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论主讲:余红霞第1章导论1-1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一、化学、化学学科的设置: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从近代和现代化学开始形成至今,已发展成为一门与人类社会、国计民生有着密切关系,又与整个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科学。现代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化学对农业、生物学、电子学、药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地质学、物理学、冶金学以及其他诸多领域都有重大的贡献。化学进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益处:物质利益:健康、食物、原料,生活舒适愉快、提高效率、节省能源精神利益:文化交流、破除迷信和实施科学方法训练等。我国于1865年开设化学课程(格致课),至今已140多年。相应的化学教育也已多140年。二、化学教育的发展:(化学教学论)历经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为形成期:《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开设化学课)从20世纪30年代起进入充实期:化学教育目的扩大、程序提高、人数增多、师资设备加强20世纪80年代后处于一个新关键时期:人类认识进步,化学与其他学科联系、交叉、互相促进,形成理论体系。形成、充实期内:1922年京师同文馆明确开设化学课1928年开设化学讲习班,提高化学教师教学水平、业务水平、化学教授法,以讲、演讲为主,介绍实验设备。1932年我国化学家创立了中国化学会,创办了杂志。《化学》→《化学通报》自己的学术与交流刊物解放前夕,京师同文馆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1951年全国高师院校化学系开设了“化学教学法”,标志着化学教学论已独立形成学科。完善标志:《化学教学论》刘知新1990年3月出版•现代化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分支,必须革新化学教育观念(价值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制定新总目标,启动新的课程改革、教改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化学教育的总目标,作为“龙头”,切实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地自主地学习”以及“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等理念。1-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科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将科学教育简括为培养全体国民的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的过程。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①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STS(科学—技术—社会)60年代美布鲁姆“发现学习法”:像化学家那样去思考、发现科学素养(ScientificLiteracy):强调个人(学生)与学科知识转向,更多地关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社会价值,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②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③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④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三张通行证:学术通行证职业通行证事业心和开拓能力通行证1-3化学教育新视野培养科学素养:(美)科学素养8个方面:统一的科学概念和过程、作为探究的科学、物理科学(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的个人和社会视野、科学的历史和科学的本质。(瑞典)科学素养:科学进取心、科学世界观、正确观察的科学态度能力及科学思维习惯。我国,1999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订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科学教育的广域目标:①态度②过程③知识④技能1-4化学教学论课程任务化学教学论—--研究化学教学系统内部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交叉学科:是化学与教育学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化学教学系统教与学的系统(组成三要素):教师、学生(人的要素)、化学教学媒体(物的要素)设课目的:使本科生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及化学教学基本技能,培养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和教科研的基本能力。学习要求:阅读→笔记→设计→试讲多看教学刊物,交流体会。作业:课外讨论P12:1、2、第2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改革1-1化学课程发展概述一、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重要内容。什么是科学素养?美国(2061年)关于科学素养定义:“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做出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贡献”。含多个方面:①科学内容②科学对社会的影响③科学推理过程④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⑤对科学的积极态度•美国《国家科学标准》“有科学素养就意味这一个人能识别国家和地方决定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并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来。”•我国,1996年,科学素养:(包含三个方面)①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②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③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基本了解按上述建议,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一是理解科学本身,二是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公众科学素养调查:1996年,我国仅为0.2%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改革初建体系→相对稳定→发展变革期1952年70-90年代96年至今1996年化学Ⅰ化学Ⅱ修订:(必修)(必修+选修)(高一、高二、高三开设)2000年再修订:增加了对科技发展新成果介绍、更多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修课突出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大纲首次将研究性课题写入教学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2000年版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的“研究性课题”14个①人体组成的主要元素,我国储量较大的矿产元素,地壳中组成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②白酒中甲醇的检验。③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特点: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能力;降低难度;实验探究与专题调研2-2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活动课程:社会调查、咨询访谈、交流辩论、化学小制作、家庭实验(弥补不足)高中:活动课程:9.9%学科课程:90.1%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选修”必修课程:每一位学生为达到规定学业要求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兴趣、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2002年《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必修课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适当拓宽,加深和提高,以适应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新高中化学:必须修满6个学分,每个模块2学分,修3个模块2个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1个选修模块:(6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三、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四、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传统课程综合课程: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STS热点(环境治理、能源开发、资源保护、基因合成、粮食增产)作业:P651、22.什么是必修课程?什么是选修课程?分析教育部和上海高中化学课程结构有何异同?2-3化学课程目标【引言】课程目标,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科书的编写,影响教学过程的实施。化学课程目标,是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所规定的最低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一、化学课程目标确立依据依据之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美国:1950年“英才教育”→80年代“普通合格公民教育”,重基础知识1989年美国《2061年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出版,提出将科学素养作为目标,“并以此为核心改革理科课程”。日本:80年代“重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重视培养科学思考力和判断力”我国:1993年,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列入基础教育目标”。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2000年,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化学教学目的”:△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及重要应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2002年高中化学教学目的: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熟记)依据之二: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初中生:形象思维为主•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很快依据之三:化学学科特征:实验宏观实验方法微观方法(本质)理解解释性质化学研究检测手段二、化学课程内容特征:①突出科学探究目标: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探究能力②立足基础知识目标:核心化学概念、基础化学原理、重要核心事实及应用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化学课程目标结构与表述1、三级:总的培养目标或教育方针→某一阶段培养目标或课程目标→学科教学目的或课程目标逆向体系: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普高教育培养目标←基础教育目标化学课标的不同层次:化学课程总目标→化学课程展开目标(具体教学目的)→化学课程内容目标(教学内容或要求)结构如下: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容标准(2个必修、6个选修模块)2、2002年“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总目的: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熟记)美布卢姆(50年代)目标层次行为动向:(实现目标)知识技能:说出、识别、举例、描述、区分过程方法:经历、尝试、讨论、归纳、概括、分析、推出、认同、表达、解释情感态度:经历、感受、认同、欣赏、尊重、珍惜、形成、养成、热爱、追求2-4化学课程改革和与课程标准一、基础教育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①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培养②内容:难、繁、偏、旧③评价:重选拔④学习兴趣:50%没有特别兴趣10%喜欢化学为高考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析理念:轻松愉快、提高平等学习机会、已有经验出发、体会探究、了解贡献、多样化评价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多样性评价:自我评价(建立学生化学学习档案)、活动表现评价(评价表)、纸笔测验(考试)三、普高化学课程标准解析1.高中化学新课程特点:①构建三维目标②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课程结构(选修)③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人文观④培养探究能力⑤多样化评价、发展性评价⑥开发利用课程资源⑦学分管理模式:6个学分2.必修课程模块内容和要求必修:化学1化学2化学1: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2: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3.选修课程模块内容与要求(任选其一)①化学与生活②化学与技术③物质结构与性质④化学反应原理⑤有机化学基础⑥实验化学举例:高中必修课程内容一是化学史与化学方法。二是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内容有:物质的量、物质的分类、电离过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核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离子、共价键)、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及反应限度。三是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来

1 / 9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