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常见病原菌[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5章常见病原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一节化脓性球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学习目标1、明确病原性球菌是引起化脓性炎症最常见的病原菌。2、列出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3、描述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4、简述肺炎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5、简述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所致疾病。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根据革兰染色性的不同可分成:革兰阴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阳性: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病原性球菌又称为化脓性球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一、葡萄球菌属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概述:分布广泛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耐药性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球形,葡萄串状,G+无鞭毛、芽孢,体外培养不易形成荚膜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培养:营养要求不高,需O2或兼性厌O2,PH7.4,T37℃。菌落:圆凸、中等大小、S型、有多种脂溶性色素血平板上,有的可见全透明溶血环3、生化反应:触酶阳性。多数菌株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致病菌株能发酵甘露醇产酸不产气。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A.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B.表皮葡萄球菌菌落C.腐生葡萄球菌菌落ABC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5、抵抗力:较强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耐药菌株6、分类:据菌落特点、生化反应、SPA、代谢产物等将其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条件致病菌腐生葡萄球菌:非致病菌血浆凝固酶阳性株血浆凝固酶阴性株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表皮葡萄球菌菌落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二)、致病性1.致病因素:酶凝固酶、纤维蛋白溶酶、耐热核酸酶、透明质酸酶、脂酶等毒素:细胞毒素(、、、、杀白细胞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肠毒素等其他:粘附素、荚膜、胞壁肽聚糖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1)血浆凝固酶:判断该菌是否致病的重要指标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有两种类型游离型:类似凝血酶原。结合型:类似纤维蛋白原受体。功能:凝固血浆,抗吞噬及杀灭作用;限制细菌扩散,与脓液粘稠、脓肿局限有关。(可溶性)血浆凝固酶(不溶性)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耐热核酸酶(heat-stablenuclease)耐热,能较强的降解DNA和RNA。是判断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3)脂酶:引起疖、痈等皮肤化脓性病灶的重要原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4)葡萄球菌溶血素:有五型,对人致病的主要是溶血素。作用:溶血,损伤多种血细胞及组织细胞(5)杀白细胞素: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膜。表现:白细胞运动能力丧失,胞内颗粒排除,细胞死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6)表皮剥脱毒素:噬菌体II型金葡菌产生,引起剥脱性皮炎(7)肠毒素:噬菌体III型金葡菌产生。分9个血清型,均能引起食物中毒(A、D型多见)。作用机制:直接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为主的食物中毒。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所致疾病(1)侵袭性疾病局部感染:毛囊炎、疖、痈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败血症(2)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葡萄球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皮肤疖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表皮剥脱毒素:剥脱性皮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小猫试验微生物检查法标本脓汁,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等分离培养血浆凝固酶发酵甘露醇耐热核酸酶直接涂片镜检革兰阳性葡萄球菌生长现象色素,溶血生化反应毒素检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五、防治原则防注意消毒隔离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医源性感染防止耐药性产生治抗菌素药敏试验自身菌苗疗法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另一类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概述:分布广泛所致疾病多样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圆形或椭圆性,0.5-1um,链状排列,G培养早期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有菌毛,含型特异的M蛋白。+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链球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培养:营养要求高,需O2或兼性厌O2,T37℃,PH7.4-7.6菌落:圆凸、针尖大小、灰白色、S型,有不同溶血现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4、抗原构造:1)核蛋白抗原(P抗原)2)多糖抗原(C抗原):群特异性Ag3)表面蛋白抗原:M、T、R、S与致病性有关的M-Ag抗吞噬交叉抗原5、抵抗力:一般。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6、分类:(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1-2mm的草绿色溶血环(溶血)又称草绿色链球菌(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4mm宽,界限分明,全透明无色的溶血环(溶血)(3)丙型链球菌:无溶血现象,也无致病性此外,也可按多糖抗原分类:A、B、C、D等20个群(族),A群又根据M抗原可分成约80个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二、致病性1.致病因素: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等毒素: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其他:M蛋白、F蛋白、胞壁脂磷壁酸LTA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一)A族乙型链球菌1、脂磷壁酸LTA:粘附,激活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刺激T细胞有丝分裂。2、纤维粘连蛋白结合蛋白(F蛋白):位于链球菌细胞壁内,能与上皮细胞表面的纤连蛋白结合,利于细菌粘附。3、M蛋白:介导粘附,抗吞噬。与某些超敏反应性疾病有关。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4)、链球菌溶血素溶血素O(SLO):含-SH的蛋白质,对氧敏感,抗原性强—抗“O”的测定。能破坏中性粒细胞、对多种组织细胞有毒(心肌细胞和红细胞最敏感)。溶血素S(SLS):小分子糖肽,对O2稳定,无抗原性。溶血作用慢于SLO。菌落周围的溶血由它所致。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5)、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SPE的作用:增加机体对内毒素休克的敏感性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具有超抗原活性。6)、扩散因子(透明质酸酶)7)、链道酶(DNA酶)8)、链激酶(溶纤维蛋白酶)重组链激酶对急性心肌梗塞十分有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所致疾病以A群链球菌为主,占90%。