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公司产品转移本土化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LM公司产品转移本土化研究作者:周兵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于娟.陈绍刚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行为研究2004基于对跨国公司及其利润损溢情况的分析,建立了跨国公司总利润与产品转移价格之间的教学关系式,对转移价格进行了量化分析。从数量关系角度得出了合理转移价格的确定对跨国公司的经营行为、经营成果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为跨国公司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税率采取适当的转移价格提供了理论依据。2.学位论文毕文林海外产品转移项目的探讨2007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外国公司特别是很多跨国公司正在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新的产品线从国外转移到中国的数量也在迅猛增加,每一条产品线向中国的转移都涉及到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工程系统迁移、供应链的重构、质量体系改进与应用等,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主要针对产品转移进行探讨,以实际发生产品转移项目进行分析,分析产品研发、生产工程系统、产品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几个主要功能环节,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详细论述了产品转移的工作模板,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种种风险,并进而提出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缓解或避免风险,以及如何管理跨文化团队,对实施海外产品转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学位论文周璐明海外产品转移背景下的供应链转移研究2005海外产品转移在全球已进行了半个多世纪,而在中国的发展也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与开放,大大地增强了国力,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已引起全球瞩目。本文在详细分析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环境下,指出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产品转移接受地之一,而且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海外产品的转移在中国有了新的特征。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结合跨国公司XS公司的大量实际案例分析,以项目管理的模式分析阐述了跨国公司产品供应链转移的运作系统,总结出一套通用的产品供应链转移的工作模板,同时运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的方法,对供应链转移过程中的常见风险进行提炼与总结,包括:进出口国贸易管制,两地工作职能交接,现有供应商供应状况,文档转移与知识转移,供应商本地化及供应链计划等方面,并归纳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在以上种种风险中,本文着重分析了供应链转移后需求预测不确定性对供应链计划职能的影响及供应商本地化的风险,并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思路。最后,本文指出从跨国公司最新的供应链全球战略发展趋势来看,其所从事的不仅仅是追求本地化供应比例的上升,而是要全面利用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优势,为其全球性的生产与制造构建最优秀的供应链系统,从而引申出全球化战略采购。  最后,在对全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回顾了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仍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展望未来,对产品国际化转移的理论与技术支持的深入化和系统化,将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也将为企业带来更多更好的决策工具。  在海外产品转移项目接踵而至的今天,中国凭借其综合优势正成为这种新形式下主要的接受国和受益国,其“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日趋突显。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从风险管理的独特角度,系统分析了产品供应链转移项目的过程,阐述了跨国公司进行供应商本地化与全球性采购的模式,并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4.期刊论文周璐明论海外产品转移背景下的供应商本地化-物流技术2004,(10)在中国持续出现的大量海外产品转移项目的背景下,分析了跨国公司进行供应商本地化的机遇与风险,并详细论述了进行供应商本地化工作的实践操作及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指出了供应商本地化对企业及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5.期刊论文胡松华.HUSong-hua跨国公司收入最大化的行为模型-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经济学2008,3(3)跨国公司的理论一般建立在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假设基础上,然而,跨国公司的管理层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不仅有战略动因,也有个人利益的驱使.因此提出跨国公司受利润约束的收入最大化的理论模型.通过运用非线性规划技术,深入分析跨国公司的经营决策及均衡条件,探讨跨国公司在国内外的产量、内部产品转移量以及国际转移价格的最优解,同时揭示了收入最大化型和利润最大化型跨国公司之间的行为差异.6.学位论文施雄杰上药集团华联制药厂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探索2006在国际原料药市场上,由于跨国公司受原料药利润相对较薄、环保费用高等因素影响,逐步将原料药生产基地转移到相对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生产,这给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商机,现在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原料药出口国,但大多产品集中在利润很薄的大宗原料药上,在附加值较高的品种上,几乎没有优势。上药集团华联制药厂是生产原料药为主的老牌国有企业,由于在上海生产原料药,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人力资源成本,在国内市场上已没有优势,企业经济效益连年徘徊不前,与国内外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极不相称。为了摆脱困境,企业的战略目标定位于国际原料药市场,与国内的低端市场恶性竞争拉开档次,但如何才能走向国际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值得企业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即对原料药市场的需求、发展和市场占有率等情况分析;国内外标杆企业的研究,特别是对国内的海正药业和恒瑞药业,国外的印度原料药企业的解剖;同时,对原料药这个特殊市场的政策环境以及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等进行了分析。结合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的结论:上药集团华联制药厂需尽快调整产品结构,从传统的原料药向具有差异化的高利润原料药产品转移,同时尽快将药政注册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培养成为国际医药巨头OEM的合作伙伴,获得跨国药企的外包订单,然后,从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积蓄力量,直接进入国外目标市场,同时开发自主创新的原料药,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上药集团华联制药厂必须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全体员工熟悉该标准管理体系,并实施ERP系统支持该质量管理体系;还需建立EHS管理体系,消除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同时提高对外服务的质量,使外商真正感受到华联制药厂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只有这样,上药集团华联制药厂才能进入国际原料药的中高端市场,同时将企业的未来纳入国际化的供应链当中,再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会把上药集团华联制药厂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甾体类激素生产基地和上海地区最大的发酵基地,在尽可能段的时间内开发出属于自己知识产权的新药,为实现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医药航母的战略目标尽自己的一份力量。