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概述•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与构园艺术•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第二节中国著名古典园林•学习目标•☆了解世界三大造园体系的主要类型及代表景观。重点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及特征;•☆重点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及构景手法;•☆掌握我国现存主要的皇家园林和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一、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一)园林艺术的主要类型及代表景观•西亚园林艺术源于古代波斯,为典型的庭院式园林。•目前保留最完美、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西班牙、由当时信奉伊斯兰教的格拉那达国王修建的摩尔宫狮庭。宫院中心的狮子泉旁,雕有12头象征力量的白色大理石狮子,故称为狮庭。•欧洲园林艺术源于希腊。欧洲风格的古代园林遍布欧洲各国。•其典型的代表有两种风格:•一种是以意大利埃斯特庄园为代表的露台式别墅园,又称为台地园;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一种是以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为代表的皇家宫苑。•东方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中国的造园理论与艺术对世界各国的园林艺术影响很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二)东、西方造园体系的差异•1.总体布局方面的差异•中国造园“有定法,无定式”,景观布局不讲究均衡对称,没有具体的模式。山水景观富于变化,气韵生动,千变万化,逼真自然,被人们称之为“自然山水式园林”。•西方园林追求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笔直的林阴道、规则的水池、华丽的雕像、喷泉及建筑物、修剪成几何图形的花草树木,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所以,人们将西方园林称之为“几何规则式园林”.•2.审美趋向的不同•中国文人“雅”的审美情趣,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追求的是富于诗情画意的自然美和意境美。“师法自然、表现自然”是造园的艺术准则。•西方造园体系追求井然有序的秩序美,它是建立在“唯理”美学基础之上的人工几何美,园林艺术中处处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改造与征服,表现出人工雕琢的美。•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商代就出现了古代园林的最初形式——囿。这个时期的囿多建在禽兽比较集中的茂林或水草丛生之地,占地面积较大,其内有山有水,有巍峨的殿阁和高大的楼台,并饲养奇珍异兽,遍种名贵花木,以供统治者享受。•秦汉时期,我国古代园林建造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逐渐丰富起来,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造艺术转折时期.•隋唐以后,我国古代造园艺术达到了高峰。•明代中叶以后,私人造园高潮迭起,涌现出计成等一批卓有成就的园林建筑专家。•清代时,我国园林建筑形成了北京地区、江南地区、岭南地区三大地方风格,各具千秋,异彩纷呈,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及特征•(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1.按占有者的身份划分•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游乐、居住和听政的地方。•私家园林是供皇室宗亲、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娱乐的府宅园林。•2.按其地理位置划分•北方园林多集中在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几个古都。特点是气势雄伟、富丽堂皇,但妩媚灵秀多有不足。•江南园林多集中在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地。其中苏州园林最为著名,特点是小巧玲珑、秀丽精致。•岭南园林则主要集中在潮州、汕头、广州等地。由于气候地理的原因,岭南园林内的建筑物多具有高敞的特点,植被明显地具有亚热带景观的风韵。•(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皇家园林的特点•(1)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建筑雄伟,富丽堂皇。•首先,皇家园林多分布在古代都城或郊野的自然山水中,因而占地面积较大。