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路基施工准备工作。1.按照交通导行方案设置围挡,导行临时交通。2.开工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依据获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使作业人员掌握要点,明确责任。3.施工控制桩放线测量,建立测量控制网,恢复中线,补丁转角桩、路两侧外边桩等。路基压实试验段目的。1.确定路基预沉量值。2.合理选用压实机具。考虑因素有道路不同等级、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工期要求。3.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4.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5.根据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选择压实方式。雨期路基施工。1.有计划的集中力量,组织快速施工,分段开挖,切忌全面开挖或挖段过长。2.挖方地段要留好横坡,做好截水沟。坚持当天挖完、填完、压完,不留后患。因雨翻浆地段,坚决换料重做。3.填方地段施工,应留2%-3%的横坡整平压实,以防积水。雨期基层施工。1.对稳定类材料基层,摊铺段不宜过长,应坚持拌多少、铺多少、压多少、完成多少,当日碾压成活。2.下雨来不及完成时,要尽快碾压,防止雨水渗透。未碾压的料层受雨淋后,应进行测试分析,按配合比要求重新搅拌。及时开挖排水沟或排水坑,以便尽快排除积水。3.在多雨地区,应避免在雨期进行石灰土基层施工。施工石灰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时,应采用排除地表面水的措施,防止集料过分潮湿,并应保护石灰免遭雨淋。4.应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雨期面层施工。1.沥青面层不允许在下雨或下层潮湿时施工。雨期应缩短施工工期,加强施工现场与气象部门和拌合厂联系,做到及时摊铺、及时完成碾压。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应勤测粗集料的含水率,适时调整加水量,保证配合比准确性,严格掌握配合比。雨期作业工序要紧密衔接,及时浇筑、震动、抹面成型、养护。冬期路基施工。1.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方式开挖冻土,挖到设计高程立即碾压成型。2.如当日达不到设计高程,下班前应将操作面刨松或覆盖,防治冻结。3.室外平均气温低于-5℃时,填土高度随气温下降而减少,-5℃—-10℃时,填土高度为4.5m,-11℃—-15℃时,高度为3.5m。4.城镇快速路、主干路的路基不得用含有冻土快的土料填筑。次干路以下道路填土材料中冻土快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00mm,冻土快含量应小于15%。冬期基层施工。1.石灰及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基层,宜在临近多年平均进入冬期前30-45d停止施工,不得在冬期施工。2.水泥稳定土类基层,宜在进入冬期前15-30d停止施工。当上述材料养护期进入冬期时,应在基层施工时向基层材料中掺入防冻剂。3.级配砂石、级配碎石施工,应根据施工环境最低温度撒布防冻剂溶液,随撒布,随碾压。冬期沥青面层施工。1.城镇快速路、主干路沥青面层严禁冬期施工。次干路及以下道路在施工温度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粘层、透层、封层严禁施工。2.必须施工时,适当提高料拌合、出厂及施工温度。运输中应覆盖保温,并应达到摊铺及碾压的温度要求。下承层表面应干燥、清洁、无冰、雪、霜等。施工采取快卸、快铺、快平和及时碾压、及时成型方针。摊铺时宜安排在一日气温较高时进行。冬期混凝土面层施工。1.搅拌站应搭设工棚或其他挡风设施,混凝土拌合物浇注温度不应低于5℃。2.当昼夜平均气温在0-5℃时,应将水加热至60℃(不得高于80℃)后搅拌。必要时加热砂石,但不宜高于50℃,且不得加热水泥。3.混凝土拌合温度不应高于35℃.拌合物中不得使用带有冰雪的砂石料,可加经优选确定的防冻剂、早强剂,搅拌时间适当延长。4.施工前,基层应无冰冻、不积雪,摊铺温度不应低于5℃.5.尽量缩短各工序时间,快速施工。成型后,及时覆盖保温层,减缓热量损失,混凝土面层的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6.弯拉强度低于1MPA或抗压强度低于5MPA时,严禁受冻。7.养护时间不少于28d。高温使混凝土路面施工。1.严控配合比,保证其和易性,必要时可适当加缓凝剂,特高温时段可掺加降温材料。尽量避开气温过高时段,一般选择晚间施工。2.加强拌制、运输、浇筑、做面等工序衔接,尽量使运输和操作时间缩短。3.加设临时罩棚,避免混凝土面板遭日晒,减少蒸发量。及时覆盖,加强养护,多洒水,保证正常硬化过程。挖土路基施工。1.施工前,应将现况地面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粪坑等部位进行技术处理。2.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3.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到设计高程的压实量。4.压路机不小于12t级,自路两边向中心碾压,直至无明显轮迹为止。5.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而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6.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路基填筑。1.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500mm。2.对过湿土翻松、晾干,或对过干土均匀加水,使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范围之内。桥梁工程钢板桩围堰使用条件。深水或深基坑,流速较大的砂类土、粘性土、碎石土及风化岩等坚硬河床。防水性能好,整体刚度较强。钢筋混凝土板桩围堰使用条件。渗水或深基坑,流速较大的砂类土、黏性土、碎石土河床。除用与挡水防水外还可作为基础结构的一部分,亦可采取拔除周转使用,能节约大量木材。钻孔灌注桩施工控制钻孔垂直度技术措施。1.压实、平整施工场地。2.安装钻机时应严格检查钻机的平整度和主动钻杆的垂直度,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检查主动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偏差立即调整。3.定期检查钻头、钻杆、钻杆接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4.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处钻进,应低速低钻压钻进。发现钻孔偏斜,应及时回填黏土,冲平后再低速低钻压钻进。5.在复杂底层钻进,必要时在钻杆上加设扶正器。塌孔与缩径主要原因。底层复杂、钻进速度过快、护壁泥浆性能差、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没有灌注混凝土。钢筋骨架上浮主要原因。1.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使孔内混凝土过早结块,当混凝土面上升至钢筋骨架底时,结块的混凝土托起钢筋骨架。2.清空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砾太多,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混凝土面上,形成较密实的砂层,并随孔内混凝土逐渐升高,当砂层上升至钢筋骨架底部时托起钢筋骨架。3.混凝土灌注至钢筋骨架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造成钢筋骨架上浮。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原因。1.初灌混凝土量不够,造成初灌后埋管深度太小或导管根本就没有进入混凝土。2.混凝土灌注过程拔管长度控制不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3.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或灌注时间太长,使混凝土上部结块,造成桩身混凝土夹渣。