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论文化对英汉翻译的影响摘要:时代呼唤翻译,翻译促进时代的发展,它同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密切相关,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它们各自反映着自己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是人类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不同国家语言的部落、民族、国家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和借鉴不可或缺的手段。文化差异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不同种类的民族在语言上的交流实质上就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得在中英文翻译中会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因此,翻译永远与文化相互联系,永远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关键词:翻译;影响;文化差异TheInfluenceofCulturalDifferencesonTranslationAbstract:Thetimescallsfortranslation,translationcanhelpthedevelopmentofthetimes,itiscloselyrelatedtonationallevelofcivilization.EnglishandChinesearebuiltonthebasisofdifferentcultures,twolanguages,whichreflecttheirownparticularculturalandhistoricaltraditions.Itisanimportantpartofthehumanlanguageactivities,andalsoanindispensabletoolwhichmakestribeswithdifferentnationallanguage,nations,countriesexchange,communicateandlearnfromeachother.Factorsofculturaldifferencesareimportantimpactonthetranslationofdifferenttypesofnationalexchangesinlanguagethatisessentiallydifferentethnicandculturalexchanges.Thegreatculturaldifferencescausegreatdifferencesintranslation.Therefore,thetranslationisalwayslinkedwiththeculture,restrictedandinfluencedbyculturalfactors.Keywords:translation;influence;culturaldifferences2论文化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一、引言翻译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一种语言必然反映其本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文化特色,揭示该文化的一切内容。如果没有语言,那么文化是不可能存在的;语言也只有能反映文化才有意义,因为翻译首先涉及到的就是意义,而词语只有与文化相关联才有意义,这就要严格要求翻译者在进行语言操作的时候,必须具有很强的文化意识。在翻译中常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不是因为表达不当造成的,而是源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地域和历史方面、审美方面及习俗文化方面的文化差异。人类的共性决定了各民族语言文化间的共性,我们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障碍,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随着人类的出现,文化也紧跟其后地跟着出现了。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早已被人认知,由于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出现了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尤其在语言中,通过学习与接触,我们了解了中外文化差异在语言上存在的很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宗教文化背景的差异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是这个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的宗教都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一)信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道、佛是中国的三大宗教,就有道教的“玉帝”、佛教的“阎王”、以及神话中的“龙王”。其中以佛教对我国的文化影响最大,大部分中国人信仰佛教,相信佛祖主宰一切,就有很多成语和佛教相关。例如:借花献佛、缘木求鱼、现身说法、天花乱坠等。当遇到灾祸时,人们就会期望菩萨保佑;当生意兴旺时,人们感谢有财神相助;大家都相信好人有好,坏人下地狱。3自16世纪基督教从天主教分离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西方国家大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英语中同样也存在“Godblessyou”、“Godbewithyou”(上帝保佑)等习语。(二)中西方宗教词语的差异在宗教文化方面,西方宗教词语中多有“圣经”、“洗礼”、“修女”、“教堂”、“上帝”等大都具有浓重的基督色彩,中国的佛教词汇中多有“玉帝”、“观音”、“菩萨”、“佛主”、“慈悲为怀”等。如基督教和中国的佛教都有魔王,但前者的魔王是“撒旦”,而后者的魔王则是“阎(罗)王”,这些都是体现了中西宗教文化的不同,因而是不能混淆的。然而,我们在翻译类似的词语时,经常会“错位”。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浸透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之中,只有深刻了解东西方文化个性的差异,理解语言文化内涵,才能避免错译、漏译,使翻译真正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宗教背景,必然会给翻译带来困难。比如,英语中的:“endoftheworld”,从字面上很容易被译为“世界末日”。但在基督教的教义中,“endoftheworld”意为“judgmentday”,就是上帝审判人类的日子,在那一天好人就要上天堂,坏人就要下地狱,魔鬼就被投入硫磺湖里。此外,有些词语虽然在汉语英语里都有对应的词汇,但由于它们所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不同,因此,在翻译时必须灵活处理。例如“龙”与“dragon”,其表面意义在人们的想象里都是一种爬行动物,但它在文化内涵上却大相径庭。在英语中“dragon”象征“怪物,魔鬼,凶残”。然而,在中国,龙是吉祥,如意,神圣,高贵,权利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史的象征。因此,中国人常把自己比喻为“龙的传人”。鉴于龙与dragon存在着文化信息上的差异,有些带有龙字的汉语不能译为dragon。