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西欧教会的兴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讲:教堂与修院——中古西欧教会的兴盛蔺志强中山大学历史系Email:linzhq@mail.sysu.edu.cn2009年4月欧洲文明进程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地位基督教会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精神支柱,它使四分五裂的西欧联合在一个统一的神权政治体系之下。罗马教会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自己的教阶制和教皇国。它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还是政治和精神统治的核心,在西欧封建社会占有万流归宗的地位,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西欧中世纪也因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信仰时代”。中世纪教会以信仰排斥理性,阻碍了科学与人文的发展,但教会及其创造的一系列制度也对维持当时的社会秩序有相当的贡献,也为欧洲的近代化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中古西欧教会发展线索教皇制度:早期的基督教教阶制度发展为以罗马教皇为首,包括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及普通教士等在内的严密的教会行政体系,构成了中古西欧教权行使的主要工具。修道运动:帝国晚期出现的修道运动演变为严格、规范的修道院制度。修道院成为普通信徒献身上帝的最佳场所,更成为教会发展的坚强后盾。在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伴随着世俗的蛮族王国的兴起,基督教会也逐步复兴与扩张,成为在中世纪西欧与世俗政权相辅相成的一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力量。中古教会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教皇制度的成长;修道运动的勃兴。教皇制度把所有教会人士与普通信徒,即西欧的几乎全部人口,网罗在了自己的体系之下,予以严格而有效的训导和管理。其势力所及,超过中古西欧任何世俗政权。修院纯洁了教会的风气、为教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教会乃至整个西欧社会文化水平的复苏与提高。修道院成为中世纪传播文化的中心,也是基督教化的中心。教皇制度的确立东、西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境内的教会也逐渐开始在神学、制度方面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说希腊语的东罗马教会和说拉丁语的西罗马教会分别发展为后世的东正教和天主教。西罗马的拉丁教会得益于西罗马帝国晚期的动荡环境,逐渐凌驾于境内的世俗权力之上,声称自己具有最高的权威。罗马地区的主教演变为教皇,并逐渐形成以教皇为首的严格的教阶制度,成为教会发展和巩固其权威的有力武器。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西部教会的转型罗马主教:罗马主教一职据说始于使徒圣彼得,又掌管着帝国首都的教权,因而与帝国境内其他地区的主教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约翰·保罗二世本笃十六世从罗马主教到教皇在5世纪前他们实际上没有多大特权,教会事务由各行省的主教联合召开的公会议共同决定,各地主教权威都没有超出所辖的教区。蛮族入侵使西罗马政权瘫痪,社会动荡,形势需要有一个领导者来组织和协调各地的教会,这时罗马主教才利用其地理优势脱颖而出,逐渐被认为是整个教会的首脑,过去泛称主教的Papa一词,也开始成为罗马主教的专属职称,英文为Pope,中文译为教皇(或教宗)。教皇制度的确立格里高利一世教会内权威的形成5世纪初,罗马主教英诺森一世声称西部教会应服从罗马主教的领导;590年,格里高利一世自尊为教皇,宣称位在众主教之首,要求在宗教事务中享有最高权威。他派出许多隐修士到西班牙、高卢、不列颠和北非等地区布教,广建修道院,允许修土扩建庄园,使教会的财富和政治地位大为提高。由于他的功绩卓著,在教会史上称为大格里高利GregorytheGreat.731年格里高利三世召集各地主教参加宗教会议,被认为是教会普遍认可罗马主教最高权威的标志。