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讲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知识详述1、推理证明的必要性我们认识事物,可能有偏差,有时是“想当然”,过于草率,有时是“乱花迷人眼”,观察产生了错觉,但无论哪一种情况,没有严格的证明都是不能令人放心和信服的.如当n=1,2,3,4时,(n2-5n+5)2都是等于1,是不是可以归纳得出:当n取任意正整数时,(n2-5n+5)2的值都是1?2、检验数学结论是否正确的常用方法检验数学结论常用的方法:实验验证法、举出反例、推理论证等.3、定义:对一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注意:①定义必须是严密的,在表述时,一般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术语,例如“大约”、“大概”、“差不多”、“左右”等.②正确的定义能把被定义的事物或名词与其他的事物或名词区别开来.4、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是一个“判断句”,判断“是”或“非”.其中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如“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注意:(1)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常为陈述句;(2)而且必须对某件事情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如对“两直线相交”这个句子,我们无法判断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因而它不是命题.又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这个句子,我们可以判断它是错误的,因而是命题,而且是假命题.5、命题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命题通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注意:对于不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它的条件和结论往往不明显,为了指出它的条件和结论,我们可以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样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就显而易见了.6、公理、证明、定理的概念(1)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即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总结出来的一些基本事实.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等.(2)除公理外,其他命题的真假都需要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判断﹒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3)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定理只能用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为真命题的命题来证明﹒7、证明假命题的方法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也就是举出一个符合命题的条件而不符合结论的例子.8、定义、命题、公理和定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四者都是句子,都可以判断真假,即定义、公理和定理也是命题,不同的是定义、公理和定理都是真命题,都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只不过公理是最原始的依据,而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因而它不一定能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随堂演练例1、先观察,再验证.(1)图①中黑色的边是直的还是弯曲的?(2)图②中两条线段a与b,哪一条更长?分析:先观察得出结论,再实验验证.解:对于(1)题,直接观察图①可得出结论:黑色的边是弯曲的,但实际上,黑色的边是直的;对于(2)题,直接观察图②可得出结论:线段b比线段a短,但实际上,这两条线段同样长.点拨: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是不够的,必须给出严格的证明或实验验证.例2、当x为任意实数时,x2+4x+5的值都大于零吗?解:x2+4x+5=x2+4x+4+1=(x+2)2+1,因为(x+2)2≥0,所以(x+2)2+1>0,所以当x为任意实数时,x2+4x+5的值都大于零.方法归纳:本题在检验数学结论时采用了推理的方式,熟练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此题的关键.例3、请仔细观察下列各式:25=52,1225=352,112225=3352,11122225=33352,….试写出表示一般规律的等式,并说明理由.分析:从给出的等式可以发现,等式右边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等式左边是以5结尾,由1、2、5组成的数,然后由1、2的个数与3的个数作比较找出规律,从而写出表示一般规律的等式.解:一般规律:.例4、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A.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过点O作线段MN的垂线解析:根据命题的定义可知,只有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才能叫命题,A,B,C项都对某件事情作出了判断,只有D没有对事情作出任何判断.答案:D方法归纳: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应抓住两条:①命题是叙述某件事情的句子;②必须对该件事情作出判断.通常不完整的句子、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例5、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举一反例加以说明.(1)两个角的和是180°,则这两个角是邻补角;(2)同位角相等;(3)如果a2=b2,那么a=b.分析:(1)邻补角必须有公共边,两个没有公共边的角也可能和为180°;(2)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就不相等;(3)a2=b2,a与b可能相等,也可能互为相反数.方法归纳:识别命题的真假,关键是在条件成立的前提下,看结论是否正确.可先举“特例”验证,特例成立,还不能证明为真命题,要由特殊形式转化成一般形式,再用推理的方法证明结论正确.若特例不成立,则原命题一定是假命题.解:(1)假命题.如图1所示,l1∥l2,则∠1+∠2=180°,但∠1与∠2不是邻补角.(2)假命题.如图2所示,l1与l2不平行,∠1和∠2是同位角,但∠1≠∠2.(3)假命题.例如(-3)2=32,但-3≠3,所以是假命题.例6、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等角的补角相等;(2)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分析:不仅真命题是命题,假命题也是命题.对于条件和结论不明确的命题,先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解:(1)改写成“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补角相等”.条件:两个角相等.结论:这两个角的补角相等.