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工作“”如果你能活一百岁,请问该如何去规划和看待你的人生?主要内容(作者对未来的七个预言)人类已经进入长寿时代,我们这代人活到100岁将是大概率事件。三段式人生终将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多段式人生格局。自我更新,自我革命,拥抱新事物,是未来人生格局对我们的必然要求。未来大量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城市和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会更加明显。未来跨年龄的交往会成为主流。人们的选择,会变得越来越慎重。长寿时代,并不是人人都能平等的享受到多段式人生带来的精彩。我们这代人活到100岁将是大概率事件从1840年开始,人类寿命就在以平均每年大约3个月的速度递增;每过十年,人类就可以多活两到三岁;从2001年到2015年,15年时间人类寿命增加超过5岁;(平均值)中国建国初期平均寿命不到40岁,截至2016年突破了76岁,整整多了36年;现代人不仅寿命时间在延长,其健康时间也在随之延长,发病期被推后并且压缩;百岁人生里,你年轻健康的日子比例将非常大;我们身边的人大多数在90~100岁;我们的下一代将有一般人活过102岁。三段式人生终将消亡长寿时代,我们的人生格局会发生巨大改变,三段式人生终将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多段式人生格局。但当大家都能活到100岁的时候,三段式就要不可避免要崩盘,根本无法再继续下去。这里面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财务和工作的问题,也就是未来第二段人生里积累的财富,可能很难再支撑你的养老。所谓多段式,就是一辈子被分割成4段、5段,甚至7、8段,乃至更多小阶段。每一小段都有自己不同的主题,各段之间穿插进行,不会再有明确边界。自我更新,自我革命,拥抱新事物多段式人生的快速变化节奏,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做好准备,随时拥抱新鲜事物。学会自我否定、自我更新,习惯于经常跟过去的自己说再见。敢于放弃已拥有的东西——包括经验、学历、知识,甚至还有你的三观。终身制学习、碎片化学习,也是多段式人生节奏带来的必然要求。未来大量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走红,反映了长寿时代的必然趋势。未来的社会分工出现严重两极分化,中间行业被掏空。最顶层的、需要大量原创性工作的行业,比如科研、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娱乐业、教育业等等会得以保留,且还会发展得更好;一些较底层的、不需要太多科技含量的服务产业,也会得以保留、发展。除了上述“两头”以外,中间大量的科技含量一般、具有重复性、标准性、容易被指令描述清楚的行业,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无情取代。智慧型城市和超级大城市的行业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会越来越明,人才的汇聚效应更加显著。未来跨年龄的交往会成为主流在长寿时代,年龄已经不能代表你所处的人生阶段,也无法代表你的能力和水平。各年龄段之间的代沟将被彻底打破,跨年龄的交往将越来越普遍。我们需要更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开放的心态,去真诚迎接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新朋友。不要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跟你年龄不同的人。人们的选择,会变得越来越慎重在多段式人生里,人们做选择反而会比在传统三段式人生里面更加慎重。在未来人们的选择会更多,但并不等于每个选择会更加随便。因为每个选择做出的背后,都意味着还有成本的存在。在传统三段式人生里,选择的错误,带来的成本和风险相对较小。在多段式人生里,选择的风险其实更大。最典型现象就是人类婚恋时间的普遍推迟。许多人不愿结婚,并不是因为时间少、工作忙,实际是因为内心不愿意轻率做出选择。社会“反成熟现象”开始成为趋势,年轻人害怕被限制选择。人们不急着找工作,不结婚或晚结婚,晚生孩子或者选择做“丁克族”,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们不想丧失选择权。在长寿时代,丧失选择的人生是无奈的,并且很难向下一个人生阶段顺利过渡。这种成年人的“反成熟”现象是长寿时代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特质。长寿时代,并不是人人都能平等的享受到多段式人生带来的精彩虽说长寿时代已经到来,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平等享受百岁人生带来的福利。而解决这个公平性的问题,也是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需要想办法尽快。对于缺乏专业技能的低收入人群,他们可能很难打破旧有的三段式人生向多段式人生过渡。这些人一旦失业,就会走入恶性循环。即使有政府的救济,也依然是社会弱势群体——相比富人,他们可能几乎体会不到百岁人生带来的无限精彩可能。反思1.过去的人们被动地接受命运安排,而长寿给人更多时间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像一条线,贯穿了你人生的各个阶段,雕塑了你人生的样子。2.在这个时代,根据过去已经很难预期将来。人们渴望多种选择而不是被限制,想要主动掌握命运而不是随波逐流,想要将长寿的生命活成恩赐而不是一场诅咒。3.唯一能肯定的一点是,向百岁人生发展的趋势中,将涌现出很多先锋模范、社会、公司、政府。越年轻的人越有机会摸索到新的生活模式。4.再创造(Re-creation)比娱乐休闲(Recreation)更重要。更长的寿命意味着有更多的休闲时间。成功的关键是如何合理规划休闲时间。要注重成长和学习,而不是一味花费大把时间在单纯放松上。5.我是谁?著名的FinancialTimes(英国金融时报)曾经建立了一个名人档案,问他们20岁的你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什么。我们换一个视角,不问20岁的自己,而是想象一下70、80岁或者100岁的自己会怎么看待现在的自己——你能确定现在的决定能够对得起未来的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