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实践方略》成果公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实践方略》成果公报田刚主持发布日期:2010-6-3011:54:05作者:职教新干线点击次数:648课题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实践方略课题批准号:FFB060283课题类别: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科分类: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课题主持人:田刚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主要成员:易志勇,李倡平,李三福,白晗,龙迪辉,丁文平,易海华,罗慧,桂建生,廖小平,姜平,李沐霖,付德一、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分析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客观规律,理清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基本思路,建立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工作机制,探究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实践方略,提高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认识,促进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二)研究内容一是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规律研究。包括成果的概念特征、选择原则,推广条件、误区对策和理论价值、实践功能、基本原则研究等。二是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基本思路研究。包括成果推广的方法途径,操作模式、常用方法、推广人员的能力要素,以及成果推广的评价指标研究等。三是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工作机制研究。包括思想组织保障,运行机制等工作体系研究。二、过程与方法(一)研究过程。一是开题前进一步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二是开题论证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界定、成果推广的范围:三是设计了课题优质成果推广平台--《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推广网》;四是将规划课题成果推广问题纳入省课题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六是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七是参加指导合作单位、成果推广单位课题成果推广活动。(二)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四种方法:一是调查法。调查了解省级规划优质课题的需求现状和应用情况,研究课题成果推广的特征规律和对策;二是文献法。阅读教育科研管理(特别是课题成果推广)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借鉴他人研究成果;三是个案研究法。选择课题成果推广的案例研究,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四是行动研究法。注重成果推广的“问题—方案—行动—反思”四个环节。针对问题制定方案,方案是行动的指导,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制定新方案,开展新行动,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三、结论与对策(一)研究结论1、明确了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概念特征及其选择原则(1)概念界定: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指,课题主持人利用已有的知识,针对课题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经过智力加工,产生的出具有实践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并经过同行专家认定的优秀的增值知识。教育科学研究优质成果包括基础理论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宏观政策性对策成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反映认识方面和指导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如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学术论文、著作,教育宏观决策的方案、计划、程序以及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新规划、新方法、新建议等。(2)基本特征:(1)基础理论成果的基本特征。1)创新性。有“全新”和“部分新”两种。所谓“全新”:一是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论证成立;二是对已有理论做出新的解释、论证,使原有理论深化;三是探索出事物的新规律或未知为已知,深化了认识;四是对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发现了新的资料,提出了新的见解,使问题有所突破,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五是纠正了原有理论、概念原理的错误;六是在本学科边缘学科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或提出了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并进行了首次论证;七是填补了某项科学空白。所谓“部分新”:一是对已有知识进行了充实和条理化、系统化。二是对已知原理、观点进行了某种合理的改变或补充。三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初步说明了事物的本质,得出了某些新结论。四是新角度论述、新方法论证,给人新意。2)学术价值。对学科建设或学科分支建设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和作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对应用研究有重要指导、推动作用。3)社会反响。成果的创造性、理论和学术价值对省教育宏观决策和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人们的思想文化、伦理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省内学术界同行反映强烈,肯定。报刊转载、评论、争鸣、引用。4)逻辑性。文字通顺、准确、精炼;方法科学、论证充分;结论严谨,推理清楚,逻辑性强;资料全面,方案科学,适用性强。(2)应用研究成果的基本特征。成果对教育部门决策产生积极影响,有实用价值;成果对教育过程和教学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从教育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并经过科学验证,有稳定的成效。成果有很强的操作性,可推广应用。对教育过程和教学有很大影响。理论上有新观点、新假设。实践上有新规划、新方法、新建议等。成果有现实意义。(3)宏观政策性对策成果的基本特征。成果对一个省教育宏观决策和管理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并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的方案、计划、程序被省教育行政部门采用(或部分采用)并实施。(3)选择原则:需要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所谓需要性原则,是指成果推广必须选择符合推广单位发展方向和迫切需要的优质成果,不搞“硬性”的推广。所谓指导性原则,是指成果的推广应为了指导推广单位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所谓操作性原则,是指在选择成果时,应当选择适合于自己应用的,可行的,可操作的,包括还需要进行拓展性研究成果。所谓创新性原则,是指在推广应用时,要深刻领会研究成果的精髓,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推广成果既要学习与继承,又要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在推广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2、厘清成果推广的基本条件及推广阶段的内容(1)基本条件:第一、成果推广的自身条件。包括先进性、针对性、成熟性、效益性和可行性。第二、外部条件。包括领导重视程度;有传播媒体和学习资料;有推广的指导者;推广单位领导、推广者乐意接受或不反对;有良好的成果推广环境和氛围。(2)推广阶段的内容:----首先要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可操作产品。