就如“望子成龙”就不能直接译成“tohopethatone’ssonwillbecomeadragon”,应意译为“tohopethatone’ssonwillbecomesomebody”。此时翻译要想达到精准,就受到宗教文化的局限。因此,不同的宗教信仰引起的文化差异在翻译中不容忽视。三、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的地理环境同样对文化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客观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必然引起文化上的个性和差异。4(一)生产方式的不同从某种程度上看,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了生产方式的不同选择。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牛耕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主要的耕作方式,因此汉语中有很多词和牛有关。然而在英国这样一个岛国上,古代的人们却主要以马为耕作的工具。牛和马在两国生产劳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上很清楚地表现了出来。例如:汉语中说“吹牛”,译成英语就成了“talkhorse”;汉语中的“牛饮”到了英语中就变成了“drinklikeahorse”。(二)自然条件不同我国东临大海、西依高山的地理环境,故素有“东风送暖”、“西风凛冽”之辞。与此相反,在英国,eastwind是指从欧洲大陆北部袭来的寒冷的风,然而给英国人带来的则是不愉快的感觉。英国西临大西洋,在春天,凉爽惬意,西风从海上徐徐吹来,带来万物复苏,恰似我国的东风使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对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西方文化中,西风是与春天、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东方文化中的东风。此外,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一直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例如: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用英语说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用汉语表达则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很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而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例如torestonone’soars(暂时歇一歇),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allatsea(不知所措)等等。由于各民族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等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不仅影响着各民族语言的表达方式,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同一事物不同的理解、语义联想和情感。四、历史典故及风俗习惯的影响在中西两种文化中,历史典故和社会习俗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中西方文化是由大量的由历史典故和社会习俗形成的。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一)历史典故5历史典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和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特点。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的许多圣经故事,文学作品等,以及中国的神话,典故,诗词歌赋等也被各自接受和欣赏,翻译也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翻译就必须是历史典故和历史文化的翻译,而不单单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例如:在《旧约创世纪》中,有这么一句话:“Can'tyouseeitisanapple?”字面意思为“难道你看不出这是个苹果么?”根据历史典故,我们知道夏娃受到引诱吃了善恶树上的苹果,触怒了上帝。苹果(apple)一词也就成了陷阱的意思。所以,此处译为“难道你看不出这是个陷阱么?”更为贴切。(二)风俗习惯风俗习惯亦如此,影响和制约着翻译的精确性。风俗文化是指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1、打招呼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崇尚“民以食为天”,在路上碰到熟人时,多半会问对方“吃饭了吗?”或“上哪儿去?”,在汉语文化中,这是一种比较随和、友好和亲昵的招呼方式。如果将这两句问候语直译成英语就是Haveyoueatenyet?和Whereareyougoing?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感到难以接受和理解。不仅如此,他们还可能会说:It’snoneofyourbusiness!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动自由呢!两个中国人见面聚会互相介绍时,通常会说“久仰大名”。如果机械地译成Ihaveheardverymuchaboutyou.英美人会感到纳闷,他们的习惯说法是I’mpleasedtomeetyou.(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这样显然就不能被西方人理解和接受,当然也就失去了其语用的意义和功能。2、称谓称谓也同样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也反映了习俗风尚和表达习惯。英文里的称谓比较笼统,比较模糊,在使用上表现出相对的随便,它不像中文里的称谓,非得把身份分得一清二楚,这与西方社会的“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以及中国文化传统的“重名分”有关。比如父辈的男性亲属,英语中以“uncle”称之,而汉语则有“叔、伯、姑父、舅舅和姨父”等称谓;“cousin”一词也可对应于中文里的“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姐、表妹”6等称谓,因此英译汉时,就必须视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此外,我们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尊称,谦称词或词语,如“某某君、某某先生、某公、某老”以及“小人、寡人、鄙人”等等。要想把这些词语翻译好,恐怕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英语里几乎没有与此相对等的尊称、谦称词语。因此,在翻译时,只好就按着英语习惯去表达,译成Mr.×,而不能把“某某君”译成gentleman××,把“某老”译成senior××,orold××等等。3、赞美英汉两种文化习惯差异还表现在赞扬及答谢时的回答方面。比如听到别人赞扬,英美两国的人和中国人的回答不同,英美人一般接受赞扬,而中国人则一般很谦虚。一位美国人称赞某位男青年的英语说是流利,棒极了。这位男青年反而不好意思,他按中国习惯回答说“哪里,过奖了”。这样的回答可能被人误解。别人可能认为这位男青年的意思是:你这么说,不过是表示客气,并不一定是真心话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