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奥黛丽赫本的人生内容提要:以奥黛丽赫本的经历为线索,综合、客观地评价她的人生。关键词:优雅、独立、自创性人生、成功的人生导语:她是银幕上演绎美丽童话的闪耀明星。她是优雅、高贵、格调的同义词。她俘获了全世界影迷的心,成为银幕上永远的公主和女神。她是奥黛丽赫本。一、邻家有女初长成“我的梦想之一,就是有自己的孩子,这一切都归于同一个原因——我不只希望得到爱,也极为渴望爱别人。”——奥黛丽·赫本赫本是一个缺少爱的女孩。由于父亲对纳粹党派的狂热支持,导致她的家庭支离破碎。他的长子肖恩曾说,她的父亲弃妻女而去是奥黛丽永难愈合的伤口。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赫本很很快便找寻到了宣泄的方式——芭蕾。这才是她辉煌一生的起点,也是由于对芭蕾的热爱,她才得以在二战的硝烟中坚持下来。1940至1945年,纳粹占领了荷兰,物资短缺,荷兰陷入饥饿、寒冷与疾病的困境。在这种困境下,赫本也未曾放弃参加芭蕾表演的机会。而且,她不仅在学校表演,也带领几位密友私下演出,为反抗军筹款。“我很清楚,一旦被他们抓住,绝对不会留下活口,”赫本回忆到。她是坚强的,是勇敢的,更是怀有一腔热血的爱国少年。战争结束后,赫本又一次与芭蕾结缘。正式跨入演艺圈前,赫本曾参演过《高跟鞋》、《鞑靼酱》等歌舞剧。由于在台下加倍的努力,她被一些知名舞者所看好。经历了几个龙套角色的过渡后,赫本正式跨入演技圈,开始了事业的发展。二、阳光总在风雨后“她没有这一行常见的笑里藏刀、蜚短流长那种个性,我很喜欢她,其实我爱她,要爱上她实在太容易了。”——格里高利·派克在成为万人瞩目的影视新星前,赫本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贫困的,因为她曾每天只有9英镑可花,而无以支付15英镑每日的房租。为谋生计,她开始出现在各种影视杂志的封面上。在此期间,尽管试镜多次被拒,她也决不放弃一点希望。终于,在《野燕麦》中得到了一个龙套角色,出现的时间不到二十秒。随后,她又参演了《天堂笑语》、《械劫装甲车》。这时奥黛丽初萌芽的芭蕾生涯已经告终,而她在影坛的未来还不明朗。在她的又一部作品《少妇故事》中,尽管有较高的出镜率,却并非愉快。尽管足够努力,导演亨利·卡斯还是不断找赫本的麻烦,挑剔她刻意假扮上级的口音。奥黛丽回忆道,“这是我拍片以来唯一不愉快的经历。”不过,这位导演的为难显然没有抹杀这位小演员对未来的期待。《双姝艳》无疑是奥黛丽截至当时最重要的影片。是金子终究会发光,赫本的天赋终于在这里得以展现。她的“特质”其实是一种混合体,结合了奥黛丽的天真正直、直截了当,以及毫不做作的特色和才华。在这部政治题材电影中,或许她回忆起大战时光,眼神中充满着不屈与顽强。这样清闲平静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赫本却清楚,自己并不属于这些小舞台。她需要更广阔的天地。终于,机会来了。法国作家西多妮·加布丽埃尔·科莱特的著作《金粉世界》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当时所有角色都已准备好,只缺了一个琪琪。老人很看重这个角色,却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或许是上天注定,在奥黛丽正拍摄影片时,老人正巧注意到她。一切都顺利成章,奥黛丽担任了这一角色,而且大获成功。从此,她彻底跨入了影坛。随后,她又参演了令她名声大噪的作品——《罗马假日》。那年夏天,参与拍片的整个团队都觉得非常愉快。“她是快要绝种的类型——努力不懈、一心向学的表演学生。”向来对年轻演员不置一词的惠勒说。与其他明星不同,赫本愿在这跟风行为十分盛行的时代做最真实的自己。赫本一贯了解自己的缺点与优点,她发展了属于她自己的风格。她引领的风潮,前卫的风格几十年来风行不坠,历久弥新。可能她唯一的规则就是不要盲目地跟着流行走,趋之若鹜。事实上,她总是遵循着自己的趣味,坚持着自己的步调。任何衣服穿在她的身上,绝对不会显得喧宾夺主,这就是时尚界所说的“是奥黛丽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在奥黛丽身上”。另外,电影公司在影片宣传时考虑到她的身材与时下所崇尚的丰满的性感不符,希望她在银幕上有所改变。但她很坚持绝对不改变自己的外表——除非做自己,否则她宁可不演。当然,她是明智的。她在美国以完全不同于其他女星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到了1953年,她已经是无可比拟的存在。奥黛丽·赫本正出现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乐观主义盛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是美国乃至世界的充满光荣与梦想的鼎盛时期。女性也正在这一时期得以纷纷步入职场,接受大学教育,经济独立,寻求自己的梦想。奥黛丽·赫本正是应社会潮流和时代女性的需求而生。她以其欧洲人的优雅与美国人的活力、成熟世故与天真清纯复杂交织的特质,以其与生俱来的对时装的敏锐、识见与体悟,建立了现代美学的新标准。在20世纪乃至今天,是奥黛丽·赫本以激进的姿态和绝对的勇气,改变了世人所公认的美女定义。她特立独行的扁平身材、短发、平底鞋、剪裁合体的简洁裤装、衬衣等等,将女性从简·罗素式的蓬松卷发、紧身毛衣、紧身窄裙和高跟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女性从对丰满的胸部或身体的近乎偏执的或自虐般的自我预设中解放出来———“她是第一位不以性感取胜的人”。