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联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在马克思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也是他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初步探索。在此篇文章中,马克思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尽管《手稿》在一些问题的表述中还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手稿》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美和美感的起源,为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光辉起点。手稿的发表,引起了西方人研究马克思主义转向,不断从政治学和经济学转向哲学,促使了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主要是由三个笔记组成:一是马克思在研读了让·巴·萨伊的《论政治经济学》和亚·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两部著作,并写了摘要。马克思把斯密学说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这三个经济范畴加以比较分析,揭示了斯密学说的矛盾。他把笔记本I分作三栏,各栏分别加上标题《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是马克思对约·拉·麦克库洛赫《论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发展特殊对象和重要性》(法译本)及该书译者吉·普雷沃写的《译者对李嘉图体系的思考》作了摘要。把“现代国民经济”即“李嘉图、穆勒等人”的观点同斯密、萨伊的观点相对照,看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内部的差别。是马克思的思考与笔记1和2的补充。补充一:《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先就有产和无产的对立向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发展作了简短补充,然后以比较长篇幅论述通过扬弃私有财产来抛弃人的自然异化。补充二: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补充三:是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以上这些含有从书中的摘选和百度百科的诠释,我自己把它归纳为:(1)以异化劳动学说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2)以人的本质为思考中心的哲学批判;(3)以扬弃异化为核心的共产主义批判;(4)对黑格尔哲学的全面清算:批判已不再局限于黑格尔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而是对黑格尔一般辩证法的批判。说实话,对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篇有着很深奥义的文章,我觉得读着令人很头疼,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学识浅薄,能完全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就难,更别提使劲的往深处去想。所以只能就我看到的某句话或字词来说一下自己联想到的。首先,马克思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但又揭示了它的缺陷。他认为古典经济学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剖析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因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能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给自己提出了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的任务。“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这里我的感受就是处理事务的态度的问题。或许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下做事必须要有耐心而且要勤奋。正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平凡朴实的话,但是告诉我们对待事务要认真,看问题尤其是研究学问更要有专研的精神,才能探究到问题的本质。其次,“异化劳动”这一概念是我第一次接触。从《手稿》中知道“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生产出了产品,而由于产品不属于劳动者本身,因此,产品生产越多,劳动者的价值就相对越低。这里似乎是一个相对的关系,劳动者和产品两者之间的对立。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而劳动产品是人的劳动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劳动产品本应属于劳动者。”这一点就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因为劳动者是一切活动的价值的起点。所以我觉得农民工应该有更大的法律保障,来维护他们应得的权力。最后讲的货币。货币是固定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但是它却是人与生活,人与人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是颠倒一切的目标和工具。其实这些话语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货币是实现物质之间交换的媒介,也是万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