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学习目标:◇落实文言基础知识。◇鉴赏写景、体悟情感意境。临皋黄泥坂行歌巉岩栖鹘冯夷悄然缟素戛然作揖蹁跹玄裳畴昔一、读准字音gāobǎnxíngchánqīhúpíngqiǎogǎojiázuòyīpiānxiānchángchóu三、品读课文思考:第一、二段写了什么内容?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bǎn)。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是岁:这一年.望:农历的每月的十五。此外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六叫既望最后一天叫晦。将:准备。于:到。从:跟随。既:已经。尽:全,都。顾:环顾。行歌相答:边走边唱,互相对答。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1)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2)作者为何而乐?“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作者由美好景象而产生的快乐。(3)第一段有什么作用?写风月冬景。点出时间:十月既望;交代游兴之起:由雪堂出来,二客相随将回到寓居地临皋亭;路上所见景象:“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写出初冬景物之神韵:景色之清朗,环境之清空,静谧宁馨的气氛。面对这种境界,作者自然是一见倾心,萌生复游之念。一个“乐”字,为下文作伏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lú),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已而:过了一会儿。月白风清:月色皎洁,清风吹拂。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良夜呢?薄:迫近。顾:可是。安所:从哪里。谋:商量。诸:“之于”的合音,兼起代词“之”和介词“于”的作用。不时之须:突然、随时的需要。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用来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写重游赤壁之前的情景。概括第一、二节内容。写重游赤壁之前的情景。面对美景,怡然而乐;有客相伴;客有美味鲈鱼;妻出久藏之酒。至此,完事顺意。思考: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án)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qiú)龙。攀栖鹘(hú,一种猛禽)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复:再次。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于赤壁之下游”。断岸:绝壁,陡峭的崖岸。曾日月之几何:才相隔多少日子。摄衣:提起衣襟.履:踏。披:拨开。踞:蹲。虎豹、虬龙:象虎豹,象虬龙。栖:宿息。危巢:高高的鸟巢。幽宫:深宫。从:跟随。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gǎo)衣,戛(jiá,象声词)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悄然:忧伤的样子。肃然:正肃恐惧。凛乎:恐惧之感。反:同“返”,返回。中流:江中心。听:听凭,任凭。止、休:停泊,停留。时:这时。顾:环顾。寂寥:冷清寂寞。适:正好。横江:横穿江面。东:名词作状语,从东。掠:擦过。西:向西飞去。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崖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jiāo)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提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登上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栖鹘做窝的高崖,俯视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第三段:描写游览赤壁所见的初冬景物,与初游的景色大不相同。(1)来到赤壁首先进入诗人一行视线的是怎样的景色?由此引出作者怎样的感慨?(原句回答)寄寓了作者什么情感?景色:江流有声,断崖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感慨: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情感:A、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改变了作者的心态,作者初贬时的激动心情此时已平静下来。B、讥评时政之说。历史配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60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满目苦楚,这正是“江山不可复识”的真实寓意所在。(2)学生翻译“予乃摄衣而上……俯冯夷之幽宫”,体会该语段句式参差的特殊表达效果。该语段使用了一系列动词:“摄”、“履”、“披”、“踞”、“登”、“攀”、“俯”,写登山以六字句开头,间以三字句,后以六字句收尾,节奏呈“缓→急→缓”的变化节奏由急而缓,暗示着登顶行为已结束,也预示着作者游兴之浓。(3)诗人又为何会“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呢?登山所见景物“巉岩”、“蒙茸”、“虎豹”、“虬龙”、“危巢”、“幽宫”,色彩是阴暗的,“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营造的是阴森恐怖的氛围与自然和而为一后,作者又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赋》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另外,作者被贬黄州,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在黄州,仍是待罪之身,起居行动还受到监视、管制,心中恐惧的阴影实在是挥之不去,沉痛、悲凉时不时地向作者袭来,所以这正是他艰难的政治处境和惊恐的心理状态的反映(4)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出诗人什么样情感变化?随遇而安的态度,感情又转为平静。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小结:诗人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情感经历的变化:江山不可复识→划然长啸→凛乎不可久留→听其所止而休情感的变化:平静的乐→激昂的乐→悲→平静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piānxiān),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须臾:过了一会儿。翩跹:飘然起舞。过:走过。揖予:向我作揖。畴昔:过去,以前。过:经过。顾:回头。惊悟:惊醒。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第四段:述游罢就寝后梦中所见——道士化鹤。(1)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作者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腾入自然,将自己升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旷达之思。在思想内容方面,作者的处境窘困,心情苦闷,现实中又找不到出路,只好借助“梦鹤仙境”寻求解脱。(2)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梦是一种追求,但现实是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知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全文总结全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转换,由景而乐,乐而歌,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壮之气,而有豪壮之行,又因景物而生忧,忧而长啸,长啸后的寂静孤寂,放任漂流的平静心情,梦境的空灵等,鲜明地表现出视觉、听觉、动态及心中的感受,尤其情感随景物的转换更是巧妙,全篇描述了这么多的情感与景物,却完全融合为一体,若不是心中真实感触,必然无法达到这样的境地而将难以言喻之情,以精简的文字呈现,可见苏轼文学修养的不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如果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只姿态翩跹的蝴蝶,那么黄州就是困住苏轼身体的那个茧,它束缚了他,也成全了他;如果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晶莹圆润的珍珠,那么黄州就是揉进苏轼身体的那粒砂,它打磨了他,也升华了他。你站在中国文坛的黄金马车上翘首远瞻,你立在宦海沉浮的风口浪尖上踯躅向前。你年少成名,初露锋芒,文惊四座,中年坎坷,远谪异地,可正是在你官途暗淡之际,却真正唤醒了你人生璀璨的群星,面对灰暗肃杀的寒冬,你从容的轻挥兰手,抽出了早春第一枝新绿。谪仙的挥毫洒脱与诗圣的铿锵有力,在天地自然的鬼斧神工下,熔铸成你不屈的豁达魂灵。那夜空中熠熠闪光的银河是对你最佳的赞美之词,这大地上奔腾豪迈的长江是对你无上的礼赞之章,这一切的繁华与辛酸,都汇聚成为五千年一个词坛巨人的名字——苏轼。这样精美的文字,你也能写出来,只要你能对人物有深刻的理解,辅以合理的想象,再加以生动的描写、精美的修辞和真挚的抒情。请以“黄州的苏轼”为写作主人公,用精美深刻的文字,写出你心目中的苏轼。(2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