7.期刊论文栾文莲.LUANWen-lian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八大特点-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27(2)当前,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八大特点:新技术、新产品转移;生产全过程转移;产业内国际分工体系深化;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凸聚中间产品;国际服务业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导产业;跨国公司开始实施新经营战略;跨国投资快速增长;配套、连锁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出现新变化;形成全球化条件下开放经济国家发展模式.8.学位论文于娟不同情形下中间产品转移价格的问题研究2005本文首先阐述研究转移价格的意义,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新的发展动向。阐述了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概念、现状及国际跨国公司实施转移价格管理策略对我国企业的若干思考和应对,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研究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定价行为。其次,针对供应链中间产品的转移价格如何确定才能使总公司收益增加,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其转移价格进行分析同时确定了转移价格的取值区间。阐述了企业垂直兼并的概念内涵;针对中间产品的转移价格由下游企业确定的情况,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讨论了下游企业如何确定产品价格才能使总公司利润达到最大值,并对企业垂直兼并中的社会福利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产品需求函数发生随机扰动的条件,对企业存在外部市场和不存在外部市场两种情况讨论了中间产品的最优转移价格,并进行了决策风险度量。9.期刊论文王承云.WangChengyun日本在华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投资动机及区位特征-中国科技论坛2008,(10)通过对在华投资的中小企业访谈调研,特别是重点调研了制造业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东京都大田区,得出研究结果:日本制造中小企业对华投资动机可以归纳为(1)跟进客户投资型,(2)边际产品转移、上下游产品分工型,(3)在华开发、生产优先型,(4)总部功能转移型(5)市场指向型,(6)产品质量型.同时,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在区伴选择上和著名大型跨国公司集中在京、沪、粤、津等大城市有所不同,多选择在交通便捷、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上述大城市的周边及中小城市.10.学位论文马征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演进机制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2007贸易模式的决定及其发展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考察一国进出口产品的贸易格局、决定因素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新贸易理论针对当时工业化国家中大量存在的同一产业内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双向贸易现象,对贸易模式的决定问题做了不同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解释。按照新贸易理论,在以规模经济为特征的现代化生产中,国际贸易的模式不再仅仅由建立于要素禀赋或技术差异基础之上的比较优势来决定,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方式、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等都成为决定贸易模式的原因,而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大量出现。新贸易理论的这些解释给后发国家冲破所谓“比较优势利益陷阱”,实现贸易产品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竞争力的升级带来希望。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新贸易理论的早期研究主要基于工业化国家的经历,较少涉及到工业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动态发展问题,更未有围绕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的深入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尝试性地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间-产业内贸易演进纳入到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中,从理论上揭示经济发展对贸易模式演进的决定作用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推动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些具体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贸易模式的发展状况及其演进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最后给出政策建议。在理论上,本文从产业间-产业内贸易模式演进的宏观因素和微观机制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在对贸易模式演进的宏观因素分析中,本文论证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模式与其经济发展阶段的相关性,以及贸易模式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升级、工业化发展战略转换等经济结构的变化而演进。在对贸易模式演进的微观机制分析中,本文改进新增长模型,首次提出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等要素的积累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决定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长期增长的内生变量和微观基础,并且主要有三种机制推动了产业内贸易的演进,分别为:资本积累机制、技术扩散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具体来说,资本积累机制可概括为:资本积累→市场规模扩大→产业内贸易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一方面通过增加投资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增加本国生产的多样性产品种类数量,扩大本国产品的供给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结构相似性能够扩大国内需求市场规模,这两种市场规模的扩大都会带来产业内贸易的增长。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作为技术进步的两个不同层面,其演进机制可统一概括为:技术进步(技术扩散、技术创新)→市场规模升级→产业内贸易增长。其中,当技术进步是非对称性国际技术扩散的结果时,一方面,随着发达国家生产的新产品种类数量增加,欠发达国家的模仿成本将不断下降,产品转移率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欠发达国家从发达国家转移来的产品数量增加,其通过模仿所获得的经验积累也增加,生产率不断提高。模仿和学习的共同作用将导致本国在产品生产范围扩展的同时产品质量也得到升级,即带来市场规模的升级,产业内贸易增加。而当技术进步是本国企业为取得最大利润而进行技术创新的结果时,不仅本国产品生产范围扩展和产品质量升级,而且这些新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领先技术水平,能够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形成竞争优势,从而增加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在实证上,本文分别从中国贸易模式的演进趋势和演进机制两个方面对前面的理论进行检验。在演进趋势的检验中,本文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模式演进的历史轨迹进行了纵向考察,然后对经济发展水平与贸易模式演进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其中,纵向考察结果显示,中国的贸易模式演进确实存在产业间贸易比重逐渐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