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一、单选题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2.提出结构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B.布鲁纳C.瓦根舍因D.杜威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4.以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为主要原则的教育学理论被称为()。A.全面和谐教育理论B.掌握学习理论C.发现法D.发展性教学理论5.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A.《学记》B.《论语》C.《孟子》D.《荀子》6.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士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熹苏格拉底7.认为科学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C.培根D.梅伊曼和拉伊8.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新教育大纲》D.《民主主义与教育》9.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B.泛智教育思想C.科学主义教育思想D.绅士教育思想10.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教育学讲授纲要》11.“教育即生活”,提出这一命题的是()。A.布鲁姆B.布鲁纳C.杜威D.夸美纽斯12.“预时孙摩”的原则最早出自()。A.《论语》B.《学记》C.《中庸》D.《孟子》13.布鲁姆提出的教学理论是()。A.结构主义教学论B.全面和谐教育理论C.掌握学习理论D.发展性教学理论14.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的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二、判断题1.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传统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赫尔巴特。()2.瓦根舍因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作品是《普通教育学》。()4.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观点的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均出自《论语》。()答案:一、选择1~5BBBDA6~10ACCBA11~14ABCA二、√××√×2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一、单选题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2.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3.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文化传统C.社会制度D.科技水平4.“劳心者制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生产劳动D.教育与文化5.一个国家设立教育制度、公民接受教育,基本上是由()决定的。A.政治经济制度B.法律制度C.科学技术水平D.生产力水平6.下列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受生产关系的调节C.教育与生产力发展完全同步D.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7.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属于()。A.教育独立论B.教育万能论C.人力资本论D.文化筛选论8.美国的教育努力培养民主社会中确能适应生活需要的理想公民,而英国教育着重培养品行,以养成绅士风范,这说明文化影响着()。A.教育模式B.教育目的C.教育内容D.教育手段9.教育不仅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如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还通过培养创造性人才,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这说明教育具有()。A.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B.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C.文化整理功能D.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10.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1.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2.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14.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能动论15.“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等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这是()观点对教育方式影响的结果。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辐合论D.平行论16.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7.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18.下列关于遗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B.遗传素质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等C.遗传素质存在个体差异D.遗传素质能预定人的发展19.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3A.遗传素质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二、判断题1.第一个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是亚当·斯密。()2.学校文化是在学校的发展中逐渐积累而自然形成的文化。()3.教育是传递文化的根据,它本身不是文化现象。()4.信息技术改变的是教育手段,但难以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5.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后天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6.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但难以具有延时价值。()8.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比较灵敏,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三、简答题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2.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答案:一、单选1~5DCACA6~10CABBA11~15DBBBB16~19CBDA二、判断1~4××××5~8×√×√三、简答4、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学启示:教育者应该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适时而教,在儿童的关键期及时的进行教育;D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E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第三章教育目的一、单选题1.“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素质教育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应试教育D.著名学者的学说3.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涂尔干C.巴格莱D.卢梭4.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贝尔5.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目的发生了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目的受()的影响。A.文化传统的制约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4C.政治经济的影响D.外国教育目的的影响6.规定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是()。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教育方法D.教育途径7.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A.从各自理想出发,使各个价值得到充分发展B.人的精神、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C.德、智、体、美相结合的全面发展D.自由天然性得到自由发展二、判断题1.教育无目的论承认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2.学校教育产生以后,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与广义的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3.学校教育的目的比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4.持社会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5.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典型代表。()7.从我国教育目的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8.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一、选择1~5BBCAC6~8BCB二、判断1~4√×××5~8√×√×第四章课程一、单选题1.将课程分为基础性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依据是()。A.从课程制定者管理者角度制定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2.通过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属于()。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C.学科课程D.实践课程二、判断题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2.校本课程是符合校情而开设的活动课程。()一、DA二、××第五章教学一、单选题1.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2.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特朗普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道尔顿制5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4.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作业布置与批改D.教学评价6.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等,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意念直观7.“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8.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9.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差距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这体现了()的教学原则。A.直观性B.启发性C.理论联系实际D.因材施教10.“欲速则不达”“盈科而后进”等话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激发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2.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13.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德育B.教学C.考试D.学生管理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所学的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A.诊断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绝对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15.教师对学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