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一五年十二月安徽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目录一、就业总体情况………………………………………………………1二、相关数据分析………………………………………………………2(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分析………………………………………2(二)升学毕业生流向分析……………………………………………3(三)签约毕业生流向分析……………………………………………4三、就业趋势分析………………………………………………………5(一)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5(二)毕业生升学质量稳步提升………………………………………5(三)毕业生就业流向呈现新特点……………………………………5四、就业工作满意度分析………………………………………………5五、就业工作主要做法…………………………………………………6(一)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纵深推进教育教学改革…………………………………………6(二)依托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双提升………………………………7(三)关注学生发展全程,切实打造工作合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8安徽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1-安徽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安徽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多年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坚守人才培养质量为立校之本的办学之道,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一体化系统,树立“大就业”工作理念,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和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为支撑,以完善的工作机制为保障,在稳定就业率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重视不断提高就业质量,鼓励支持创业尝试,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一、就业总体情况2015年我校共有毕业生7180人,其中研究生1883人,本科生4950人,专科生347人。截至2015年12月31日,研究生签约1634人,升学(含出国)84人,就业率为91.24%;本科生签约3251人,考研(含出国)1445人,升学率为29.19%,就业率为94.87%;专科生签约170人,升学(含出国)160人,升学率为46.11%,就业率为95.10%。安徽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二、相关数据分析(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分析安徽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3-(二)升学毕业生流向分析安徽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4-(三)签约毕业生流向分析安徽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5-三、就业趋势分析(一)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近年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截至毕业年度8月31日)和年终就业率(截至毕业年度12月31日)保持在90%左右,2015年年终就业率达94.87%,较2014年提升2.56%。在新形势下,我校毕业生就业态势持续向好。(二)毕业生升学质量稳步提升。2015年,我校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到29.19%,其中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及重点科研院所深造的共1350人,同比2014年增长1.28%;进入华盛顿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境)外著名高校深造的共164人,同比2014年增长10.07%。(三)毕业生就业流向呈现新特点。毕业生行业流向向新兴产业聚集,2015年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就业的毕业生达735人,较2014年增加27.83%,占签约毕业生总数的22.61%。地域流向方面,在安徽省内就业的占签约总人数的49.80%,同比2014年增长1.20%;去往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占签约总人数的28.94%,同比2014年增长4.14%。学校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凸显。四、就业工作满意度分析2015年,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用人单位和我校毕业生开展就业工作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工作综合满意度达98.9%,其中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创新能力、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基本素质评价较高;毕业生安徽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6-对本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综合满意度达97.7%,其中毕业生对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新媒体信息化服务、校园招聘会、就业专项服务满意度较高。五、就业工作主要做法(一)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纵深推进教育教学改革1、实施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扩大学生专业自主选择权,不断完善“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本科层次继续面向基础学科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面向应用学科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面向交叉学科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发掘、尽早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2、不断优化调整专业布局。在连续对毕业生就业流向进行跟踪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坚持将就业率指标作为专业建设和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构建招生、培养和就业联动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学校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需求,2015年新设金融数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技术等4个本科新专业。3、积极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建立了225个本科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中国科学院、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等7个高水平科研机构及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合作;在省安徽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7-内与庐江、怀宁、太湖等8个县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29家知名大型企业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二)依托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双提升1、打造师资团队。以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针为指引,增加实践教育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建立灵活的人才使用及双向流动机制,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不断深化就业指导课程改革,采用“团体辅导、任务驱动、情境模拟”三位一体教学组织模式,建立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大赛等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聘任职业经理担任兼职就业导师走进课堂。开展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求职减压、领导力提升等主题的团体辅导和素质拓展活动。2、构筑实践创新平台。作为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高校,2015年学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5项,支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33项。继续实施“学术创新研究扶持项目”、“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强化项目”和“推免生科研训练”等资助计划。设立学术科技奖学金,激励学生科技创新。已连续举办12届“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安徽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8-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重大赛事,并取得较好成绩。3、力促教育成果孵化。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与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合肥市高新区等单位合作共建创业实践基地。实施“青年新徽商”校园培育计划,邀请知名创业团队和成功企业家来校组织创业特训营。与省市有关部门合作,积极开展创业模拟实训、KAB等创业培训活动。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如2015年全省“双创之星”候选人、“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13年度安徽经济人物、首届安徽省青年创业大赛总冠军、“羚羊早安”创始人张琳琳;2015年全省“双创之星”候选人、“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邢翠翠;致力打造合肥文化地标的“保罗的口袋”独立书店创始人朱沙等。(三)关注学生发展全程,切实打造工作合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1、实施三项工程。实施“人生启航工程”,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新生导生,利用朋辈交流优势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在学生生活园区设立学生发展指导室,面向全校选聘一批学生发展指导专家队伍进驻,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发展困惑。实施“就业导航工程”,针对毕业生就业,在9-11月份开展就业导航系列活动,通过政策宣传、就业沙龙、专题辅导等形式,帮助毕业生充分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安徽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9-与政策,掌握就业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实施“扬帆远航工程”,针对毕业生离校,在4-6月份,突出感恩母校、毕业庆典、追寻梦想等主题,开展毕业纪念活动,隆重举办毕业典礼、校园开放日和毕业纪念日等活动。2、紧扣信息化与市场两个抓手。在充分利用就业信息网等传统信息媒介的基础上,2015年学校开发了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号,目前关注人数已达7000余人次。同时组建了就业信息员团队和就业志愿者团队,使就业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覆盖全体毕业生,全面提升就业信息化水平。学校立足安徽省内和长三角地区,与知名企业、地方人才机构、开发园区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做好校内外就业市场的开发与建设,发起成立“安徽大学毕业生就业合作联盟”,为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2015年举办20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的大型“双选会”2场,地方人才机构中型组团招聘会9场,专场招聘会658场,接待用人单位1872家,提供就业岗位24000余个。3、打造工作合力。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学生处作为具体职能部门,统筹研究生院、国际商学院做好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教务处、团委、校友会等人才培养的其他部门从各自分工参与就业工作。各院系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市场导向、学校统筹、院系为主、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安徽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10-随着学校综合改革的持续深入,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学校被教育部授予“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学校每年有近1/3毕业生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学校成为外交部选拔录用公务员定点高校,为外交部输送了近60名外交官;成为各级政府公务员重要来源高校,以及国际和国内500强企业重要的员工基地。今后,学校将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内涵发展”这一目标,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