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孙慧英T:13869681199E:wftxshy@163.com教育学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学制课程论绪论教育基本原理教育目的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途径和方法班主任工作课程的类型课程实施的表现形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课程论概念类型课程编制的要求课程实施的表现形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论涵义任务过程原则方法组织形式基本环节涵义任务备课基本辅助特殊涵义常用方法涵义基本阶段基本要素基本规律制定依据涵义上课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作业布置批改课外辅导七大教学原则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我国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的理论与实践1、与课程定义的相关概念分析2、课程的表现形式3、课程的历史发展1、课程目标的含义2、课程目标的取向3、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4、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1、课程内容的含义2、课程内容的取向3、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4、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5、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课程论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本讲要点•1、掌握课程概念•2、了解课程发展的历史概况•3、了解课程理论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知识•4、明确课程目标的内涵、取向及其确定的依据•5、掌握课程内容的取向及其选择与组织原则第一节课程概述导学案•一、本节主要教学目标1、从词源的角度理解课程的演化(中外)2、掌握课程定义的不同类型并识记教材关于课程的定义3、理解课程定义变化与发展的内在意义•二、本节主要问题•1、古代的课程与现代意义上课程有什么不同?•2、人们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课程定义?•3、你认为课程应该如何定义?说出你的理由(三)自学内容1、课程的词源学分析2、不同的课程定义类型3、课程的定义及其发展(四)自学方法1、认真阅读教材,并标记重点与难点。2、思考费解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3、简明记录由材料引发的联想。4、写出关键词,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建构成一个逻辑网络。5、列出要讨论或咨询老师的问题。•【案例】三位同学的争论•新学期要开设“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了。宿舍里,室友们谈起了这门新开的课程,一直认为课程对于将来的教师教学工作意义重大;但关于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大家看法不一,并且大声讨论起来。•概括起来,室友们大致有三种意见:第一意见认为,课程与教学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课程与教学论”的涵义是“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第二种意见认为,课程与教学是两回事,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课程与教学论”的涵义是“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第三种意见认为,我们师范生本来的主要工作是教学,课程的设置、筹划与运作是教育行政部分和学校领导的事,我们只要知道一点课程常识就行了,故“课程与教学论”的涵义是“课程常识与教学理论”。•作为一个有十多年学校教育经历的大学生,你对课程与教学其实并不陌生。在学校里,我们学习过许多不同的科目,经历过不同老师的教学,回想往事,许多难忘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用心反思过去的学习历程,你也许会产生许多疑问:•为什么学校天天要上课?为什么要学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为什么同一学科(如数学)每学年的内容都不一样?为什么老师经常安排大家读书、做练习?为什么每学期都考试?为什么有的科目学得轻松,有的学得费力?•诸如此类的问题,相信你能列出一大串。课程是什么?《问题情境:研讨会上的交锋》(文章链接p29)☆一份有思考价值的材料:课堂思考§1.在古代中国《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小弃》(唐·孔颖达)“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之。”《朱子全书·论学》(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一)课程词源的释义很难说是专用术语,只能大致说包括了学习的内容和进程安排。一、什么是课程§2.在西方☆“课程”一词的英语是Curriculum,其词根源于拉丁语的动词“Currere”。[多种解释]☆英国学者斯宾塞(Spencer,H.)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首次提及课程。☆用名词形式解释是“跑道”,重点在“道”上。指在学校里孩子们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也就是说“跑道”即“学程”。☆课程即是为儿童设计不同的学习的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跑道”“Currere”——☆用动词形式解释是指“奔跑”,重点在“跑”的过程,也就是说“奔跑”即“学习的过程”。☆课程即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这样,个体自身的体验、对自己经验的认识就成为课程的重点。“跑的过程”“Currere”——文化纬度学科领域纬度经验纬度社会纬度目标纬度计划纬度(二)课程定义的分析1.定义的多样性☆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主要是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里(文化领域里),以教育的视点选择部分内容(知识或技能),分门别类并以心理学视点系统化组织起来实施的课程,即学科课程。(1)课程即教学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七艺☆目前西方的一些人本主义和解释学课程理论者都趋向于这种观点。☆把课程的重点转向学生个人的经验。(2)课程是学习经验☆这一定义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至教学方法和技术设计等都作为课程。(3)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持这种观点者认为,课程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即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围绕着预定的目标进行教学活动。(4)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持这种观点者认为,该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课程重点应该指向当代社会问题和社会主要弊端,以及指向改造社会和社会活动规划等方面。