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第六章-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预防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第一节免疫与计划免疫一、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排除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一)免役系统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分子三个部分。免疫器官: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脾脏、淋巴结、扁桃体、胸腺、骨髓等。免疫器官可产生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免疫细胞是人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主要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两大类。•淋巴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又叫T细胞)和B淋巴细胞(又叫B细胞)两类:•T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的70﹪。可以直接消灭侵入人体的致病微生物,并监视着体内异常细胞的出现,一旦发现,将它们清除。•B细胞分布在淋巴结和脾脏中,可以产生抗体,参加体液免疫。免疫分子:具有免疫效应的物质称为免疫分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抗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等)有很强的针对性;另一类是补体、溶菌酶等,并非针对某种病原体,免疫作用没有针对性。(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分类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免疫作用的种类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防御作用血脑屏障作用自动免疫被动免疫自然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二、计划免疫(一)预防接种1.预防接种用生物制品种类①自动免疫制剂有菌苗、疫苗和类毒素等。•疫苗是指由病毒制成的生物制品;•菌苗是由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品;•由细菌外毒素经过减毒而制成的生物制品叫类毒素。②被动免疫制剂有丙种球蛋白和免疫血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后,人体可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但持续时间仅3—4周。免疫血清(如狂犬病抗病毒血清)多来自动物的血清,对人体是异种蛋白,用前须先作皮试。2.主要接种的疫苗种类每年的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要接种的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三联制剂、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糖丸)、麻疹活疫苗等。主要预防的传染病有:结核、乙肝、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小儿麻痹、麻疹等。3.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①为减轻预防接种的反应和避免接种局部感染,在接种头一天要事先对幼儿及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争取他们的配合。②要合理安排幼儿饮食,要吃饱饭不要空腹,不要进食刺激性较强或易致敏的食物,如含酒精饮料及鱼虾等。③家长要为幼儿洗澡,清洁皮肤,并为幼儿穿上易穿脱的衣服。④接种时还要进一步做好解释和教育工作,争取幼儿的配合。⑤要严格消毒接种部位的皮肤,注射器要专人专用。⑥接种结束可组织幼儿轻微活动,注意避免受热、受凉。⑦对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做出适当处理,如遇个别幼儿晕针,不要乱动孩子,让其仰卧,头放低,适当喂些热糖水,在短时间内可恢复。出现轻微反应的不用特别处理,一般到第二天即可恢复正常。⑧若高烧并有其他症状,需及时去医院诊治。(二)预防接种的程序1.基础免疫:一般6个月以上的乳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已逐渐消失,容易感染疾病。为了达到保护的目的,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疫苗,在短期内接种到小儿体内,使他们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这种初次接种叫基础免疫。2.加强免疫经基础免疫后,体内获得相当的免疫力,经一段时间后,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若重复接种一次,就可使免疫力再度提高,以巩固免疫效果,这种复种称为加强免疫。第二节传染病概述一、传染病的特性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性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每一种传染病从发生到恢复都要经历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四个阶段。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1)传染病患者(2)病原携带者(3)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传播: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均可经空气飞沫传播。(2)饮食与水源传播: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3)虫媒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5)医源性传播:乙型传染性肝炎(6)母婴传播:艾滋病(7)直接接触传播:狂犬病(8)土壤传播:如破伤风、如寄生虫病的传播3.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托幼园所的婴幼儿是典型的易感者。三、传染病的预防1.及早发现并控制好传染源(1)早发现病人。(2)早隔离病人,是控制流行的重要环节。(3)早治疗病人(4)密切观察接触者。2.切断传播途径(1)做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对切断每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都是有益的。(2)根据每种传染病的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切断传播途径,以阻止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3)传染病发生后,要对患儿的生活用品和排泄物以及接触班级进行彻底消毒,这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一环3.保护易感者(1)增强幼儿的体质。(2)有计划进行各种预防接种,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第三节幼儿常见传染病一、病毒性急性出疹性传染病1.麻疹病因及传染途径:病毒引起,空气飞沫传染症状:•病初:发烧、咳嗽、流鼻涕•发烧后2-3天,口腔黏膜改变•发烧后3-4天,出现皮疹•皮疹持续3-4天,疹子出齐后开始消退,体温渐恢复正常。护理•空气新鲜,湿润,避免让风直吹病儿•注意眼部卫生•注意鼻腔、口腔清洁•饮食富于营养而容易消化•出疹发烧应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注意有无并发症•进入病儿所在居室要戴口罩2.风疹病因及传染途径: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小。症状:•病初可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体温多低烧。•发热当日或次日就出现皮疹。皮疹很快布满全身,但手心、脚心一般没有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护理发热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孕妇勿护理风疹病人,以免感染风疹,致胎儿畸形。3.幼儿急疹病因及传染途径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不强,多发生在6个月—1岁半的小儿。症状:•起病突然,体温可达39℃—41℃,食欲差,但精神尚好•高热3—4天后体温骤然下降。在体温下降时出现皮疹,1—2日皮疹完全退净。护理:高热期间多喝水,适当服退热药降温,以免因高热而惊厥。4.水痘病因及传染途径: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的传染性很强,以6个月—3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多发生于冬春季。症状:•病初1—2天有低热,以后出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最初皮疹是红色小点,一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干痂脱落后,皮肤不留疤痕。•在得病的一周之内,在病人皮肤上可同时见到红色小点、水疱、结痂三种类型的皮疹。出皮疹期间皮肤瘙痒。护理•发烧时候要卧床休息•可用炉甘石洗剂止痒•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勤洗内衣和床单•隔离到全部皮疹结痂(二)其他病毒性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病因及传染途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症状高烧、寒战、头痛等胃肠道症状、肺炎症状、精神症状、中耳炎等护理•高烧卧床休息,多喝水•选用合适药物•采用物理降温•护理者戴口罩、洗手2.流行性腮腺炎病因及传染途径: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腮腺肿大期间,唾液中有病毒,可经飞沫传染。症状•起病急,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1-2天后腮腺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楚,有轻度压痛。张口或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胀痛,尤以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加剧•4-5天腮肿消退护理•注意口腔清洁,用盐水漱口•腮腺肿痛,可用死毛巾做冷敷•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避免吃酸•应用中药治疗3.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因及传染途径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症状•起病急: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2-3天后,体温可达40℃以上,抽风昏迷•少数病人留下后遗症预防•接种疫苗•搞好环境卫生4.手足口病病因及传染途径由库克萨基病毒引起。在患儿的水疱液、咽分泌液及粪便中带有病毒。主要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多在夏季流行。症状:•潜伏期4-6日•手足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很快发展为水疱•口腔内出现水泡•8-10天水疱干涸,病愈。护理•患儿发烧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吃流质半流质食物•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患儿的餐具用具均需消毒(三)细菌性传染病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小儿结核病细菌性痢疾谢谢观赏WPSOfficeMakePresentationmuchmore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