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笔迹分析的根本思路与方法————————““““字如其人字如其人字如其人字如其人””””((((TheTheTheThestylestylestylestyleisisisisthethethethemanmanmanman))))罗海环罗海环罗海环罗海环首先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够在这儿与各位笔迹学朋友在这儿一起探讨笔迹学,也要感谢李老师和侯老师他们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笔迹学交流平台。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目前从事教育工作。在笔迹学道路上我已经钻研了十几年,有了不少收获。当我在报刊亭买到韩进老师刚出版的第一本笔迹学著作《怎样从笔迹看性格》时,我就迷上了这门学问,不过当时年纪尚小,没有太多体会。后来在比较漫长的笔迹学探讨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有特色的分析方法,并且在实践运用中获得了很大成功。学习到现在我的最大的一个体会是,“笔迹分析功夫在诗外”,个人的修养水平和社会阅历,才是提高笔迹分析水平的根本所在。在我们掌握了笔迹分析的基本框架,领会了笔迹分析的根本原理后,就可以在生活中发展自己的笔迹学。我们言归正传。今天我要讲的,是个人的一些经验体会,主要是有关笔迹分析的思路与方法,涉及的内容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字如其人字如其人字如其人字如其人””””、、、、““““人如人如人如人如其字其字其字其字””””的理论。我把“字如其人”视为基本的也是深入的笔迹学思路与方法。大体上我这样安排这次的讲课内容:第一部分我会来讲现代比较认可的心理投射理论,因为我觉得它与字如其人理论有相通之处;然后我会来讲从我国古代以来的博大精深的字如其人理论,我会尽量举些例子出来以方便理解,相关的笔迹图片已经上传到笔迹读心网和我的QQ空间。后面第二部分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主要是阐述“字2如其人”的六个层次六个方法,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多年的笔迹学体会。目前笔迹分析有很多流派,很多方法,我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能够获得好的分析效果都是可行的、值得发扬的。笔迹分析说难,其实也不难,只要我们掌握基本的笔迹学框架和基本的分析思路,就能够举一反三,就能够不断发展自己的笔迹分析技术。那如何掌握基本框架和基本思路?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现代的投射理论和古代的字如其人,都是比较好的笔迹分析思路。先来谈谈笔迹投射理论。现代心理学是把笔迹分析列入投射技术的范围。心理学中的投射技术,是指通过被试的心理产品(比如图画、墨迹),根据临床经验,实证资料推论,间接的评估其中表现,反映投射出来的被测试者的知觉、情绪、个性特征等。在日常生活中投射也是很平常的一种现象,例如当一个学生写完他的一篇作业时,他知识掌握的程度、他学习的态度、他的能力和个性特点等等,也都会凝固在字里行间,经验丰富的老师一看笔迹就能先大概了解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在心理学中,投射(projection)这一概念的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在他看来,自我会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观念转移到他人身上。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投射的基本特征:一个人真正的动机、欲望以及其他心里活动,可以通过此人的其他心理过程或心理活动产品间接的表现和反映,亦即投射出来。笔迹是人的活动产品,反映了书写者长期以来形成的书写习惯,同样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的视觉—动作协调、情绪、注意、思维、乃至个性和能力等生理心理活动的投射。3我们打个比喻,把笔迹分析比作一面多棱镜,那么,它能全面呈现人格的多面体,投射出书写者的情绪反应、应激水平、个性特征、思维模式、心理冲突、童年经历等。书写者不经意的书写行为及其留下的印迹,都能成为人们潜意识浮现和内在展示的过程。在我个人看来,一个人会把自己情绪,注意,能力,个性等特质,都投射到他的笔迹中;而分析笔迹的人,也会把自己的一些习惯、倾向、个性投射到他的分析结论中。书写者有意无意把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故事倾注到笔迹中;同样分析者也是在通过他人的笔迹讲述自己的内心。既然笔迹是属于投射的一种,那么心理学中的很多投射分析技术,比如常见的图画心理学、罗夏墨迹测试、画树测试等,它们投射理论中的原理和方法对于研究笔迹分析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比如,投射技术中的图画心理分析,其中很多原理或思路可以直接或间接借鉴到笔迹分析中,我们来看三个例子。请大家看好笔迹读心网的相关网页,也可以看我的QQ空间,里面都放了十多张图片,后面的讲课都会分析到。先看有关投射的第一个图。4看图片二,大家看到了吧?这幅图画的是树。我们不理会这幅图画画得好不好,我们是来感受:这幅树木图,他会投射或说反映出画图者的哪些东西?我们看到树干、树叶粗大,整个树木好像显示出茁壮成长的气势。他这样画而不是那样画,这跟他的一些个性特点是相关联的。树干粗大、树叶团扭,用笔粗重,相应的他的人也就可能这样:活动积极,既注重现实又有某些空想,潜意识中具有攻击性倾向。这也正是图画心理学对这幅图的解释。现在我们来看看另一幅:5看图片三,画的也是树木。这幅描绘树木是细小的树干,整棵树显得有点柔弱。这在图画心理学的含义就是:显示出自我无力感,不适应感,缺乏自信,无决断力。再来看第三张树木图,看图片四。这幅树叶比较精细,提示具有强迫性人格倾向,完美主义者。这些心理含义是如何来的呢?除了实证以外,也要靠分析者运用6自己的社会经验、生活体验、心理学知识进行合理合情的联想、推理和分析。这和笔迹分析是相似的。我们说字如其人,在这里大概也就可以说成“画如其人”。我们来看看图画心理分析原理和笔迹分析原理两者能否进行知识的迁移:图画心理学认为,图画面积的大小和作画者的自我评价有关,如果画面非常大,有可能表示以下几种含义:有可能是一种攻击性倾向;有可能因内心的无力感而表现出的外在的防御机制;表现出情绪化、躁动的倾向。如果画面非常小,则表现出对自我评价较低,或者是表现出拘谨、胆怯和害羞的倾向,或者是可能缺乏安全感、情绪低落,或者是表现出绘画者可能有退缩的倾向。画面在纸的上方且比较小时,表现出绘画者心理能量较低。