4.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砾太多,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沙粒回沉在混凝土面上,形成沉积砂层,阻碍混凝土的正常上升,当混凝土冲破沉积砂层时,部分砂粒及浮渣被包入混凝土内。严重时可能造成堵管事故,导致混凝土灌注中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内容(质量控制要点)。1.材料要求和配合比设计。2.支架模板及支撑搭设与拆除的稳定性、安全性措施。3.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方案,分层分块浇筑措施。4.温度控制,包括测温和降温措施。5.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a.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b.利用混凝土中后期强度,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c.严格控制集料级配及其含泥量d.选用合适的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e.控制好混凝土塌落度,不宜过大,120±20mm即可。2.浇筑与振捣。a.全面分层,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直至完工。b.分段分层,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c.斜面分层,要求斜面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3.养护措施(温度控制)。a.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0-30℃.b.混凝土拆模时,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之间温差不超过20℃.c.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法时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降低内部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刚浇筑完时进行。还有常见的投毛石法,也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开裂。d.保温法时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在缓慢散热过程中,保持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0℃.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尽可能延长养护时间,拆模后立即回填或再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e.高温期湿润养护时间均不得少于28d.城市轨道交通基坑变形特征——地表沉降。围护结构的水平变形及坑底土体隆起会造成地表沉降,引起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变形。根据实践经验,基坑围护呈悬臂状态时,较大的地表沉降将出现在墙体旁。施加支撑后,地表沉降的最大值会逐渐远离围护结构,位于距离围护墙一定距离的位置上。控制基坑变形方法。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2.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方法有抽条加固,裙边加固及二者相结合的形式。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这一点在软土地区施工时尤其有效。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将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基坑边坡稳定影响因素。1.没有按设计边坡进行边坡开挖。2.基坑边坡坡顶堆放材料、土方及运输机械车辆等增加了附加符合。3.基坑排水措施不力,地下水未降至基底以下,而地面雨水、基坑周围地下给排水管线漏水渗流至基坑边坡的土层中,使土体诗化,土体自重加大,增加土体中的剪应力。4.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经风化而使土体变松散。5.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及时刷坡,甚至挖反坡,使土体自重加大,使土体失去稳定性。基坑放坡要求。1.按是否设置分级过度平台,边坡可分为一级放坡与二级放坡。在场地图纸较好、基坑周围具备放坡条件、不影响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及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基坑宜采用全深度放坡或部分深度放坡。2.放坡应以控制分级坡高和坡度为主,必要时辅以局部支护结构和保护措施,放坡设计与施工时应考虑雨水的不利影响。3.当存在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地下水时,应采取将水措施或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截水措施。4.分级放坡时,宜设置分级过度平台。分级过度平台的宽度应根据土质条件、放坡高度计施工现场条件确定,对于岩石边坡不宜小于0.5m,对于土质边坡不宜小于1m。下级放坡坡度宜缓于上级放坡坡度。基坑边坡稳定措施。1.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基坑边坡坡度,并于不同土层处做成折线形边坡或留置台阶。2.必须做好基坑降排水和防洪工作,保持基底和边坡干燥。3.基坑边坡坡度受到一定限制而采用围护结构又不太经济时,可采用坡面土钉、挂金属网喷混凝土或抹水泥砂浆护面等措施。4.严格禁止在基坑边坡坡顶1-2范围堆放材料、土方和其他重物以及停置或行驶较大的施工机械。5.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随挖随刷,不得挖反坡。6.暴露时间较长的基坑,一般采取护坡措施。护坡措施。1.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土方,不得超挖,不得在坡顶随意堆放土方、材料和设备。在施工期间,应严密监视坡顶位移,随时分析观测数据。当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或其他有效措施。2.开挖时及时做好坡脚、坡面的保护措施。叠放沙包或土袋、水泥挂面、挂网喷浆或混凝土等。也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等。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目标确定。1.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全面学习、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及其有关设计资料,研究现场条件、各分项工程及工程结构形式特点。熟悉地质、水文等勘察资料。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包括社会调查、自然调查、地上地下构筑物调查、技术经济条件调查。3.根据补充调查和收集资料,改进工程施工方案和确定质量控制重点目标。质量保证计划。1.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评估质量风险,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和措施。2.对关键部位、特殊工艺、危险性较大分项工程分别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3.按投标文件指定的规范、标准及其他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后浇带防水应符合的规定。1.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