其次,可以把成果转化为课程。一是把课题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开发成系列讲座资料。二是把成果转化为活动课程。三是把成果转化为教师培训教材。----其次,成果推广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推广准备阶段。建立优质成果推广的相关组织。学习消化有关的资料。制订成果推广计划。二是推广运作阶段。借助媒体传播,将成果加工转化后加以应用。三是推广总结阶段。总结报告。不同层面的推广总结推广应用报告。3、梳理了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方式方法一是分类推广。如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市州中小学三个层次。推广的形式多样,有成果报告会、研修班、现场推广培训等。也有按专项课题类别(如教师继续教育、招生考试、党建管理)进行推广或按学术团体类型(如教育学会、职教学会、科研管理学会)进行推广等不同类型推广活动。二是分级推广。如市州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市州级推广活动。二是县、区级推广活动。三是校际推广活动。四是跨市州级、跨县、区级推广活动。三是分层推广。一是学校层面推广。二是教师层面推广。三是学生层面推广。4、分析了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误区及对策(1)成果推广的误区:第一,优质成果供不应求。第二,点上热烈,面上冷清。第三,被动应付,半途而废。第四,问题不清,目标模糊。(2)成果推广的对策:----转变急功近利的成果效益观。----要加强成果推广应用的“供需结合”。----加强成果推广应用激励机制的建立。5、探讨了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功能(1)理论价值。包括培养人的教育学价值、心理场的心理学价值、交往圈的社会学价值和有效性的管理学价值。所谓培养人的教育学价值,是指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对人、社会关系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即能够满足学校、社会以及人们的多种需要,可以通过影响和改变教育教学方式而产生特定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效果,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获得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所谓心理场的心理学价值,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中产生应用课题优质成果的心理场、学习教育科学的心理场、教育科学研究的心理场。所谓交往圈的社会学价值,是指教育理论工作者、科研成果管理者和实践工作者在推广应用成果的过程中学习、吸收、内化、实施等各环节各层面上发生的联系状况。所谓有效性的管理学价值,是指在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教育理论工作者、科研成果管理者和实践工作者在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协调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际间的交往关系。(2)实践功能。包括促进教育科研的功能、深化教育改革的功能、提高教育质量的功能、扩大社会服务的功能。6、研究了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基本原则和组织保障(1)基本原则。一是管理者与教师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四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2)思想组织保障。客观看待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协调配合,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组织,切实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指导机构和一线教师的作用等;建立优秀项目遴选制度,推广应用监管制度,成果推广奖励制度。7、总结了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人员的能力要素能力要素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认识能力即: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地反映客体的才能。实践能力即: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地改造客体的才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成果推广能力、自主应用能力、持续创新能力。(1)成果推广能力。包括会议推广能力、现场推广能力和传媒推广能力三种。(2)自主应用能力。包括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动实施、自我调控能力等。(3)持续创新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包括温故知新能力、补旧成新能力、、推陈出新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8、整理分析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的运行机制导向机制是指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主管部门通过一定的制度和规定促使其下级主管单位人员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朝着某一方向发展的作用过程和方式。激励机制是指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主管部门制定一整套理性化的制度来激励课题单位、主持人开展研究的一种方式。竞争机制就是充分发挥课题推广、接受者的才能,追求成功,超过他人的自立、自强的、正当的竞争,竞争是群体发展和富有创造力的根本机制。合作机制是指通过紧密性合作与自由合作等方式,增加合作双方效益的机制。9、推广了“五步双元”模式和常用方法(1)“五步双元”的方法第一步,双面兼顾,精选成果。第二步,双向选择,制订方案。第三步,双轨并行,组织培训。第四步,双方互助,实施推广。第五步,双手齐抓,总结评价。(2)常用方法1)“帮扶式推广法”。2)“共研式推广法”。3)“子课题研究推广法”。4)“多向推广法”。10、探索了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明确了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评价的导向作用、诊断作用、改进作用。充分认识这些重要作用,是推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引导、激励和促进成果推广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其次,确定了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评价的原则需要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以及公平性原则。再次,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评价的内容应依据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评价的内容也可以略有不同。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成果推广方案的评价。从方案的科学性、方案的系统性、方案的针对性、方案的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成果推广过程的评价。主要从成果推广的步骤、成果推广的措施、成果推广的方法、成果推广的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成果推广条件的评价。主要从成果推广的管理、成果推广的制度、成果推广的内、外部条件等方面进行考察;成果推广效果的评价。主要从成果推广对教师的影响、成果推广对学生的影响、成果推广对学校的影响、成果推广的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第四,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评价的指标体系应从整体完备性、切实可行性、项目层级性、指标独立性、权值合理性等不同角度、不同评价对象的特点,制订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工作评价表,明确一、二、三级评价指标。第五,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评价应采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多主体全面评价方法,多角度整体性评价方法,并提出具体的组织过程和操作办法。(二)主要对策1、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是一项科研与实际相结合的复杂活动,任务相当艰巨,必须统一认识,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