王的法庭审判;英国还有发达的巡回法庭巡游各地;最后,在审判方式上的理性化。13世纪时,司法决斗Duel和神裁法ordeal被禁止,审判更注重证据。国王统治的基础咨询制度国王的统治要得到权臣和精英的帮助,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咨询制度和集体决策机制,这一方面源于国王广集民智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封建制度的客观规定。贤人会议witan:开始于7世纪英国,源于“人民”有义务为国王贡献力量的理念。会议由国王负责召集,一般一年一次,也有例外。贤人会议的人数不定,处理诸如发布宗教条例、制定法律、讨论税收、审判案件等重大事情,作用甚是不小。大陆的加洛林法国及其他王国也有类似的集会。相当于集体办公会议。国王统治的基础咨询制度御前会议curiaRegis:脱胎于贤人会议,是封建盛期国王政府最重要的咨询和议事机构。小会议:其日常会议的成员一般为王室和政府的主要官员,如中书令、国库长、宰相等,是一个咨询与执行的机构,负责处理一应的日常事务。大会议:若有重大国事,如开战、征税等事务时,则广泛邀集教俗贵族参加,即形成大会议。大会议是国王的办事机构,也是一个等级代表会议,体现了封臣向封君提出建议的义务和权利。国王统治的基础咨询制度议会parliament:形成于13、14世纪的英国,是大会议的再扩大,有郡和城市的代表。中世纪议会本质上仍是国王的统治工具。当时召集地方和城市代表开会,是为了获取更大范围的征税许可。国王对是否召开议会握有主动权,有事则召之,无事则置之不理。但这样的机构存在为近代议会和代议制政府的发展做好了准备。当议会掌握了立法权和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并使自身的存在规范化、经常化之后,国王便受制于这个曾经的统治工具了。中世纪的宫廷生活社交:宴饮、舞会、聚会、庆典。“宫廷礼仪”形成与传播。13世纪已经出版了许多礼仪指南类的书籍。猎鹰狩猎被视为最贵族化的运动。德国皇帝菲特烈二世曾亲自撰写了一部论猎鹰狩猎的书,达589页。一头受过良好训练的猎鹰是送给王族的最佳礼物。狩猎:中世纪的森林是皇家和贵族专享的区域,非法打猎被严格禁止,因此狩猎只限于贵族阶层。当时欧洲许多地区还有大型野生动物,如狼、鹿等,打猎的活动既锻炼身体和精神,又如同一场战斗,充满刺激。每年数月的狩猎季节,王室成员往往是在猎场度过的。中世纪的宫廷生活竞技:马球Polo;马上比武Tournament。宗教活动:参与或组织各种宗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