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仙桃一中高三地理备课组:钟魁●大气运动规律★大气的受热过程【例1】【参考答案】1.A2.D3.B4.A★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例1】【参考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2)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3)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回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例1】【参考答案】C【例2】【参考答案】该天气系统逐渐接近时降水增多,风力增大,继而转变为狂风暴雨天气,天气系统中心位于A城时出现短暂的静风和晴朗天气,随后又出现狂风暴雨天气,随着天气系统的远离,风力和降水强度逐渐减弱。★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浓雾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例1】【参考答案】该海域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对海域上空有降温作用;当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就会发生凝结而形成海雾。或者:该海域有(本格拉)寒流经过(2分),当含水汽的气流经过寒流海域上空时,遇冷凝结(2分)而形成海雾(2分);【例2】【参考答案】(1)重庆位于长江以及嘉陵江的汇合处,水汽来源充沛,空气潮湿,相对湿度大;白天,地面温度较高,蒸发作用加强,空气中容纳了较多的水汽;重庆是重工业城市以及人口特大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大气中凝结核多;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缘,四周山峦重叠,地面崎岖不平,风速较小,风力微弱;加之秋冬季节因盆地四周冷空气下沉,在城市上空形成逆温层,限制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热量、水汽、污染物质的扩散;到了夜间,特别是秋冬季节的晴朗微风之夜,大气逆辐射少,夜间相当长,地面的辐射冷却十分明显,同时,盆地边缘山地的冷空气沿着山坡下沉聚集,使得近地面及近地面空气降温迅速,最终导致空气中能够容纳水汽的能力不断降低,而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而形成雾;水体运动规律●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参考答案】(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2)水循环现象;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3)外力作用;(4)物质和能量(热量和水分);★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参考答案】D地壳物质的运动和循环规律●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例1】【参考答案】C【例2】【参考答案】(1)(意大利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海洋生物遗体)经过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2分);意大利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2分),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频繁(2分),石灰岩受岩浆等活动的影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为大理岩。(2分)【例3】【参考答案】(1)冲积扇流水堆积山谷出口(2)乙(3)见右图:【例4】【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二是读图能力较差,不能根据示意图判断区域地形的变化。①表示岩层受力弯曲,背斜成山、向斜成谷;④表示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受侵蚀;②表示该区域在外力的侵蚀下地表变得平坦;③表示在外力的不断侵蚀下,背斜部分成谷,向斜部分因槽部岩石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地。故第(1)题选B,第(2)题选A。★观察海底地形图,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例1】【参考答案】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例2】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参考答案】(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2分),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2分)。(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变得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2分),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2分)。地表形态的塑造规律※地上河的形成过程【例1】【参考答案】(1)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该区域河段穿越二、三级阶梯交汇处(或长江出巫山山口),长江出巫山山口,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参考答案】(1)①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②海潮的顶托作用。(2)河口地区由于水流比降减少,流速急剧降低,造成泥沙迅速大量沉积,形成河口沙坝。随着河口沙坝的出现与发展,迫使河流分流,形成汊道,汊道又会产生新的河口沙坝。与此同时,河水沙坝不断接受沉积,逐步堆高,向海扩展,出露水面成为河口沙岛,如古沙洲。河口冲积岛形成后,泥沙继续沉积,面积逐渐扩大。同时,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水流向南偏,使长江口北侧沉积速度加快,最终使古沙洲与北侧大陆联为一体。(3)在古沙洲等河口冲积岛消失的过程中,长江口由于泥沙的大量沉积,在A岛处形成新的河口沙坝。河口沙坝不断接受沉积,逐步堆高,向海扩展,终于出露水面形成岛屿。随着长江泥沙的进一步沉积,A岛不断扩大,一直到现在。(4)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和沙洲,从而使A岛的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加速了A岛的演化进程。(5)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参考答案】该河流流域(位于我国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人口增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向下游搬运(2分);甲地位于河流出山口(较陡的坡地进入平地),流速变缓(2分);泥沙在此堆积,形成冲积扇(2分)。※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例1】【参考答案】(1)沉积岩(1分)。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先是外力沉积,后地壳抬升,最后受流水侵蚀作用(3分)。【例2】【参考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1分)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或凹形。