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的起点与划分:20世纪至今(又把二战后至今称为当代史)世界现代史的起点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始20世纪初以20世纪的历史作为现代史19世纪末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为标准1918年(一战结束)以国际关系的发展阶段为标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现代史的划分1、以1945年为界:前期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国际关系充满暴力;后期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相对和平。2、20世纪初至1945年的划分:20世纪初~1923年:战争、危机与革命交织1924年~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苏联开始发展;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1929年~1939年:资本主义危机尖锐,第二次世界大战酝酿;苏联持续发展。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现代史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第一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章大战前的世界形势第一节美国一、美西战争﹡名词解释:19世纪末,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强烈要求开拓海外市场,把矛头对准老殖民主义者西班牙。1898年,美国借“缅因”号事件,于4月25日向西班牙宣战。12月,美西签订巴黎和约。美西战争是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垄断资本主义进行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二、门户开放政策﹡名词解释:19世纪末,美国为了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市场,凭借经济力量,以竞争的方式实现扩张。1899年和1900年,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两次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同时要求列强承认他国在本国势力范围内享有同等的利益。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海外扩张的产物,标志其对华政策的新阶段。三、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西奥多·罗斯福:提出大棒政策;策划巴拿马“革命”,夺取巴拿马运河地区。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提出金元外交政策;支持尼加拉瓜“革命”,向利比里亚、中国提供贷款。第二节英布战争与日俄战争一、英布战争1899.10~1902.5英国殖民者同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为争夺南非领土和地下资源进行的战争(又称“南非战争”或“布尔战争”)。二、英日同盟英日两国遏制俄国在亚洲扩张结成同盟,1902年1月,签订《日英同盟条约》。三、日俄战争日俄矛盾: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名词解释:日本为了和沙俄争夺在东北亚的势力范围,1904年2月不宣而战,同沙俄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战争。俄国战败,签订《朴茨茅斯条约》,日本夺取了对中国、朝鲜的支配权;俄国的战败促成了1905年革命的爆发。吞并朝鲜:1904.2《日韩议定书》1910.8《日韩合并条约》1910.10成立朝鲜总督府,寺内正毅为首任总督第三节俄国1905革命一、列宁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创立劳动解放社,将马克思主义著作译成俄文,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895年列宁创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开始领导俄国工人运动;1898年在明斯克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党纲、党章,布尔什维克诞生。二、1905年革命1、革命背景:1900~1903俄国经济危机;1904日俄战争失败。2、导火线:1905年初,彼得堡罢工;1月22日“流血的星期日”事件。3、过程:1月底,全国罢工达44万人;6月海军起义;10月罢工人数逾百万。10月30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做出让步,资产阶级结成“十月党人”。12月,列宁领导工人武装起义,遭到镇压。4、余波:1906年上半年,农民运动高涨;1907年召开第二届杜马;6月16日“六三政变”中沙皇解散杜马。·1905年革命失败的原因:首先是无产阶级和农民没能结成巩固的联盟。农民发动较晚,没能同工人的斗争紧密配合。其次是无产阶级的行动不够协调一致。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路线分裂了无产阶级队伍。第三是国内外资产阶级对沙皇政府的支持。·1905年革命的意义:沉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锻炼和教育了劳动大众和布尔什维克党,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做了良好装备。俄国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的第一次人民革命,它不仅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亚洲的革命运动。俄国1905年革命揭开了帝国主义时代革命风暴的序幕。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普法战争后的欧洲形势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德法在欧洲大陆的对峙;英俄争夺亚洲;俄奥巴尔干冲突2、三皇同盟(1873~1878)德俄奥结盟,德国主导,以孤立法国为目标。3、巴尔干问题:19世纪末,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脱离土耳其独立,俄国趁机插手。二、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初步形成1、三国同盟:1879年,德奥秘密同盟条约;1882年,德奥意组成三国同盟。2、法俄结盟:1891~1894年,法俄签订多项针对同盟国的条约,1894年正式结盟。三、英德矛盾的激化和军事集团最终形成1、英德矛盾:争夺亚非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19世纪末德国扩军促使英国放弃中立。2、协约国的形成: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四、战争危机1、1905年摩洛哥危机,法国出兵摩洛哥2、1908年波斯尼亚危机,奥匈兼并波黑地区3、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巴尔干各国争取民族独立,组成反土耳其同盟: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结果:各国扩大领土,土耳其的欧洲领土几乎全部丧失。4、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各国争夺巴尔干领土,组成反保加利亚同盟: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土耳其。结果:保加利亚丧失部分领土。第二节一战的爆发、经过及其影响一、大战爆发及其战争性质1、战争的爆发(1)萨拉热窝事件:奥匈侵占波斯尼亚并举行针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演习。