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概念QC小组是企业员工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的,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ControlCircle,简称QCC,中文简称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最佳方式。由1978年9月北京内燃机总厂诞生的第一个QC小组,发展到目前已超过130多万个,有一千多万职工参加QC小组活动。QC小组特征广泛的群众性。QC小组成员不仅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而且更注重吸引生产、服务一线人员。高度的民主性。自愿参加,自主管理,成员平等,充分民主,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严密的科学性。QC小组活动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坚持用数据说明事实,利用统计工具,用科学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QC小组分类改进类:也可叫“问题解决类”,即针对存在的问题选择课题,开展活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创新类:也可叫“打破现状类”,即用创新的方法达到有挑战性的目标,实现改变现状的目的。QC小组常用工具PDCA管理循环:也称戴明循环,PDCA四字母分别代表循环四个阶段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验)、Action(实施),PDCA循环可分为八个步骤。5W2H法:Why:为何——为什么要如此做?What:何事——做什么?准备什么?Where:何处——在何处进行最好?When:何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完成?Who:何人——谁去做?How:如何——如何做?Howmuch:成本如何?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励法,可以有效地识别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QC基本工具:最常用的为两图一表一法,即排列图、因果图、检验表、分层法。QC小组活动意义QC小组及基于PDCA的工作流程,是企业群众性参与管理的有效方式和方法,QC小组不应被轻视!QC小组组织发动企业基层员工参与管理,通过多样化的组织方式和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分析现状,选择课题,综合运用多种管理工具和方法,促进了企业学习,促进了管理进步,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改善。QC小组活动的作用: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3.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管理4.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5.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6.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职工岗位成才7.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8、有利于发挥职工主人翁精神和企业文化建设“QC小组是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的简称。QC小组活动是企业员工运用质量管理理论、思想、方法和手段,以改进质量、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自动组织起来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作为全面优质管理(TQM)活动的一部分,它也是GB/T19000—ISO9000:2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全员参与原则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QC小组1962年始于日本,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目前世界上大约有70多个国家开展此项活动。QC小组国际大会(ICQCC)已经举行过二十七届,第二十八届国际大会将于2003年10月7日—10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我国QC小组活动随着1978年机械工业率先引进全面质量管理而获得迅速发展,1978年12月一机部首次认定全国机械工业4277个班组为“质量信得过班组。1979年全国第一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一机部选派5个班组参加会议。1981年9月一机部第一次召开“质量信得过班组和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表会,从此每年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QC小组。会议的目的旨在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检阅队伍。从此形成惯例。一年一度的“双代会推动了机械工业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深入发展,为机械工业提高产品质量做出了贡献。截止到2003年,全国机械工业的“双代会已经召开了22次。对开展QC小组活动的介绍为了使QC小组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我们将QC小组组建,活动程序,流程,QC小组活动成果整理、评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大家,供QC小组活动参考。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有效手段,是依靠广大职工办好企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搞好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市场经济越发展,QC小组越有用武之地。■什么是QC小组?就是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可统称为QC小组。■哪些人可以组建QC小组?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积极地开展QC活动,均可组建QC小组。■QC小组活动的基础:首先是各级领导重视支持,营造形成QC活动的氛围;职工要踊跃参与。培养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活动骨干积极活动,发挥言传身教带动作用;建立规章制度,保障QC活动至始至终有序开展和推动。■QC小组组建遵循原则:自愿参加,自由结合的原则;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原则;实事求是,联系实际的原则;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原则。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在组建QC小组时发挥灵活多样性。把来自上级管理者的组织、引导与启发与职工群众的自觉自愿相结合,组建本企业的QC小组。■QC小组要注意的几点:QC小组的课题宜小不宜大。应尽量选取解决具体问题的课题名称,应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是要解决什么问题。