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学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一、地理教材微观分析含义二、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方法总结:教材分析的基本思路----教材逻辑结构分析案例:通过对“土地资源”一节教材的分析,总结出地理教材微观分析的含义和方法。[八年级上册第65页]专题一:中学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案例:通过对“土地资源”一节教材的分析,总结出地理教材微观分析的含义和方法。[八年级上册第65页]一、划分知识组成1、土地资源的利用(1)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2)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人均占有量少、类型不尽合理。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1)耕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平原、低缓的丘陵;(2)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山区;(3)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属于可再生资源;(2)利用中的问题:耕地面积不断缩小;水土流失严重,沙漠扩大;(3)采取法律措施,保护土地资源;二、分析内部联系1、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是基础、分布是重点、利用和保护是目的。(2)四种类型是并列关系,三种类型分布是并列关系,作用、问题和保护是因果关系。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该教材主要内容由文字系统和图像系统表述,二者作用并重,活动系统起着辅助学习指导作用。三、分析外部联系1、联系学生已学过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分析耕地、林地和草地分布的特征;2、可联系乡土地理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1、通过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征的分析使学生学习地理综合分析方法;2、通过“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的阅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方法。3、通过调查家乡土地利用状况,让学生体会地理问题探究过程,学习研究地理问题方法。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通过“土地资源”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问题:通过案例说明何谓微观分析方法?一、地理教材微观分析含义•微观分析又称局部教材分析,是指对于一部教材局部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揭示其内外联系及各种教育功能的过程。二、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方法(一)划分教学因子1、划分教学因子的内容(1)教学因子:基本的知识单元(2)教学因子划分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的实际需要2、划分教学因子的目的了解教材的基本组成(二)分析内部联系1、分析内部联系的内容(1)分析因子内部或因子之间的知识联系(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2、分析内部联系的目的(1)分析教材内部的知识结构及认识活动的方式(2)为教学设计作准备(三)分析外部联系1、分析外部联系的内容(1)根据教学需要,分析本教材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补充内容(2)外部联系类型A.比较外联:常用于相近概念或易混概念的比较B.加深外联:常用于对教学内容的解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C.应用外联:常将所学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2、分析外部联系的目的完善教材认知体系,提高教材知识教育功能(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确定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确定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途径和方法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的方法(1)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分析(2)根据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A.显露式:教材明显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B.隐蔽式:教材表面不具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内容,需揭示其内涵的思想内容C.互补式:几种内容相互联系,可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材分析的基本思路:教材逻辑结构分析宏观分析:中学地理教材结构;初中地理教材结构;七年级地理教材结构;八年级地理教材结构;高中教材结构;高中必修教材结构;高中选修教材结构;高中每个模块结构。微观分析:教材每个单元、章、节结构。《地球上的大气》逻辑结构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大气的运动基本过程热力环流(案例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环流的形成过程不同尺度的大气运动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常见的天气系统(局地尺度)锋和锋面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是怎么运动的——原因、过程、结果大气运动的影响——基本态势、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城市与城市化》逻辑结构城市个体城市群体城市化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中心地理论的应用)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的不同等级什么是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逻辑结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案例:我国西北地区背景:干旱的环境成因:侧重人为原因分析基本过程对策与措施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案例:亚马孙热带雨林背景:雨林的环境效益;雨林生态的脆弱成因和过程:侧重人为原因分析保护与开发背景、成因、过程结论:知识结构化教材逻辑结构分析反映着分析地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清晰的逻辑关系,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把握好,要引导学生把握,不能孤立的学习知识,要用主线串起来。(形散神不散)本章需要解决的问题1、中学地理课程发展趋势如何?2、地理课程标准的功能是什么?3、新的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理念分别是什么?4、熟读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5、中学地理教材的体系如何?6、熟读初中和高中地理教材。7、如何根据地理教材确定和设计教学方法?8、将中学地理教材两种分析方法,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述。9、本章的内容体系如何?(本章总结)本章推荐的网站: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钱学森在20世纪80-90年代逐步完成了总结全人类研究的科学体系。概括起来分11个门类。钱学森论人类的知识体系作业•地理教材微观分析(1)“陆地和海洋”一章教材分析(第1至4组)[七年级上册];(2)“水资源”一节教材分析(第5至9组)[八年级上册]。•要求:1、所研究的教材均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2、严格按着微观分析方法的步骤进行分析;3、3月31日交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