1914.6.28弗兰茨·费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战争爆发:7.26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7.1德国对俄国宣战7.3德国对法国宣战2、四条战线(在欧洲)西线: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东线:俄国——德国、奥匈帝国巴尔干: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奥匈帝国、保加利亚意大利:意大利(在英法支持下)——奥匈帝国3、大战的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二、重大战役1、“施里芬计划”:德国避免同时两线作战,集中优势兵力,力求速战速决。2、1914~1915年1914.9马恩河战役西线德军未能突破联军防线,“施里芬计划”破产西线转入堑壕战1914.8坦能堡战役东线德军击退俄国第一集团军、歼灭俄国第二集团军3、1916~1917年1916.2凡尔登战役时间最长历时10个月伤亡70多万人1916.6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伤亡百万人以上1916.6日德兰海战英德海军决战英国受创大于德国但仍掌握制海权三、无限制潜艇战与美国参战1、美国在一战初期保持中立:一贯奉行孤立政策,借中立与交战双方进行贸易。2、无限制潜艇战:1915.2英德在北海地区开展;德国击沉多艘商船,美国提出强烈抗议,德国暂停无限制潜艇战;1917.2.1德国恢复无限制潜艇战,2.3美德断交;4.6美对德宣战。﹡美国对德宣战的原因:自19世纪末,美德矛盾日益增长,德国成为美国在拉美的主要投资与贸易对手。一战爆发后,美国与协约国贸易额猛增,与同盟国贸易额大幅下降,美国与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紧密联结。1917年2月,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3月,威尔逊总统公布了齐默尔曼密电,其内容是引诱墨西哥对美作战,密电公布引起美国战争狂热。4月,美国对德宣战。3、大战的结束:1918.9.29保加利亚投降1918.10.30土耳其投降1918.11.3奥地利被迫签订停战协定1918.11.11德国签订停战协定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造成巨大损失和破坏:战争所带来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从经济角度分析,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引起帝国主义力量的消长:表现为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战争引起了一系列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以及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导致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俄国1905年革命后,土耳其、波斯、中国相继发生了革命,印度也出现了革命运动。新的国际关系格局:19世纪是欧洲列强统治的世界,一战之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讲苏联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一节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十月革命的前提列宁: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各国情况不尽相同。在帝国主义时期,这种不平衡表现的更为突出,更加剧烈,最终必将酿成帝国主义之间瓜分世界的战争。战争使帝国主义国家互相削弱,资本主义体系中有可能出现薄弱的环节,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取得胜利。(十月革命的理论前提)俄国爆发革命的客观条件:革命前沙皇俄国是经济落后、政治反动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二、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二月革命1917.3.8(俄历2.23)俄国人民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推翻罗曼诺夫王朝2、两个政权并存: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原因:在俄国,小资产阶级占绝大多数,其思想影响很大;在战争期间,无产阶级队伍的成分有较大改变,许多工人被送到前线,大批小资产阶级补充进了工人队伍,造成工人阶级队伍不纯、组织性不强、觉悟不高;布尔什维克长期处于地下状态,大多数领导人或是被迫侨居国外、或被流放,因此其在群众中的影响很小,致使大批群众追随小资产阶级政党,成为临时政府的支持者。3、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名词解释:1917年4月,列宁回到俄国,4.20在《真理报》发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四月提纲。阐明俄国当时国内形势的特点和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任务。为俄国革命的前进指明了方向。三、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1、临时政府的三次危机四月示威1917.5.3俄国民众反对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抗议示威。六月示威1917.7.1彼得格勒群众示威游行,宣称要打倒资本家的临时政府。七月事件1917.7.17由于前线失利引发工人士兵游行,游行群众遭到临时政府镇压。2、布尔什维克制定武装起义方针1917.8俄共(布)六大四、十月革命的胜利1、科尔尼洛夫叛乱被粉碎1917.92、九月提纲3、武装夺取政权1917.10~1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11.7推翻临时政府4、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发表《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选举人民委员会、选举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5、全国各地建立苏维埃政权6、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着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第二节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一、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1、政治:在全国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由工农组成的苏维埃民警;建立人民法院;废除等级制度实行“国家与教会分离,教会与教育分离”的政策;宣布男女平等、各族人民权利平等。1917.12成立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契卡”﹡名词解释:“契卡”即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1917.12月成立,第一任主席为捷尔任斯基,它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揭露和摧毁了大量反革命阴谋事件,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1918.7通过《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2、经济:1917.10颁布《土地法令》;建立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将银行收归国有;宣布废除沙皇政府与临时政府所欠外债。二、退出帝国主义战争1、颁布《和平法令》2、签订《布列斯特和约》1917.12德俄停战对德国提出条件的争论:列宁:主张忍辱签订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为苏俄恢复争取时间布哈林:主张以革命战争推动世界革命,继续同帝国主义作战托洛茨基:主张不战不和﹡名词解释:苏俄建立初期为了摆脱战争,1918年3月3日与德奥集团在布列斯特订立和约。苏俄失去大片领土,但是和约的签订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