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集、整理资料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资料打交道。不论是课堂上的教学,或者是撰写教学设计、研究论文。还是我们主、参研的各级课题,都必须收集和整理资料。说到收集资料,大家都可能要笑,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经常做到的啊!比方说:好的教案收集到。好的论文我发表网上、保存在U盘上等。这些都是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大家天天做,说起来确实很简单,就是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整合资料形成成果,以期达到学习并创造成果的目的。但是一问到收集资料的原则和要求,可能未必每位教师都答得出来。虽然各学科领域不同,收集资料的方法也有差异,但是收集资料的技巧和动因却是相同的。只有掌握了收集资料的技巧并能使用各项资源,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才是最有效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收集并整理资料。下面我们分七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一、资料的定义及分类;二、收集资料的目的三、收集资料的原则;四、收集资料的流程;五、收集资料的方法;六、资料的鉴别;七、资料的整理一、资料的定义及分类(一)什么是资料资料是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各种思想和各种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一切印刷品和视听材料的统称。它通常指书籍、报纸、期刊、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产品目录、产品样本、设计图纸、实物样品、历史档案、电子出版物,如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网络出版物等等。(特征)(二)文献资料的分类1、按照资料获取方式分为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感受、实验、调查而得来的。(课堂实录、问卷调查等)间接资料是指人们通过问读书籍报刊、听看广播电视及微机、因特网等各种传播媒介所获得的信息资料。2、按照资料的呈现方式分为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文献资料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1)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A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B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C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网络资料: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3、根据不同出版形式及内容,可以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图书:凡篇幅达到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包含期刊(其中含有核心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特种文献:专刊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档案资料、产品资料。4、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与此类似,。二、收集资料的目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谈写论文时曾说过:一个小小的题目,我们就要占有很多的材料,往往几十万字,要做几千张卡片。别看写出来的文章只有一万字,几千字,收集的材料却是几十万字,这叫做充分占有材料,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可见,查阅、收集资料的意义有多重要。对于一名教师,我们平时的主要工作就两样,那就是日常教学和科研论文。当然收集资料最多的也就是这两个题目。一个就是科研,比如数字化课题,另一个就是教学、论文。搞任何科研和教学,都要以资料作为基础,资料是研究的前提。没有资料,就无从研究,更谈不上观点和创见。(没有任何人在没资料的前提下能整一本。比如黄爱华、华应龙)资料是你研究过程观点形成的基础,也是你动笔写论文的重要依据。(一)课题研究参与过课题研究的老师们对课题研究中资料的收集过程是记忆犹新,在课题研究过程用于查阅、整理资料的时间都是要占全部科研时间的一半以上,实验研究和思考计划时间占40%左右,而写文章的时间只占7%左右。这个比例也有力地说明了要想搞好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相关资料的查阅、收集。因此,不要小看查阅、收集资料这个阶段。为了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一定要认真细致地了解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要弄清楚研究者对类似课题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不同观点,研究的现状是什么,哪些问题是已经知道了的,解决了的,哪些问题还不知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弄清这些问题,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二)撰写论文说到撰写论文,老师们都应该有经验。撰写论文之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题目去查找资料。在动笔之前必须详尽地占有资料,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论文写成,可能要搜集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资料。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没有资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无从着手,观点无法成立,论文不可能形成。资料的占有显得那么重要,那么我们在收集资料应该占有哪些方面呢?至少应当占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材料:第一,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包括图表),譬如: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还包括自己在亲自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没有这些资料,撰写的论文就只能成为毫无实际价值的空谈。对第一手资料要注意及早收集,同时要注意其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准确性。第二,他人的研究成果。这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撰写论文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他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就可以不必再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对于他人未解决的,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则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继续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顾埋头写,不管他人研究,否则,撰写的论文的理性认识会远远低于前人已达到的水平。