QC小组的活动周期宜短不宜长。小组活动周期短,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能鼓舞士气,更能发挥小组成员积极性。QC小组人数宜少不宜多。小组人数一般以3-10人为宜。■QC活动课题类型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现场型、服务型、攻关型、管理型、创新型。现场型课题。以班组和工序现场的操作工人为主体组成,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选择范围,课题较小,难度不大,是小组成员力所能及的,活动周期短,比较容易出成果,但经济效益不一定大。通常以生产一线职工为主体开展工作的课题。服务型课题。由从事服务工作的职工组成的,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为选题范围。课题较小,活动时间不长,见效较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大,社会效益明显。通常以服务一线职工为主体开展工作。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服务现场的课题。攻关型课题。通常由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三结合进行活动。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选题范围。活动周期较长,投入资源较多,经济效益显著的课题。管理型课题。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选题范围。课题有大有小,视涉及范围而定,课题难度也不相同,效果差异较大。通常由管理人员参与活动的课题。创新型课题。是指活动小组成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方法,开发新产品(项目服务)、新方法,实现预期目标的课题。运用创新思维提出,可设多种目标方案,对多种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必要时进行模拟试验,选择最佳方案然后付诸实施。由科研人员、设计开发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与管理人员提供QC小组活动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需遵循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循环流程。●现场型、服务型、攻关型、管理型程序选择课题:就是“大家一起来改进什么?”可从落实上级方针目标,本部门对应性的选题。可从现场及自身存在问题点选题。也可从顾客反应问题方面选题。选题避免“大帽子”,避免将对策作为课题名,选题要说明理由,说明目的及必要性,风格上要求简明、明了、充分。着重说明以下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上级方针是什么,本部门有何要求,实现这个要求的症结是什么,差距有多大,把这些用数据表达出来,来说明把这个症结解决了就可以达到要求。现状调查:就是“把我们的问题彻底搞清楚!”要掌握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对现状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把症结找出来,即:关键的少数问题是什么。现状调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调查分析问题的要点:要用数据说话,数据应有客观性、可比性;数据要整理分类,分类应把握问题特征;数据要把握时效性,必要时现场调查跟踪。设定目标:就是“我们要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设定目标的基本要求。目标要与问题相对应。目标要有明确的目标值,要量化,没有量化的目标不能设为目标。要说明制订目标的依据,同时在制定目标时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才有意义。要注意历史上自己已经达到的目标,在资源一样的情况下比对其他单位的水平,进而确定自己应达到的水平或必须达到的水平。这样就找出了差距所在。分析原因:就是“我们的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开阔思路,收集可能产生问题的全部原因,要注意以下四点:紧扣“症结”分析原因,解决症结问题就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分析原因避免逻辑混乱。分析问题要掌握问题的全貌,避免遗漏。可从5M1E即人(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测量(Measure)这几种角度展开分析。小组活动时要记录组员所有分析原因的纪录。分析问题要彻底,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层层深入,所谓分析彻底就是展开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具体末端因素为止。要正确、适当地应用统计方法。常用的有因果图、系统图、与关联图。确定主要原因:就是“找到问题的主要'元凶'!”把统计图中末端因素收集起来,主要原因在末端因素中选取。在末端因素中剔除不可抗拒因素。对末端因素逐条确认,以找出真正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确认常用的方法:现场验证,现场测试、测量,调查、分析及其他客观方法。制定对策:就是“我们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提出对策。针对每一条主要原因,让小组全体成员开动脑筋,敞开思想,独立思考,相互启发,从各个角度提出改进的想法。研究确定所采取的对策。针对每一条主要原因所提出的若干个对策分析研究,究竟选用什么样的对策和解决到什么样的程度。并要考虑以下四点:(1)分析研究对策的有效性;(2)分析研究对策的可实施性;(3)避免采用临时性的应急对策;(4)尽量采用依靠小组自己的力量,自己动手能够做到的对策。制定对策表。对策表必须做到对策清楚、目标明确、责任落实。要按5W1H的工作方法进行,即:What(对策)、Why(目标)、Who(负责人)、Where(地点)、When(时间)、How(如何做、措施)。按对策实施:就是“说到的就要做到,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要作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组长带头实施并做好协调,定期检查实施进程。遇到无法实施的困难应修改对策再实施。每条对策实施完毕,要再次收集数据与目标对照,以检查是否彻底实施。实施过程要详尽的做好记录,为整理成果积累资料。检查效果:要针对课题目标检查,要有对应性。对策全部实施完成后,要因得到了解决和改进,要试生产(工作),收集数据,检查效果。实施前后与小组制定的目标进行比较。最后要计算经济效益,这个效益应是直接经济效益。制定巩固措施:对有效措施要标准化、制度化巩固期要注意效果跟踪检查。防止问题的再发生就要制定巩固措施,维持效果。制定巩固措施就是制定方法、规程、标准、制度、指导书等,防止执行中出现偏差。并将制定的东西报批备案。还要到现场检查变更后制定的措施执行情况。把这一阶段称为巩固期,对巩固期状况描述要用数据说明;巩固期时段的长短,要能说明成果巩固情况即可。总结及下一步打算:总结开展活动的无形效果,找出尚未解决的遗留问题。通过活动解决了的问题和有待解决的问题都要总结。包括在程序应用方面的心得体会都要总结。总结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方面的提高情况。在做好总结的同时,提出下一次活动的课题。以上程序PDCA循环的P计划包括:选择课题,设定目标,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目标,制定对策。执行D阶段包括:按对策表实施。检查C阶段包括:确认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