颐和园、圆明园及承德避暑山庄都是由真山真水改建,它们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其次,在建筑风格上都保持着皇家建筑的恢弘堂皇、典雅华贵的基本特点,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是浓墨重彩,鲜艳华丽。•(2)宫苑合一,功能齐全。•一般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可以满足帝王听政及后妃子女生活、读书、休闲、祀神等各种活动的需要。清代皇帝从康熙到咸丰,除乾隆外,均死于苑中,可见,皇家园林是封建帝王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3)天下美景,兼收并蓄。•就像皇宫收藏天下珍宝一样,皇家园林集天下美景于一园。有“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不仅引进全国的美景,还在园中仿造西洋美景,如著名的“大水法”。颐和园中的“谐趣园”仿自无锡“寄畅园”,而西堤六桥则是西湖苏堤六桥的翻版。•2.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1)个性鲜明,主题突出。•江南私家园林是官绅商贾们府邸的扩展和延伸,因此造园因地而异,风格因人而异。•(2)小巧别致,色彩淡雅。•在有限的空间里,要包容山水、花木和各种建筑,所以造园须以小巧取胜。•(3)意境深远,蕴含深刻。•苏州园林多为士大夫和文人所建,往往通过自然的山水,表达出深远的意境。••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及造园艺术•(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1.叠山•山石是园林的骨骼,是造园不可缺少的要素。明代造园专家邹迪光称:“园林之胜,帷是山水二物”。•山石造型丰富,具有极强的造景作用,“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它能为园林增添许多自然情趣。同时山石的自然高度,可供人登高远眺,使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神荡漾,回味无穷。•园林中的山多为太湖石或黄石堆叠而成的假山。总之,园林中的山石要姿态优美,以假乱真,再现自然。•2.理水•水是园林艺术中最富有生气的元素。•水是山的血脉,山得水而活,山环水抱,相映成趣。•水是园林中生趣之源,有了水,草长莺飞,五彩缤纷,充满生机。•古代园林对于水的引用和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一为掩。就是用建筑或花木将曲折的池岸掩映,用以打破岸边的界限,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二为隔。就是修筑堤沿、浮廊、曲桥或涉水点以步石,对水面景观进行分隔,强化空间的转换,增加景深和空间的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三为破。小的水面,如曲溪、小池、清泉,或以乱石为岸,或配以纤巧的植物,也可形成深邃的山野之趣。•3.建筑•建筑是园林的眼睛。园林建筑多分散、穿插、隐藏于山水景观之间,它可行、可观、可居、可游,兼具实用和点缀风景等多重功能,使人在有限的空间内欣赏到无限空间的景色。•(1)厅堂。是园林中主体建筑,为待客或集会的场所.•(2)楼阁。是园林内的高层建筑,多设于厅堂之后或依山傍水之处。•(3)书房斋馆。多建于偏僻、幽静或高爽之处,是休息、静养、攻读和存书之处。•(4)榭。是一种临水的建筑。多开敞或设窗扇,供人游憩、眺望、赏鱼、观花等。•(5)舫。又名旱船,是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物。通常上部为木制,下部为石材。•(6)亭。是一种没有门窗、四面开敞的小型建筑。亭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富民族特色,造景功能极强,正所谓“有亭即成景”。•(7)廊。廊是有顶无墙的带形建筑。它不仅是联系建筑和景物的通道,而且因其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生动活泼,是颇具观赏性的民族建筑。•4.植物•花草树木犹如园林的毛发。•首先,它具有构景作用,其色彩、姿态无不给人以柔情万千,绚丽多姿的美感。•其次,花木具有分隔空间的作用,它使景色层次丰富,虚实有致,韵味优美。•再次,花木还可以淡化人工造景的痕迹,使园林显现出自然之趣。•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寄托园主的精神追求和志趣十分重要。失去花木,园林便会失去它的秀媚和神韵。•5.动物:中国古典园林重视饲养动物•园中动物可以观赏娱乐,扩大和深化自然境界,寄予美好寓意。如唐代王维养鹿放鹤。•6.匾额、楹联与刻石(课本P162-163)••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景是园林的主体,是欣赏的对象。构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园林景色更加美不胜收,园林意味更加回味无穷。•1.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美、朦胧美和意境美。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使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园林设计者往往将园中最好的景致藏在后面,这在造园艺术上就叫做“抑景”。