(2)改写成“如果两个三角形中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两个三角形中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结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规律总结:把条件和结论不明确的语句先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指出它的条件和结论.注意命题有真假之分,假命题也是命题,也可以指出它的条件与结论.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的判定(1)判定公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判定定理(一):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判定定理(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性质定理(一):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性质定理(二):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性质定理(三):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证明的一般步骤解答证明题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1)画出图形——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标上必要的字母;(2)写已知、求证——用字母、符号表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3)写证明过程——用“∵……”、“∴……”,再注明相应依据的方式,写出证明过程.注意:通常文字证明题要有以上三个步骤,而在我们所接触到的证明题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文字证明题﹒题目已经明确用字母、符号把命题表示出来,甚至也画出了示意图,对于不是文字证明的题,我们只需从第三步开始写即可.随堂演练例1、如图所示,若∠B=35°,∠CDF=145°,问AB是否与CE平行?分析:∠B与∠BDE是同旁内角,只要∠BDE=145°,AB与CE即可平行,而∠CDF与∠BDE是对顶角.解:AB与CE平行.理由如下:∵∠CDF=145°(已知),∴∠BDE=∠CDF=145°(对顶角相等).∴∠B+∠BDE=35°+145°=180°.∴AB∥C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方法归纳: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时,要找准哪两个角是相应的同旁内角,再证明这两个角互补.例2、已知:如图所示,∠C=∠COA,∠D=∠BOD.求证:AC∥BD.分析:因为∠C=∠D,那么AC∥BD,而∠COA=∠BOD,∠COA=∠C,∠BOD=∠D,可得∠C=∠D.证明:∵∠C=∠COA,∠D=∠BOD,∠COA=∠BOD,∴∠C=∠D(等量代换).∴AC∥B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规律总结:本题中所形成角是内错角,所以先设法证明内错角相等.例3、如图所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求证:a∥b.分析:可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证明.证法1:∵∠1=∠3(对顶角相等),∠1+∠2=180°(已知),∴∠3+∠2=180°(等量代换).∴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证法2:∵∠1+∠4=180°(平角定义),∠1+∠2=180°(已知),∴∠2=∠4(同角的补角相等).∴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法3:∵∠1+∠5=180°(平角定义),∠1+∠2=180°(已知),∴∠2=∠5(同角的补角相等).∴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拨:证明两直线平行,关键是找到与待证结论相关的角.例4、如图所示,在△ABC中,D,E,F分别为AB,AC,BC上的点,且DE∥BC,EF∥AB,求证:∠ADE=∠EFC.分析:要证∠ADE=∠EFC,只要证出∠ADE和∠EFC都和∠B相等即可,而由DE∥BC,EF∥AB,可知这两个角都和∠B相等.证明:∵DE∥BC(已知),∴∠ADE=∠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F∥AB(已知),∴∠B=∠E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DE=∠EFC(等量代换).规律总结:在有平行线的前提下,若要求证相等的两个角不是两平行线被截所得的角,要借助一个中间量,将两者联系起来.例5、如图所示,∠1与∠2互补,∠B=∠D,求证:AB//CD.分析:要证AB∥CD,要寻找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题中条件不能直接应用,但可作为桥梁.证明:∵∠1=∠3(对顶角相等),∠1与∠2互补(已知),∴∠2与∠3互补(等量代换).∴DE//B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4(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D(已知),∴∠4=∠D(等量代换).∴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6、求证: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分析:这是一道文字证明题,先要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再写出证明过程.已知:如图所示,直线a⊥c,b⊥c.求证:a∥b.证明:∵a⊥c,b⊥c(已知),∴∠1=90°,∠2=90°(垂直的定义),∴∠1=∠2(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归纳:解答文字叙述类证明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字信息,把文字表示的命题“翻译”成用图形和符号表示(即画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最后再写出证明过程.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都没有关系.随堂演练例1、(1)在△ABC中,若∠A=50°,∠B=∠C,则∠B=_________.(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4∶3∶2,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_____.(3)在Rt△ABC中,∠A+∠B=135°,则∠B的度数是()A.45°B.90°C.45°或90°D.不能确定答案:(1)65°(2)80°(3)C提示:(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题中为等腰三角形,已知顶角,可求出其中一底角.(2)已知三个内角之比4∶3∶2,180°÷(4+3+2)=20°,再按三个比值分别求出三个角,其中最大内角为20°×4=80°.(3)在不能确定哪个角是直角的情况下,那么∠B的度数有两个.例2、(1)△ABC中,∠A=∠B=∠C,则△ABC是_________三角形.(2)不能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A.∠A+∠B=∠CB.∠A=∠B=∠CC.∠A=90°-∠BD.∠A-∠B=90°(3)一个三角形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