教皇制度的确立教会功能的扩张:罗马帝国衰亡以后,教会发挥了政府的一些职能,社会影响力大增。在蛮族征服罗马的同时,教会也对入侵者进行着思想上的“反征服”。罗马教会世俗权力的扩张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这样,在诸蛮族国家统治下的无秩序的西欧世界,罗马教廷成为秩序的代表,政治和精神统治的国际中心,这些都客观上扩大和提升了教会的权力空间。教皇制度的确立克洛维皈依:在日耳曼人的征服过程中,教会与日耳曼人互相依靠,496年克洛维皈依基督教为法兰克人与教会的关系定下基调;“丕平的奉献”: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为报答教皇帮助他夺取王位的恩情,将意大利北部拉文那至罗马的大片土地赠予罗马教会,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查理曼加冕:公元800年教皇列奥三世为查理曼主持加冕仪式,使之成为罗马人的皇帝,这被教会逐渐渲染为教权高于世俗王权的标志。罗马教会世俗权力的扩张教皇制度的确立君士坦丁赠礼DonationofConstantine:8世纪中叶,罗马教会抛出一个“新发现的”文件,称君士坦丁大帝为感谢罗马主教西尔维斯特一世给他治好麻风病并引导他皈依基督教,诏谕授予罗马主教及继承者:中世纪时,罗马教皇就是凭借这个文件向其他四大教区及西欧各国国王提出权力要求,成为教皇扩大权力的有力武器。罗马教会世俗权力的扩张罗马帝国东部的安条克、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四大教区宗教事务的管辖权;罗马帝国西部的领地和世俗统治权;罗马主教高于世上所有主教,是他们的首领。但在15世纪,这个“赠礼文件”被意大利人洛伦佐·瓦拉证明是伪造的。现在学者们一般认为这个文件是教皇保罗一世为了反对拜占庭的圣像破坏运动而炮制的。教皇制度的确立神圣罗马皇帝加冕查理曼帝国解体后,西欧再度陷于分裂。962年,教皇约翰十二世为德意志萨克森国王奥托一世加冕称帝,此即“神圣罗马帝国”的起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教皇加冕,意味着“神授王权”。皇帝的地位高于其他国家的国王,其使命兼有保护其臣民和教会的双重任务;为皇帝加冕有教权高于王权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提升了教会的地位。10世纪左右修建的一个德国教堂。罗马教会世俗权力的扩张教皇制度的确立天主教的神职人员的教阶体系,主体由主教、神父、助祭三个品位组成。教阶制度主教分为:教皇;枢机主教(又称红衣主教,组成罗马教廷,分掌教廷各部和一些重要教区的领导权);首主教(一国教会之首);都主都(首都所在地主教);大主教(又称总主教,掌一省的教权);主教(掌管教区)。神父(神甫):协助主教管理教务,常为一个教堂的负责人。助祭:协助主教办理一般事务,如慈善救济事宜等。权力不断扩张的教会不但像世俗君主那样统治自己的国土和封建领地,并通过完善的教会等级体系把触角深入到各国内部。教皇制度的确立教皇的选举罗马教皇由各国红衣主教组成的教皇选举会选举。其严密的选举程序对后世影响很大。隔离:选举当天,红衣主教做弥撒后,由“青铜门”进入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住进“密室”。选举期间,西斯廷教堂与世完全隔绝,层层大门上锁并贴上封条,任何人均不得出入。沟通内外的唯一渠道是设在“青铜门”上的两个转盘,食物、医药等由工作人员转动转盘送进去。互选:选举采用互选方式,得票超过三分之二者当选。由于事先不提候选人名单,故往往需要多次投票才有结果。昭告:选举期间,信徒聚集在西斯廷教堂外面的圣彼得广场上,盯着西斯廷教堂的烟囱。里面每投票一次,烟囱便冒一次烟。冒出黑烟意味着尚无结果。若升起白烟,就表示新教皇已选举出来。教皇制度的确立教皇权威的扩张立奥九世(LeoIX,1040-1054年在位)为一座修道院祝圣。立奥九世改革八、九世纪,教廷受到罗马周围世俗权力的操纵,腐化之风盛行。随后,复兴教会的改革运动在罗马教廷的领导下展开。第一位有影响的改革者是立奥九世:1、整肃教士风纪,禁止圣职买卖和教士蓄妾。罢免买官的主教,命令教士立即与妻妾和子女分居。2、摆脱世俗权力对教皇的钳制,恢复教皇权威。建立枢机主教团cardinal,掌握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枢机团都是支持立奥的改革派主教,为教会的独立做好了制度和人员上的准备。这一改革进一步打破了罗马贵族对教廷的干涉和控制。教会的分裂GreatSchism:立奥九世还试图干涉东部教会,把权威扩张至拜占庭,东部教会一直以正统教会自居,自然不买帐,而且公开谴责西部教会的信条和教规,终于引起东西教会矛盾的大爆发。