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一、问题的提出在教学目标上,中国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使学生获得了大量而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在中西20几个国家中,我国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排位第一,但同时,因过分强调课堂教学的严格计划与统一标准,而对学生的其他发展有所忽略。同样在这20个国家中,我国学生的联想创新水平仅排名16,这就向我国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联想的培养是否可忽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二、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面对迎面而来的新科学技术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之所以被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是因为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交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总之,创新既与智力有关,又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素质。“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所以我们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把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策略与实践1.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好奇心,是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的前奏曲。“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我为什么要睡觉?鸡为什么只有两条腿,而兔子有四条?这好奇心正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诺贝尔奖获得者束棣文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说过“一个有创见的物理学家首先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毅力”。牛顿由苹果从树上掉在地上,产生奇想,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洗澡时由身体感受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这都是不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关。学生的好奇住住会使他们做事不依从一般的标准,如果一时地按应试教育一切以“标准答案”为准,则会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知解释,认知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利珀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学生只有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思路才能开阔,也才敢把奇特的想法告诉老师,进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因此教师要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如:在讲完加法交换律后,学生凭直觉猜想减法也有交换律,我不是呵斥他们“瞎猜”,而是让学生自己写个减法算式;交换试一试,通过引导,让学生在验证中纠正,发展自己。同时鼓励学生由加法联想到减法是很了不起的,有了想法近要验证它的正确性,希望同学们能更多提出自己的见解。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们一定会变得更聪明。孩子虽然这次没有成功,却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激发了好奇心,奏响了创新的前奏曲。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是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的主旋律。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将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弗氏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被掌握和可以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弗氏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而良好情境的创设正把学生带入了数学知识的海洋。例如: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教学,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电脑演示两只小蚂蚁分别从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边上的一点出发沿着两个图形的边以同样速度爬行,哪只蚂蚁先回到起点?止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有的说:长方形图形上的小蚂蚁先回来,因为长方形比正方形矮,走的路少:有的说:正方形上的小蚂蚁先回来,因为正方形有两条边比长方形的两条长短,走的路少;聪明的孩子想到量一量....;同学们争论不休。到底怎样能准确比较出两只小蚂蚁走的路程的长短呢?在这个情境下,我再分别给出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请大家用你学过的知识列式算出周长,并且你认为哪只小蚂蚁先回来,你就算哪个图形的周长,看谁想的方法多,计算出长、正方形的周长成为学生的需要。在多种计算方法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择优总结出公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周长计算方法的再创造。在教学中,我经常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知冲突,从而把学生引入“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过程。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我不断地设计情境,使学生有“—波未平,—波又起”之感,自始互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3.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回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以—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建构者只能是学生本人。人的思维是他人不能替代的,教师讲的过多,可能会妨碍学生自己的思考,甚至扼制学生的思维。因此,我平时教学中坚持放手大胆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新知识,教师决不暗示,让学生有—个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既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更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测量物体长度,介绍不同尺子时,我先让学生用小绳和直尺配合量出可乐瓶——周的长度,让学生谈谈小绳和直尺在测量时各起了什么作用。你能不能把小绳可随意弯曲与直尺能正确测量长度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既能随意弯曲,又能准确测量长度的工具呢?大胆说—说你创造的工具是什么样?学生们很兴奋地抢着说出自己的“发明创造”。有的说把尺子上的刻度画在纸条上:有的说纸条容易断,画在塑料绳上或皮条上;更有知识面宽的同学说可画在合碳量低的钢条上。这些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卷尺、皮尺与盒尺吗?但它们这时已成为学生发明创造的产物了。在广阔的思维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4.情感与智慧的交织,是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特殊动力。上海社科院朱长超先生认为“积极的情感也是—种智慧”,俗语说“急中生智”,急就掀起了极大的情绪波涛,激发了潜在智力的释放。如果智慧负载着情感,那么智慧所表达的内容就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不可抗拒的感染力。“情商”学说已引起了全世界教育界的关注,我在教学中注意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使他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使他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给他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唤起他的力量,在充满着情感与智慧交织的流光溢彩中,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总之,在“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l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应义不容辞完成的教学任务。我坚持在班中提倡质疑问难、提倡争辩、提倡独特见解;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通过对我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坚持不懈的培养,已初见成效,有多人次在市、区数学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学生的思维也十分活跃。当然,做为培养学生的教师,首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目标。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