(1分)(2)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2分)(3)沿河、沿海岸分布(2分)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例1】【参考答案】①该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大陆东、西两岸植被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由于地壳运动,使中部地形隆起,从海洋吹来的湿润西风受到阻挡,大陆东岸降水减少,植被演变为草原;③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地形对西风的阻挡作用越来越显著,大陆东岸的降水进一步减少,最后演变为荒漠。☆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高考真题展示】【参考答案】(1)影响:导致土壤盐碱化。发生过程: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因蒸发旺盛,水中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表面不断积累,导致土壤盐碱化。【例2】甲地:深居内陆(1分),且位于夏季风贺兰山的背风坡(1分),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2分),以风力的侵蚀和沉积为主(2分)。乙地:断裂上升,形成山地(1分)丙地:断裂下陷,黄河携带泥沙沉积和贺兰山的洪积平原(3分)丁地:断裂上升,风力携带黄土沉积(2分)该地区大部分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1分),蒸发量大于降水量(2分),土壤中盐分富积大于淋溶(2分)。人类长期的有灌不排(1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剧了盐分的富积速度(1分)。对策:灌区的下流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水位;植树造林,调节气候。(合理可得2分)●工程措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过程;【参考答案】(l)大坝上游:受水库影响,河流水位明显上升,河流流速较修筑前慢(2分)下游:受水库的调节作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修筑前平缓。(2分)(2)M处:三角洲平原(2分)①由于受水库蓄水影响,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上升(2分)②受水库季节性放水的影响,下游河床受到流水侵蚀作用(下切),河床下降(2分)(3)水库容易引起泥沙淤积,严重影响水库寿命期;引起水库上游泥沙沉积,容易引发洪涝等灾害;容易引起地震等地质灾害,威胁水库的安全;上游污染加重,使水库水质变坏。(答对其中3项可得6分)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例1】【典型例题】下面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1)~(3)题。(1)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A.a—d一b一cB.a—c一d-bC.d—b一c一aD.c-d—b—a(2)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B.逆城市化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3)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A.商业区B.行政区C.工业区D.住宅区【答案】(1)D(2)C(3)A【错因分析】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正确理解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含义,基础知识薄弱,不能活学活用;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差。在城市化初期,城市的规模不大,人口密度由城市中心向郊区减小,a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郊区城市化,人口密度在城市的水平分布土也发生了变化,c—d可体现这一过程;在城市化后期,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加上郊区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开始由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中心向外迁移,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减小,b显示了这一情形。城市中心人口密度的回落是逆城市化的重要标志。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人口密度大是由于城市居民外迁至该区域定居,即逆城市化导致该区人口密度增大,这里最有可能分布的是住宅区。【纠错心得】做好此类题目需要正确掌握有关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①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知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阶段。②郊区城市化: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③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出现了城市人口的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④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巿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市区内实现了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例2】【参考答案】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2分)东、中、西三大地区差异明显;(2分)城市数量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快,仍以中小城市为主。(2分)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2分)弊: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管理的难度。(2分)【例3】【参考答案】(1)郊区城市化(2分)(2)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6分)(3)阶段I: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商业、工业、住宅混杂分布(2分)阶段Ⅲ: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城市中心为CBD(2分)●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的形成过程;【参考答案】(1)由于人口增长过快,(1分)粮食匮乏,(1分)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1分)扩大耕地面积或过度放牧,(1分)导致水土流失,荒漠扩大,生态环境恶化,(1分)土壤肥力和草场载畜量下降,(1分)粮食和肉类减产,(1分)砍伐森林开垦草原需要大量劳动力,(1分)人口继续增长,(1分)从而形成恶性循环。(1分)旅游地理部分·自然景观特色风景的形成过程请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简要分析黄山云雾多出现在雨过天晴之时或日出前后的原因。雨过天晴,空气中水汽充足,遇山地抬升作用,水汽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日出前后由于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