化脓性炎症:皮肤、皮下组织感染其他系统感染中毒性疾病:腥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丹毒红斑蜂窝组织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二)、其他链球菌:甲型溶链:常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变形链球菌:与齿菌斑的形成有关。B族链球菌:易引起新生儿感染。D族链球菌:常引起尿路、腹部、心内膜等处的感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四、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接种在血琼脂平板•如有溶血菌落,应与葡萄球菌区别•溶血菌落,要和肺炎链球菌鉴别•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SOtest),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五、防治原则•减少传染源•注意消毒•治疗患者以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须治疗彻底,防止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三、肺炎链球菌1、G+双球菌,菌体呈矛头状,宽端相对,有荚膜。2、血平板上菌落与甲型溶链相似,但48后菌落可自溶呈脐状凹陷。3、致病物质主要为荚膜,引起人类大叶性肺炎。4、病后有较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主要为荚膜多糖抗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奈瑟菌属主要包括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共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肾形或咖啡豆形,成双排列,分布不规则G-,有菌毛及荚膜培养:专性需O2、营养要求高,常用巧克力平板培养。菌落:似露滴状。抵抗力:弱常用抗生素:磺胺、青霉素、金霉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脑膜炎球菌(革兰染色)脑膜炎球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2节肠道杆菌学习目标1、列出肠道杆菌的主要菌属和共同特点。2、说出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和卫生细菌学意义。3、叙述沙门菌、志贺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4、解释肥达反应。5、明确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防止病从口入是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逐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1、形态与染色:杆菌,大多数细菌有鞭毛和菌毛,革兰染色阴性。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3.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能否分解乳糖可作为肠道杆菌有无致病性的初步鉴定依据。4、抗原结构:O抗原、H抗原、表面抗原。5、抵抗力:不强,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利福平等药敏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肠道杆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一、大肠埃希菌致病性1、致病物质(1)定居因子(黏附素):黏附肠粘膜(2)肠毒素:外毒素,引起腹泻(3)内毒素:毒性作用,抵抗宿主的防御功能(4)K抗原:抗吞噬2、所致疾病:(1)肠外感染:条件致病菌,泌尿系等处感染(2)肠内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大肠埃希菌(×1000)SS平板上粉红色菌落大肠埃希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3、卫生细菌学意义卫生细菌学常以大肠菌群数作为饮水、食品等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之一。我国卫生标准规定,每升饮水中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每100ml瓶装汽水、果汁中不得超过5个。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二、沙门菌属生物学特性G-;中等大小;多数有周鞭毛、菌毛不分解乳糖O-Ag、H-Ag、Vi–Ag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SS培养基上半透明较小菌落产生H2S,菌落呈黑色沙门菌属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1)侵袭力:菌毛、Vi–Ag(2)内毒素(3)肠毒素2、所致疾病:(1)伤寒和副伤寒(肠热症)(2)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3)败血症(4)无症状带菌者TYPHOIDMARY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伤寒和副伤寒的致病过程潜伏期7-12天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小肠上部黏膜固有层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进入血液第一次菌血症胆囊-----肠道-------粪排菌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肾-----尿肝脾-----肿大骨髓再次进入血液第二次菌血症(病程2—3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检查1、标本:血液、粪便、尿、骨髓2、分离培养鉴定3、血清学试验:肥达反应定义、原理、结果判断及意义4、伤寒带菌者的检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肥达反应的结果判断•考虑正常人群抗体水平•动态观察:恢复期效价增加≥4倍O:IgM,出现早,维持时间短,特异性差H:IgG,出现迟,维持时间长,特异性强O高H高肠热症可能性大O低H低肠热症可能性小O高H低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O低H高预防接种或曾患过伤寒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防治原则1、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患者和带菌者。2、做好水源和食品的卫生管理,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3、治疗可用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复方三甲氧烯胺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三、志贺菌属生物学特性1、G-;中等大小;无鞭毛;有菌毛,一般不分解乳糖2、抗原结构:O-Ag(分群依据)、K-Ag3、抵抗力:弱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菌毛、内毒素、外毒素2、所致疾病:消化道传播引起细菌性痢疾:(1)急性菌痢(2)慢性菌痢(3)中毒性菌痢(3)免疫性:局部分泌型IgA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检查1、标本:黏液脓血便2、方法:分离培养鉴定;快速诊断法防治原则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蝇灭蝇;口服疫苗;治疗患者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图1志贺菌(×1000)G-图2菌落表面的单层细胞呈网状排列,金属镀膜,(×2000)图3SS培养基上生长:中等大小光滑型菌落图1图2图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3节弧菌属学习目标1、叙述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2、简述霍乱弧菌的防治原则。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一、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G-;弧形、鱼群状排列,单鞭毛、菌毛2、培养:兼性厌氧,耐碱(pH8.8~9.0)3、抗原构造:O-Ag、H-Ag4、抵抗力:较弱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1)菌毛、鞭毛(2)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毒性部分)B亚单位(结合部分)通过激活腺苷环化酶,使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引起严重呕吐和腹泻。2、所致疾病:霍乱(人是唯一的易感者)3、免疫力:持久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肠黏膜分泌的SIgA起主要作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微生物

1 / 1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