•抑景•2.添景•风景点远在彼处,如无其他的景色在视点与景点之间作些过渡,那么,视点与景点之间就会显得虚空,会直接降低园中景色的欣赏性。如果在视点与景点之间,适当地点缀些花草树木或其他过渡景观,可使景色错落有致、层次分明。•3.夹景•有的景观虽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但是如果景点两侧大而无当,便会令观赏者感到单调乏味。如果景观的两侧有建筑物或花草树木作些衬托,会增加景点的感染力,使其更具诗情画意。这些衬托即为夹景。•4.对景•是指造园时设法使园林中的两处风景点可以从此观彼,也可从彼观此,形成一种对应关系。添景夹景对景漏景•5.框景•园中建筑物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而成的景框,往往可把远处的山水美景包含在其中,这是构景常用的手法——框景。•6.漏景•指在园林的围墙或是廊的侧墙上设以漏窗,使人们透过漏窗的缝隙可以看到园内或园外的景色。内外空间隔而不绝,浑然一体,使游客在有限空间可欣赏到无限的风光.•7.借景•这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景手法。园林家计成说“夫借景,园林之最重要也”。造园时设计者常常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将园林景观以外视线可及的景色“借”进来,以突破园林有限空间的限制,扩展游人的视野,增添园林景致的内容与层次,使园林内外景观相互呼应、融为一体。•借景的方法较多,主要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应时而借等。借景•8.障景•任何园林中,总有一些不足之处,或者是必须遮挡植物。言之为遮瑕。用山、水、石、花加以掩盖和处理,也可以形成一种一种美景,这叫障景。•一、现存的皇家园林•(一)颐和园•颐和园有“中国古典园林之首”的美誉,也是世界著名园林景观之一。它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我国现存大型皇家园林中的艺术精品。•颐和园始建于金代贞元元年(1153年),清乾隆15年(1750年)扩建,名清漪园,后遭英法联军焚掠。光绪14年(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白银3000万两重建后,更名为颐和园。•颐和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大部分组成,分勤政、居住、游览三大区域。勤政区以仁寿殿为中心;居住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三大庭园为主;游览区是全园的主体部分。各种建筑主要分布在万寿山上和昆明湖四周。第四节中国著名的的古典园林•万寿山前山是全园的精华汇集之处。佛香阁、排云殿依山而建。佛香阁高41米,为全园的最高点,是颐和园的象征。在此眺望昆明湖,开阔的湖面、远处的西山尽收眼底。排云殿极具皇宫的豪华气派。•万寿山下昆明湖畔有著名的长廊。它长达728米,共分273间,上有精美绘画14000余幅。长廊迂回蜿蜒,如同彩带一般将勤政区、居住区、游览区连为一体。•昆明湖面积达220公顷,这里碧波浩渺,绿柳成阴。分散在湖面上的大小岛屿和建筑其上的诸多亭台楼阁构成了蓬莱仙岛的意境。•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康熙42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55年(1790年),前后耗时87年。它占地面积为564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北方皇家园林颐和园北方皇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北方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原名热河行宫,因康熙帝于正门题额“避暑山庄”,遂得此名。•避暑山庄由南面宫殿区和北面苑景区两大部分构成。•宫殿区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东宫四组建筑群,是皇帝处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这些青砖布瓦的建筑掩映在松涛林海之中,清静幽深,别具情趣。正宫内的“澹泊敬诚”殿是皇帝在重大典礼时接见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和外国来使的场所。整座大殿用楠木建成,每到夏季,香气浓郁,芳香四溢,的确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烟波致爽”殿是清帝的寝宫。•苑景区可分为湖区、平原区、山区三部分。湖区在宫殿区北边,水波浩渺,小洲微岛错落分布在湖面上,亭榭奇巧,花木葱茏。湖区以北是平原区,这里林木繁茂、绿草成茵,是皇帝与王公贵族骑射、野宴的地方。山区雄浑的山川,优美俏秀的寺、庙,别具一格,色彩绚丽。•避暑山庄集江南塞北的美景于一体,曾有康熙所题四字景36处、乾隆所题三字景36处,共120余组园林建筑。今虽仅存29景和30余组建筑,但风韵犹存,景色优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北海公园•北海公园位于北京故宫的西北部。始建于辽代,是我国现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