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六——十三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从6世纪到13世纪,无论亚洲还是欧洲都属于文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因此主要的文学体裁都是诗歌,散文、故事等一般出现在诗歌之后。印度古代文学称为梵语文学,它的第三阶段是古典文学,始于公元前后,到12世纪开始衰落。这一时期的诗歌和戏剧比较发达,散文作品较少,但已出现了著名的故事集《五卷书》。日本在5世纪前后逐渐统一,当时的文学是口头传诵的神话和传说,到8世纪的奈良时期出现了书面文学,以及模仿中国六朝诗体的日本汉诗。8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和歌总集《万叶集》。在8世纪末开始的平安时期,产生了叙事的物语文学,其中最重要的是出现于11世纪初的《源氏物语》。这一时期阿拉伯穆斯林在统一阿拉伯半岛后,又经过多年的征战,建立了阿拉伯帝国,至阿拔斯朝(750—1258),帝国达到了鼎盛。同时,诗歌成为阿拉伯半岛上主要的文学形式。公元622年,伊斯兰教遍布于阿拉伯半岛,《古兰经》被奉为经典,散文也在《古兰经》的影响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伊朗在历史上曾是强大的波斯帝国,但它在651年被阿拉伯人征服,成了伊斯兰世界中的一员。它本民族的巴列维语消亡了,后来在八九世纪之交,在方言“达里语”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民族语言——达里波斯语,并且产生了著名的四大诗人及其经典著作:菲尔多西的《列王记》、莫拉维的《玛斯拉维》、萨迪的《蔷薇园》和哈菲兹的抒情诗。5到15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时期。欧洲中世纪的文学诞生于9世纪,其中产生最早的是宗教文学,随后繁荣起来的是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等各种体裁。英雄史诗的代表作有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人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故事诗。市民文学是市民阶级的文学,是随着城市和市民阶级的发展而产生的。法国市民文学的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寓言诗,此外还有抒情诗、散文、戏剧等,以《列那狐的故事》最为著名。第二节亚洲一、印度:《五卷书》印度古代故事文学十分发达,流传下来的故事集很多,可以分为寓言故事和世俗故事两大类。以寓言为主的有:《五卷书》和《佛本生故事》等。以世俗故事为主的故事集有:《故事海》、《僵尸鬼故事》、《宝座故事》和《鹦鹉故事》等。《五卷书》在印度有很多版本。现存最古老的传本书名为《故事集》。因此,《五卷书》可能是后来的编订者将其中的故事编订为五卷,而定名为《五卷书》。《五卷书》的第一卷叫做《朋友的分裂》;第二卷叫做《朋友的获得》;第三卷叫做《乌鸦和猫头鹰从事于和平与战争等等》;第四卷叫做《已经得到的东西的丧失》;第五卷叫做《不思而行》。《五卷书》的文体是韵散杂糅,采用故事中套故事的框架式叙事结构。二、日本日本早期文学的基本形态是神话与传说,直到公元7世纪后半叶,在中华文明的影响下才有了书面文学。主要作品有:《古事记》、和歌集《万叶集》、汉诗集《怀风藻》、日记体文学《土佐日记》、随笔《枕草子》和物语文学《源氏物语》等。(一)《万叶集》《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和歌集,定稿者是大伴家持。“万叶”诗集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诗歌,有长歌、旋头歌、短歌、连歌和佛足石歌。各类歌体中唯“短歌”最符合日本人自然的审美情感。从“万叶”和歌的主题、内容上讲,《万叶集》分有三大类:挽歌、相闻和杂歌。“挽歌”涉及人的死亡,为亲朋好友的死别而悲伤;“相闻”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杂歌”所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挽歌”、“相闻”以外的类型皆纳入其中,如旅行、公私宴庆等。“万叶”和歌具有贵族风格特征,另一特征是诗作中大量增加了叙景诗和四季歌。(二)《源氏物语》《源氏物语》是“物语文学”的一大杰作,有人认为,它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作者是女作家紫式部。《源氏物语》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是源氏的故事,后半部写薰君的故事。作品通过源氏和薰君同周围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示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对男性贵族的好色行为加以批评,对女性贵族的不幸命运表示同情。同时它还生动地反映了贵族社会其他方面的情况。《源氏物语》结构宏伟,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三、阿拉伯文学在7世纪阿拉伯半岛统一以前,诗歌为那一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流传至今最为有名的诗歌,主要有七首,因为用金水书写,悬挂在克尔白神庙上而得名“悬诗”。