(5)课程是社会改造☆在一些人看来,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这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学生转向了社会文化。(6)课程是文化再生产•解决了什么问题?•存在着什么问题?怎样评价课程即教学科目?是学习经验?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社会改造?是文化再生产?论思分析§解决的问题:课程内容问题。课程即教学科目§出现的问题:(1)限制了教师视野;(2)只关注“教什么”,不关注“为什么而教”和“怎么教”;(3)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以及所学知识对学习者个人的意义;(4)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5)对课程本身的理解过于狭窄,仅局限于客观外在的间接经验,忽略学习者在学校生活和活动中所获得的各种鲜活的直接经验和主体体验。§解决的问题:解决了传统的学科维度定义的课程的不足。课程即学习经验§出现的问题:实践上很难实行。§解决的问题:力图纠正“经验说”的失之过宽,教材说的失之过窄。注重有计划性的活动。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出现的新问题:遗漏课程实施部分,过分强调静态设计、预成课程,忽视动态设计、生成课程的倾向。混淆了课程与教学的界限。§解决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性,可操作性强。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出现的新问题:过分强调教育的预先计划性而缺乏灵活性,不易照顾到变化了的教育环境及客观要求,同时也容易忽视非预期的学习结果。§解决的问题:有助于促使学生社会化。课程即社会改造§出现的新问题:夸大了学校课程对社会变革作用。§解决的问题:承继社会文化,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课程即文化再生产§存在的问题:但现实的社会文化本身并非是完善的、合理的,必须要不断地发展变化。倘若教育者以为课程无需关注社会文化的变革,那就会使现存的偏见永久化。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第一、第二种观点,概括了课程的主体,但不够完整。☆第五、第六种观点,突出了课程的文化和社会制约性,强调课程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但未能真正揭示课程的本质特征。☆第三、第四种观点,揭示课程的内涵时,既要考虑正式的显性课程和非正式的潜在课程同时重视学习环境及活动环境的影响,但却难以实现。这六个定义,课程是教学科目/课程是教学活动/课程是学习经验,最值得注意。2、与课程相关的概念•1.教学内容•2.教学进程•3.学科•4.科目•5.知识•6.经验•7.活动•8.计划或方案231教学进程回答的是“怎么教”这个问题里的时间组合问题。教学进程还有计划的进程和动态的临时处置的进程。教学内容一般指“教什么”的问题,而课程还包括“怎样教”的问题。两个概念的外延不一样。学科从各门科学领域里(文化领域里),以教育的视点选择部分内容(知识或技能),分门别类并以心理学视点系统化组织起来实施的课程,即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与课程定义相关的概念分析4科目强调分科的形式,如课程表上的“语文”“体育”“音乐”等。科目与学科的区别主要是,后者强调了内容。231经验有动词的意义、名词的意义、认识论的意义。也是学校课程内容和实施的一个主要方面。知识与技能、价值观并列,是学校课程内容的一个主要方面。活动有人认为是学校课程的内容;也有人认为是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式。与课程定义相关的概念分析4计划或方案有人认为计划即课程;但计划是静止的,课程还有实施的动态意义。课程与计划又密切相关。56781.课程定义的方式§1、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2、课程定义的层次问题。不同的课程定义,有时是指在不同层次上起作用的课程。教学要求(三)课程的定义及其发展2.合理的课程定义§总结以上对课程定义的描述,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课程的定义也是如此。☆课程定义在某一时期必有其存在形式,是稳定的。但随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课程认识的深入,课程的定义又将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如果认为对课程定义的探讨可以在某个早上以终极真理的形式划上句号,那是不科学的。☆但每一个新定义,都是在继承前人研究结果基础上的更进一步发展,而决不代表课程定义的终结。3、课程定义的发展教学要求课程的本质决定着课程的形式,反过来,透过课程的形式又能加深对课程本质的理解。人们对课程的本质理解不同,对课程形态的划分也有不同的标准和方法。§二、课程的形态(表现形式)所谓课程形态是指课程存在或表现的形式。231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科课程标准,一般概要地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课程标准和过去的教学大纲有联系,但二者还是有区别。课程计划: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规定学校课程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课程计划一般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这被看成实施课程的资源和载体。(一)课程的文本形式(二)课程的实践形式理想课程正式课程理解课程运作课程经验课程学生在运作课程中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因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不同。在课堂上具体实施的课程。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而且体现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是一种动态的课程形态。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所倡导的课程。是观念层次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以文本形式表现的课程。教师所理解的课程,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是一种观念形态的课程,但比正式课程具体。•(三)课程分类图理想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实际课程悬缺课程(空无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中的隐性影响学校环境因素的隐性影响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各种实践活动学科中心课程经验(学生)中心课程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人们精心设计的目标明确、内容全面、计划周密、结构复杂的课程。又称谓正规和正式课程。隐性课程没有列入教育计划,甚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没有意识到但却实际产生的影响。显性课程2.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是由一系列自成体系的科目组成的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是由若干不同学科领域组成的、具有独特育人功能的学科课程。分科课程3.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

1 / 1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