第三,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政策。作为论文的理论支撑点,作者一定要对当前的教学理论、课程改革有一定的了解,在文章中才能准确有力地阐述相关论点大有益处。因此,研究一切现实问题都必须占有和清楚这方面的材料,否则会出现与教育理论和课程改革相悖的言论,使论文出现很大的缺陷。第四,背景材料。搜集和研究背景材料,这有助于开阔思路,全面研究、提高论文的质量。三、收集资料的原则无规矩何以成方圆。搜集资料工作一般要遵循“先内后外”、“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内后外是指先查找本部门收藏的资料,再到其他部门查找、补充、核实;先近后远是指先查找年代近的资料再查找年代远的;先易后难是指先查找常见的资料如档案、书报刊、图、照等,再集中力量征集难度较大的资料如流散、遗缺的资料。在具体收集资料中,应注意这样几个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这是搜集科研资料的首要原则。有些教师在进行科研时,往往是从已有的观念或假设出发,再去寻找材料,或任意裁剪客观材料来证明自己当初的假设。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科学研究和搜集资料必须一切从事实出发,尊重事实,反映事实。研究者只有客观地搜集教育科研资料,如实地反映教育事实,才能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所有的结论与规律都来自对客观、充分材料的分析。总之,在搜集资料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避免主观偏见或错误的联想对搜集资料产生影响。只有坚持客观性原则,才能获取可靠的科学事实。第二、真实性原则。这一原则是针对搜集的资料而言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对错是非共同构成的。教育研究过程所面对的也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世界。教育的本质或规律往往都隐藏在现象或假象背后,因此搜集资料时就必须特别注意到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不要被活动的假象或表象欺骗了。第三、全面性原则。研究者必须搜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资料。所搜集的资料要广泛、丰富,而且能反映课题的各个侧面。研究者必须搜集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各种规定和各种表现形态在不同条件下的状况。只有对研究的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才可能谈去解决问题,从而总结出教育教学的规律。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往往有些研究者会以偏概全,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料就妄加论断,得出所谓的“规律”或结论。这种“规律”或结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任何问题的最终解决都不能凭主观臆想,也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事例或现象来搪塞,而是要根据实际,全面了解情况,再进行归纳与总结。第四、针对性原则。研究者所面对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这一切都是潜在的教育科研资料。对于教育者自身来说,所有的教育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信息都是需要关注的。但教育科研是有计划、有明确目的的活动。它与一般的了解教育情况不同,因此在搜集资料的时候也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就某一课题而言,应搜集的资料是有范围的。只有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有效地搜集资料,就是要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总之,搜集资料必须在客观、真实、全面和有针对性的原则下进行。四、收集资料的一般步骤面对当前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资料的收集者该这样才能快速的找到有价值的资料呢?我想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查找和收集资料。问题的解决应该分成6方面进行。(1、界定问题2、拟定问题3、取得资料4、利用资源5、整合资源6、评价成果。)(一)界定问题界定问题是收集资料的第一部,因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一个方向。对于我们的科研和课题在制定初期通常都是选择一个教大的研究方向,而没有真正进入一个主题。为了让我们的研究范围更加明确。我们通常利用5W【对象(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事件(what)、因素(why)】原则来对课题进行分析。(二)拟定问题根据5W原则阅读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对研究课题提出问题,然后分析这些问题与课题的关系。研究者可以根据当前大家关注的热点来确定主题。(三)取得资料课题命名之后,就有了一个研究的方向。我们可以利用文献信息检索根据课题要求,利用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查找文献信息的过程。(工具、途径、策略、操作、整理)、(四)利用资源(详见收集资料的方法)(五)整合资源根据自己的论点和结合所收集到的不同类型和不同观点的资料,研究者围绕论点形成自己的提纲。对收集到的资料与自己的直接材料进行整合,不断的加以补充、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论文,(六)评价成果五、收集资料的方法简单地说,搜集资料就是借助于一定的研究手段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手段即方法。古人说,授之以渔,就是讲方法的重要意义。离开了方法手段,任何目的都不能达成。获得资料的关键在于善于运用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人们在长期的教育科研实践中,总结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说到这大家很自然的想到了做卡片、做笔记、剪贴报刊。现在还应该包括应用网络进行浏览文献,图书管藏、问卷调查,交谈等方法来获取资料。(一)做笔记做笔记这是任何一个论文撰写者都必要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书报杂志时,搞调查研究时,要随身带笔和纸,随时记下所需资料的内容,或有关的感想体会,理论观点等。在做笔记时,最好空出纸面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供写对有关摘录内容的理解、评价和体会。(二)剪贴报刊将有用的资料从报纸、刊物上剪下来,或用复印机复印下来,再进行剪贴。把应剪贴的资料分类贴在笔记本、活页纸或卡片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节省抄写的时间。(三)问卷调查在教育科研中,还有很多资料靠“查”是不够的,比如,学生的实际喜好,教师教学的感受,等等。这就可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来搜集。问卷方式是研究者为了了解某种情况事实或意见,向研究对象分发问卷请其填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