可以说,赫本的事业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却是辉煌的,更是成功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她的成绩完完全全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她的优雅、坚强与独立使她如此的与众不同。三、银幕之外的明星“她对自己想要什么、目标是什么,总是一清二楚......她从不像被宠坏的明星一样摆架子,她知道如何塑造自己坚强、独立的形象。”——纪梵希银幕之外,赫本的生活并不像她的事业那样幸运。事业有成的公众人物往往不得不在个人生活方面作出牺牲,女性更是如此。在找到自己的良人之前,赫本曾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在电影《罗马假日》的招待会上,赫本结识了梅尔。他称得上是一位绅士,身材修长,举止优雅。在电光石火间,两人互相吸引,为对方的魅力所倾倒。只不过那时他已经结婚。后来梅尔与妻子离婚,他们才光明正大地在一起。最为可惜的是,由于赫本飞跃式的进步,她在影坛中逐渐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另一方面,梅尔却因并不出众的才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妻子的光芒胜过自己,这确实是问题。”梅尔曾无奈地说。最后两人的差距使他们不得不离婚,虽然当时他们已有了一个儿子。第一次婚姻的失败使赫本深受打击,是她在离婚仅六周后便再次结婚。然而不幸的是,她幸福生活的美梦又破灭了,她的婚姻又一次以悲剧告结束。赫本别无选择,她已为离婚做好了准备。待到良人相伴已是多年之后。1980年,赫本与罗伯特·沃特斯相遇,这个后来被她成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当时正遭受丧妻之痛,两颗受伤的心灵同病相怜,缓慢而坚定的靠近。此后二人相濡以沫十多年,直到赫本病逝。因为罗伯特,赫本度过了平静和美的晚年。四、上帝的天使“施予就是生活。如果你不想再施予,就没有生活的目标。”——奥黛丽·赫本沃德思深爱赫本,并支持她的一切决定,包括陪她一起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慈善活动。是的,赫本是为自己所信仰的目标而来。58岁的她,事业已近尾声,两个儿子也都已成年。无所畏惧地,从1954年到1987年去世为止,她为受苦的儿童跑遍了全世界。她时刻在想,应当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该怎么做才能拯救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的贫穷、饥饿的儿童。接受基金会亲善大使任命后8天,奥黛丽夫妇动身前往东非。当地流行病充斥,风险极高。赫本亲赴各个诊所,协助医生为孩子接种疫苗。“她要求不要给她特殊的待遇,事实上确实如此。”基金会的负责人表示。此时若有人为她所做的牺牲感到钦佩,她的反应是:“这不是牺牲!牺牲意味着你为了自己不想要的事物而放弃自己想要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我获得的礼物。”奥黛丽真的成长了,从满足于自己的影视作品到无私的慈善事业,赫本进入了生命中的另一个阶段。晚年的赫本不幸患有结肠癌。在她闭上双眼的那一刻,生命的循环已经圆满,艺术已融入她的人生。正如昔日她看到花园种百花胜放、五彩缤纷的景象时,不禁赞叹:“美得令人难以置信!如此美好,如此精致。”这正是她自己人生的写照。五、人生纵观“我的人生比童话故事还精彩。我也曾遇到困境,但在隧道的那一头,总有一盏灯。”——奥黛丽·赫本奥黛丽·赫本高贵而优雅,她的美丽永恒不变;提及时尚,人人都会立刻想起她。她被认为是自然与美的化身;她的性情温和,微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项的比利·怀尔德曾言,赫本身上呈现的是一些消逝已久的品质,如高贵、优雅与礼仪等。“连上帝都愿意亲吻她的脸颊,她就是这样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奥黛丽·赫本终其一生保持着谦和温厚,优雅高贵的性格,为人的低调友善,对待工作的敬业勤恳同样让人难忘。她以仁爱之心应对整个世界,尤其是在晚年。她带给世界的爱与感动并不仅限于自身的品行。赫本受邀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慈善大使,为第三世界的妇女与儿童争取权益。淡出影坛,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致力于慈善事业,多次不顾重病缠身远赴非洲为饱受战火蹂躏的儿童贡献力量。因此,她以非美国公民的身份,获得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赫本的传奇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走向永恒。纵然有生活中的不如意,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无疑是成功的。她用自己的努力诠释了坚强与善良的意义。参考文献:1.《天使在人间》肖恩·赫本·费雷/著2.《奥黛丽·赫本》唐纳德·斯伯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