公元632年,阿拉伯人民在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领导下,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这是阿拉伯历史上的伊斯兰时期。《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宗教著作,被奉为经典,同时,它也是阿拉伯历史上第一部散文著作。阿拉伯半岛统一后,在8世纪建立起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朝最著名的诗人有“酒诗人”艾布•努瓦斯、“劝世诗人”艾布•阿塔什叶等;著名的散文家有伊本•穆格法(代表作《卡里来和笛木乃》)、贾希兹(代表作《动物传》)等。此外阿拔斯朝还产生了一种新的“玛卡梅”文体,被认为是阿拉伯小说的前身。《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是一部优美动人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被高尔基誉为是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多种多样,诸如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奇谈怪说等等,人物也是形形色色。这些故事和人物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古阿拉伯及其周围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状况、风物人情和宗教信仰。《一千零一夜》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每个大故事里往往包含了许多小故事,每个大故事的主角在小故事中消失了,小故事便又重新出现自己的主角;故事情节张弛有度,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使用明白流畅的阿拉伯语;故事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想象丰富。四、波斯公元651年,萨珊波斯帝国被阿拉伯人征服,阿拉伯人在传播伊斯兰教的同时推行阿拉伯语,禁止使用伊朗本民族的语言巴列维语。8世纪、9世纪之交,随着伊朗地方王朝的兴起,一种地方语言“达里语”开始迅速流行。在地方王朝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伊朗新的民族语言达里波斯语诞生了,并一直沿用至今。伊朗人用达里波斯语创造了繁荣灿烂的中世纪文化和文学,从10世纪至15世纪长达六百多年的时间里,波斯诗歌经久不衰,其中最负盛名的大诗人是被尊为波斯文学“四大柱石”的菲尔多西、莫拉维、萨迪和哈菲兹。(一)菲尔多西的《列王记》《列王记》描写的是历代王朝的文治武功和历史传说,从开天辟地一直写到萨珊王朝灭亡,为伊朗伊斯兰化前的历史大唱赞歌,歌颂了不屈不挠的伊朗民族精神,全书充满了激昂的爱国主义思想。《列王记》的内容可分三部分:神话传说、勇士故事和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部分描写了伊朗传说中人类的起源、文明的萌芽、农耕的开始、衣食的制作、政权的出现等;勇士故事部分描写了伊朗在与敌国土兰之间的战争中保家卫国的勇士们的英雄业绩;历史故事部分主要是关于萨珊王朝的故事。《列王记》中的四大悲剧:第一个悲剧是伊拉治的悲剧;第二个悲剧是苏赫拉布的悲剧;第三个悲剧是夏沃什的悲剧;第四个悲剧是伊斯凡迪亚尔的悲剧。《列王记》的三大功绩。第一,在政治上,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书中充满爱国思想的故事迅速在伊朗境内广为传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诵读它,对恢复伊朗人的民族自信心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并且,这种鼓舞作用一直延续至今。第二,在文学上,为后来的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的很多文学作品都以它为蓝本或取材于它。第三,在语言方面,为达里波斯语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完成了达里波斯语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文学语言的融合,对促使达里波斯语从民间口语转变为伊朗民族的正式语言起了巨大作用。从此以后,这种新的民族语言为伊朗人焕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创造了繁荣灿烂的中世纪文化和文学。《列王记》场面恢弘壮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堪称是一部伟大的伊朗民族英雄史诗。(二)莫拉维的《玛斯拉维》莫拉维是波斯最伟大的苏非神秘主义思想家和诗人,也是苏非神秘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玛斯拉维》是一部讲述苏非神秘主义玄理的博大精深的叙事诗集。书中的故事或取材于历史典故,或援引《古兰经》和《圣训》,或来源于民间寓言故事。