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二单元高一期末考试复习•词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朝。•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词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或“长调”(91字以上);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又名柳屯田、柳七郎,福建崇安人,北宋婉约派词代表。“奉旨填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其词中名篇有《雨霖铃》《凤栖梧》《八声甘州》《望海潮》等。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总括钱塘繁华)(居民区繁华)(钱塘湖雄伟壮丽)(人民富有)(总括湖山之美)(民众悠闲的生活)(钱塘长官休闲生活)(歌颂地方官政绩)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雨霖铃》这首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同他心爱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写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细腻地表达了惜别时的缠绵情意和无限伤感,生动地体现了“伤离别”的主题,同时含蓄地表达了羁旅行役的凄凉和无助。《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寒蝉长亭骤雨帐饮无绪泪眼相看难分难舍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环境悲凉离别难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融情入景虚实相生)夹岸杨柳晓风残月酒醒伤情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思念苦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以情带景情景交融)伤离别甚于常情愁意浓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眉州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散文:“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歌:开创豪放诗风,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1、这是一首怀古词,主要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已的思想感情。2、情感基调:豪壮思路:写景——咏史——抒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些字写得生动、传神?乱穿惊拍卷岸边山岩之险怪陡峭山崖的高峻江水之汹涌惊涛与江岸搏击的力度波涛力量之大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壮丽的画面,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表现了作者豪迈奋发。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怀古伤今,对比映衬当中感慨自已年将半百而壮志未酬。•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莫莫听听\\穿穿林林\\打打叶叶声声,,何何妨妨\\吟吟啸啸\\且且徐徐行行。。竹竹杖杖\\芒芒鞋鞋\\轻轻胜胜马马,,谁谁怕怕??一一蓑蓑烟烟雨雨\\任任平平生生。。料料峭峭春春风风\\吹吹酒酒醒醒,,微微冷冷,,山山头头斜斜照照\\却却相相迎迎。。回回首首\\向向来来\\萧萧瑟瑟处处,,归归去去,,也也无无风风雨雨\\也也无无晴晴。。定风波《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被贬后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一复杂而深微的情致及旷达情怀。归纳小结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作品集《稼轩长短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运用典故是辛词的一大艺术特色。艺术特色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因向往家乡的莼菜鲈鱼、贪图安逸舒适而弃官归里,而辛弃疾则不愿意弃官归隐,因为他有着报国的雄心壮志。这里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说,我如果也象许汜那样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那就羞见刘备那样胸怀雄才大略的英雄了。从而表明了词人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也批判了那些不顾国事、钻营私利的人。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树已经这样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辛弃疾用这个典故,表现了他的愤慨和痛苦——南宋政权投降派得势,风雨飘摇,怎不令人忧愁!自己长期不被重用,大好年光白白流逝而虚度光阴,又怎不令人感伤!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小结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下片言志。通过古人古事即运用典故来抒写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用世的决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下片写历史教训(用宋文帝、佛狸祠、廉颇的典故)和自己的经历,表达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忠心,以及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作家。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她的词于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南渡前南渡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醉花阴下片写黄昏后独自饮酒的愁绪。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寂之情。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声声慢下片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使人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李清照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这首词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课文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