本来立奥九世试图联合拜占庭抗击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但1054年他派出的使者枢机主教亨伯特在君士坦丁堡牧首面前大力宣传教皇的最高权威,导致双方不欢而散。教皇权威的扩张立奥九世改革1054年,立奥九世把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开除教籍,后者也宣布开除列奥九世的教籍,东西教会自此正式分裂。东部教会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Orthodox;而西部教会则称为“罗马公教”(或天主教)Catholic。Westernvs.EasternChristianityWestEast1.NameRomanCatholicChurchEasternOrthodoxChurch2.CapitalRomeConstantinople3.LanguageLatinGreek4.TheologyPracticalSpeculative5.SalvationDeathofChristpayspenaltyforsinResurrectionofChristrestoresimageofGod6.Church-stateChurchoverstateStateoverchurch7.CelibacyCelibacyforallclergyAllowsmarriedpriests8.BaptismSprinklingpermittedImmersionrequired9.CommunionLaitytakebreadonlyLaitytakebreadandwine10.GovernanceStrongpopeNopope(Patriarch)教皇权威的扩张尼古拉二世(NicholasII,1059-1061年在位)在锡耶那大教堂当选教皇。教俗之争教廷改革的目标就是摆脱世俗权力控制,但是,教会在各地的巨大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使他注定成为世俗权力全力控制的目标。斗争的最大焦点,就是教皇和主教的任命权归属问题。神圣罗马帝国早期,皇帝直接任命国内的主教,教皇的选任也听其命。亨利三世甚至废黜了三位不听话的教皇。从立奥九世改革起,教会开始努力摆脱德国皇帝的控制。1059年,教皇尼古拉二世颁布法令:教皇只能由枢机团选举产生。宣布世俗君主无权干涉教皇选举。格里高利改革1073年,格里高利七世未经德皇同意就任教皇。他宣称教皇地位高于世俗政权,有权任免教职人员甚至皇帝。他还谴责德国国王亨利四世干预米兰大主教人选的行为。教皇权威的扩张教俗之争1075年,格里高利七世在罗马召开主教会议,宣布取消国王的主教授职权,主教和修道院长不得再从世俗统治者那里接受象征宗教权力的权杖和指环。1076年,亨利四世召开有德国大部分大主教和主教参加的帝国会议,废黜格里高利七世的教皇职务。1077年,格里高利七世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并宣布所有基督徒对他的效忠宣誓无效。亨利四世单膝下跪,请求马蒂尔达伯爵夫人和克拉尼修院院长胡戈为自己在教皇那里说情。教皇权威的扩张教俗之争卡诺沙事件教皇的决定正好给了反对亨利四世的德国贵族借口,亨利四世王位岌岌可危。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国内的叛乱,皇帝不得不向教皇屈服。1077年初,教皇应德国贵族邀请前往德国。为了阻止教皇与贵族会面,亨利四世亲自前往意大利截留教皇。在教皇暂住地卡诺沙城堡外,皇帝赤足披毡等候了三天,请求教皇宽恕。最后,教皇给了他一个赦罪之吻,撤销了对他的绝罚。亨利四世稳住政权后便出兵意大利报复,他扶植克莱蒙特为伪教皇Antipope,给自己加冕为皇帝。格里高利七世1085年在流亡中死去。沃姆斯宗教协定教俗之争持续不断,到德皇亨利五世末期,双方态度才有所缓和。1122年签订《沃姆斯宗教协定》ConcordatofWorms,规定:1106年,亨利五世强迫父亲亨利四世逊位。教皇权威的扩张教俗之争1、德国的主教由教士选举,但须有皇帝或其代表参加,教皇赐予主教代表教权的指环和权杖,德皇赐予主教代表世俗权力的权节。2、在意大利和勃艮第等地,授予主教世俗权的仪式应在授予宗教权之后6个月举行,主教叙任权统归教皇掌握,皇帝不能干预。在此之前,教皇就主教叙任权问题教皇已与英法两国达成类似协议。至此,授职权之争告一段落。教会权力的颠峰:英诺森三世改革从格里高利七世到英诺森三世InnocentIII(1198~1216年),教皇政体完全确立。各地主教服从教皇的直接统治,西欧天主教会真正处于教皇控制之下了。英王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