《玛斯拉维》采用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手法,语言精湛,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隐喻和象征,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玛斯拉维》被誉为“波斯语的《古兰经》”,在伊朗具有崇高的地位。(三)萨迪的《蔷薇园》《蔷薇园》是一部箴言故事集。体例是散韵文兼诗体,以散韵文记故事,以诗句阐发哲理。《蔷薇园》的精华是萨迪的仁爱思想,书中千变万化的小故事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它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讲述为人之道。(四)哈菲兹的抒情诗。《哈菲兹抒情诗集》洋溢着对个人精神自由的执著追求。这种追求首先表现为对僵固教条的蔑视和对某些伪善教徒的辛辣讽刺和谴责。其次表现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哈菲兹抒情诗集》中的诗歌激情饱满,语言隽永,律动优美,是波斯古典诗歌的一个高峰。哈菲兹诗歌传到欧洲,在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欧洲思想家和诗人都将哈菲兹视为文艺复兴的先驱。德国文艺复兴的巨匠歌德读了哈菲兹的诗集后,激情勃发,创作了《西东诗集》;黑格尔在其《美学》中多处论及哈菲兹,说他的许多诗歌“显出精神的自由和最优美的风趣。”第三节欧洲一、英雄史诗(一)法国《罗兰之歌》《罗兰之歌》是法国英雄史诗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查理大帝征服西班牙的史实为基础,但具有虚构的成分。诗中理想化的君主查理的形象和为保卫法兰西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罗兰的形象都体现了史诗爱国主义主题。《罗兰之歌》在艺术上采用的重叠、夸张和并列等手法源自民间的说唱,保留了民间创作粗犷自然的特色。(二)德国《尼伯龙人之歌》《尼伯龙人之歌》由“西格夫里特之死”和“克里姆希尔德的复仇”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围绕尼德兰英雄西格夫里特展开;第二部分以他的妻子克里姆希尔德的复仇为核心。《尼伯龙人之歌》情节完整,克里姆希尔德的性格和命运构成史诗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人物具有鲜明个性,人物性格比古代史诗要复杂和丰富得多。(三)西班牙《熙德之歌》《熙德之歌》歌颂了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麾下骑士熙德的英雄业绩,表现忠君爱国的思想。《熙德之歌》已经完全不同于希腊罗马史诗。首先它排除了一切神话因素,完全由人事构成;其次是在史实基础上增加了戏剧效果;再次是融入了大量的议论。(四)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伊戈尔远征记》以俄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为描写对象。全诗除序曲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伊戈尔的出征;第二部分写斯维雅托斯拉夫的“含泪金言”;第三部分写伊戈尔的妻子在普季夫尔城头的“哭诉”。《伊戈尔远征记》是俄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由于在这部史诗前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没有一部可以与其相提并论的杰作,它对于俄国文化所具有的意义就越发显得突出了,它早已成为俄罗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二、骑士文学(一)法国骑士文学法国骑士文学的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故事诗。骑士抒情诗产生于南方普罗旺斯的宫廷,主题是写骑士之爱。品种有“破晓歌”、“牧歌”、“情歌”、“夜歌”、“赞歌”、“踏舞歌”和“十字军歌”等,其中以“破晓歌”最为著名。骑士故事诗的中心在法国北方,其主要内容是写骑士的游侠与冒险。分为:古代系、不列颠系和拜占庭系。(二)德国骑士文学德国骑士文学有宫廷骑士抒情诗和宫廷骑士史诗。宫廷骑士抒情诗的特点:首先是下级骑士写给作为宫廷贵妇的女主人的,是对她的赞美和示爱。其次,这种爱情是单向的,不图回报;是纯精神的,不带有情欲。第三,宫廷贵妇是美和美德的理想化身。宫廷骑士史诗的特点:不大注意外在情节的复杂设计和引人入胜,而注重精神和思辨;喜欢选择宗教题材,追求世俗与宗教、骑士美德与基督教信仰的结合,对贵妇的爱和效劳与对上帝的爱和效劳结合。三、市民文学(一)法国市民文学法国市民文学的主要体裁是韵文故事。市民小说的最大成就是列那狐故事诗,是在伊索寓言、东方寓言和法国民间的动物故事基础上,在民间逐渐形成的一组寓言故事诗,包括《列那狐的故事》、《列那狐加冕》、《新列那狐》和《冒充的列那狐》。其中最重要的是《列那狐的故事》。列那狐故事诗以讽刺的喜剧手法反映了中世纪法国社会里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市民阶级与封建贵族和教会等统治势力的斗争。法国市民文学中另一部重要的故事诗是《玫瑰传奇》。(二)德语市民文学德语市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