我们都知道,在笔迹分析中,字的大小也是与自我评价相关的,尤其是正文和签名放在一起时候进行比较分析,一般来说,正文反映的是书写者的社会评价,而签名反映的是书写者的自我评价,如果签名比正文大很多,表示书写者自我评价较高,自我意识强等特点;相反,则表示书写者害羞自卑、自信不足等特点。这表明它们的心理学原理相通,可以相互借鉴彼此的分析思路。现代心理学的投射理论与我国古代以来发展的“字如其人”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人常说:书如其人、字如其人、书如心画,见字如见人等等,这些古人的真知烁见,我想,可以直接借用到笔迹分析之中。我们先来看看从古代以来的对“字如其人”的一些论述,7这些对于我们理解笔迹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是有很大帮助的。字如其人,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讲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书、心画书、心画书、心画也也也也。。。。”这句话得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宋代的苏轼在《唐氏六人书后》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真真真真如立如立如立如立,,,,行如行行如行行如行行如行,,,,草如走草如走草如走草如走””””。他的意思是说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走”,草书则像人“跑”。他在《论书》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他说:““““书必有神、气、骨、书必有神、气、骨、书必有神、气、骨、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这不能不说是对“字如其人”理论的一种创见,他把字和人体生命对应起来了。如果说,苏轼是从人体构成要素来比喻书法的话,清代人刘熙载则着重从字的内涵来喻示人的内在素质。他在《艺概》中这样说:““““书书书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曰曰曰如其人而已如其人而已如其人而已如其人而已。。。。””””这就是著名的“书如其人”、“字如其人”的来历。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论述,而且更集中、更具体地从人的艺术个性、艺术风格、艺术水平来论述“字如其人”,这就把“书为心画”的说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如此,刘熙载还更形象、更具体地把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字作了进一步阐述,他在《艺概》中说:““““贤哲之书温醇,骏贤哲之书温醇,骏贤哲之书温醇,骏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意思是说贤哲之士的字,温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着刚毅;脱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脱;文人学士的字,清俊秀丽。这真可以说把“字如其人”表述得淋漓尽致。8除了以上典籍中所记载的以外,我国民间也流传着很多有关笔迹学方面的俗语、格言等,既精辟而又耐人思索。如:““““相人不如相字相人不如相字相人不如相字相人不如相字””””、、、、““““见字如面见字如面见字如面见字如面””””、、、、““““见信如见面见信如见面见信如见面见信如见面””””、、、、““““笔迹乃心迹笔迹乃心迹笔迹乃心迹笔迹乃心迹””””、、、、““““心手相通心手相通心手相通心手相通””””、、、、““““字如其字如其字如其字如其人人人人””””、、、、““““人怪字也怪,字怪人亦怪人怪字也怪,字怪人亦怪人怪字也怪,字怪人亦怪人怪字也怪,字怪人亦怪””””……归纳一下,““““字如其人字如其人字如其人字如其人””””的大概意思就是,的大概意思就是,的大概意思就是,的大概意思就是,人与字人与字人与字人与字,,,,字与人字与人字与人字与人,,,,二二二二而一而一而一而一,,,,一而二一而二一而二一而二,,,,如如如如同同同同鱼水相融鱼水相融鱼水相融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见字如见人。见字如见人。见字如见人。我们来看第一个例子,是宋代的林埔的书法。林埔是诗人,性格比较孤高,一生酷爱梅花,隐居杭州西湖,经常驾小舟遍游西湖的各个寺庙。但他终身没有娶妻。北宋的书法家黄庭坚盛赞林逋的字如何写出高洁的志向。他说““““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林处士书清气照人,其端劲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意思是林逋的字清气照人,笔劲有骨,同他的处世为人是很相似的。明未清初有位精通医术的书法家傅山,他曾提出过““““宁拙勿巧宁拙勿巧宁拙勿巧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丑勿媚宁丑勿媚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支离勿轻滑宁支离勿轻滑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宁真率勿安排宁真率勿安排宁真率勿安排””””的美学思想。这是一种一反常态的审美观点,而据说他的性格也是极为矛盾的。在清朝灭亡之后,傅山曾因积极参加反清复明的斗争而被捕入狱。此后拒不参加清朝为了笼络名士而设的博学鸿词的考试,也不接受统治者授予他的官9职。我们来看看他的书法是否有这些迹象:他的字很能反映他的心理特征。看他的书法,显得忧心忡仲、矛盾重重,如古藤缠树般的字体特征更能说明他的孤独难解,悲肠百结的心理矛盾。苏轼说:““““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殆不然殆不然殆不然。。。。””””意思是看一个人的字就可知道他的为人,甚至还可以看出10是君子或小人。这个我们可以看看下面两个例子:一个是颜真卿,一个是赵孟頫:我们先来看看大家比较熟悉的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宋代的一个叫朱长文在《续书断》中特别推崇颜真卿人品同他的字的一致,说:““““予谓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予谓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予谓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予谓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道德君子道德君子道德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