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病虫害防治陈铎ZS2015001人参简介人参(学名:Panaxginseng,又称为亚洲参,在中国东北土名“棒槌”)是具有肉质的根,可药用。主要生长在东亚,特别是寒冷地区。是我国传统的珍贵常用药材,用于愈后恢复、增强体力、调节荷尔蒙、降低血糖和控制血压、控制肝指数和肝功能保健等。人参根部所含皂苷是其有效成分,中国长白山野参皂苷成分较高,但取得不易,价格高昂。它历史悠久,是享誉四海的天然补益良药,被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常见病虫害人参菟丝子人参日灼病人参细菌性烂根病人参细菌性软腐病人参褐斑病人参斑点病人参斑枯病人参红皮病人参白粉病人参炭疽病人参立枯病人参黑斑病人参灰霉病人参疫病人参根腐病人参猝倒病人参锈腐病人参菌核病人参蛞蝓人参地老虎人参金针虫人参蝼蛄人参蛴螬鼢鼠花鼠田鼠人参缺锌症人参缺钾症人参缺氮症病害--人参菟丝子人参菟丝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人参病害,对人参的危害极大,常常会带来很大的损失。人参菟丝子症状人参受害后,主要表现生长矮小和黄化,在参地引起大片枯黄或死亡。人参菟丝子病原特征Cuscutachinensis属于中国菟丝子。是攀缘寄生草本棺物,无根和叶,或者叶片退化成鳞片状,无叶绿素。藤茎丝状,黄白色或稍带紫红色。花不显著,白色或黄色,多半排列成球状花序。果实是开裂的球状蒴果。人参开花,寄生在人参上的菟丝子也开花,而且较人参种子早熟,落人土壤引起下一年的为害。人参菟丝子防治方法在人参播种前清除混在人参种子中的菟丝子种子。参地发生菟丝子后,在开花前割除菟丝。病害--人参日灼病人参日灼病是影响人参正常生长的一种常见病害,在温度高季节比较容易出现人参日灼病症状叶色浅绿带黄,叶缘呈黄褐色,卷缩枯死,严重时整个叶片及地上部分枯黄,干缩死亡。人参日灼病病原特征为生理性病害。人参为喜弱光植物。叶片上气孔数目在相同面积上比大田作物少几倍。光照过强时,气孔闭锁,蒸腾作用降低,时片上温度过高,超过自身忍耐能力,叶绿素受到破坏。进而使叶肉组织失水,焦枯。阳光直射是日灼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人参日灼病发病条件参龄越小,日灼病越易发生。生育前期,叶片幼嫩,亦易发生。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会加重为害程度。人参日灼病防治方法1.调整好参棚内的光照,参棚前后檐长度要合适,棚顶遮荫要适度。2.夏季温度高,光照强,可在参棚前后挂帘。病害--人参细菌性烂根病人参细菌性烂根病的发生经常在夏季高温的季节,在幼苗期也非常容易出现,我们需要做好田间的管理工作,不要让土壤湿度过大,避免人参细菌性烂根病的严重发生。人参细菌性烂根病症状发病初期病株上部叶片边缘变黄,微向上卷,叶片上出现棕黄色或红色不规则形斑点,严重时全叶变成紫红色,最后叶片萎蔫。早期萎蔫尚可恢复,以后则不可恢复。根部受害产生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软腐斑,后病斑扩大或连合,使整个参根软腐。用手触之发粘,具很浓刺激性气味。严重时整个参根组织解体,只剩下表皮的空壳。人参细菌性烂根病病原特征病原细菌有二种:竹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caryophylli)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carotorasubspcarotouora)。人参细菌性烂根病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原细菌大量长期存活于土壤中,成为越冬菌源,引起初侵染。细菌通过参根上的各种伤口侵入。当参根生长健壮、抗病力强时,病菌处于潜伏状态。参根各部位均可潜伏病害,以芽苞带菌率最高。一旦参根生长衰弱,抗病力下降或外部温湿条件对细菌适宜时,便表现出病害症状。发病后期常与镰孢菌、丝核菌等复合侵染,病斑外部出现真菌的菌丝体。人参细菌性烂根病防治方法此病根部发病常与根部真菌性病害同时发生,防治上要注意调节土壤水分、土壤通透性,并应以施用铜制剂预防为主。对防治茎部细菌病害的发生,可在进行池面消毒时配合施用猛克菌或农用链霉素进行防治。病害—人参细菌性软腐病人参细菌性软腐病对人参的根部危害比较大,每年都会种植者带来不小的损失,人参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病条件比较特殊,不容易发现,所以做好预防工作非常重要。人参细菌性软腐病症状主要为害根部。病斑呈褐色软腐,边缘清晰,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不一,常数个联合,最后致整个参根软腐。用手挤压病斑,有白色菌脓溢出,具浓重的刺激性气味。病情严重时整个参根组织腐烂解体。植株地上部初期表现叶片边缘变黄,并微微向上卷曲;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状棕黄色或红色斑点。严重时全叶片呈现紫红色,最后叶片萎蔫。萎蔫由可恢复性发展为不可恢复性。人参细菌性软腐病病原特征病原为两种细菌:(1)石竹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caryophylliStarretBurkholder,属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杆状,无荚膜,极生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2)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变种Erwiniacarotovoravar.CarotovoraBya.,属欧氏杆菌属细菌。菌体为短杆状,周生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人参细菌性软腐病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人参软腐细菌大量存在于土壤之中,土壤是软腐细菌的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源。细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参根。当参根生长健壮,抗病力强时,病菌就处于潜伏状态。参根的各个部位均可成为软腐病菌的潜伏场所,尤以芽胞带菌率最高。当参根生长衰弱,抗病力降低,或外部温、湿度条件适合时参根便出现软腐症状。发病后期常与镰刀菌、丝核菌等真菌复合侵染,病斑外部出现真菌的菌丝体。人参细菌性软腐病防治方法(1)选择地势高燥的地块栽参,防止土壤板结、积水;不使用带伤口的种栽,移栽时要防止参根受伤。(2)加强栽培管理,冬季及时防寒保护,注意防治地下害虫,以减少伤口。(3)土壤消毒:20%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克/帘撒施混拌;80%乙蒜素乳油1000~2000倍液喷淋;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1000倍液等。病害—人参褐斑病人参褐斑病及其它叶斑病人参次要的叶部病害有褐斑病、斑点病和斑枯病等。褐斑病发生在人参生长中后期,二、三年生参苗发病重,一般发病率为10%左右,近年来为害性有上升趋势;斑点病在个别年份发病较重;斑枯病发生较少。人参褐斑病症状据田间调查,病原菌对人参叶片的侵染主要发生在人参生长的中后期,很少侵染幼叶。最初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斑,以后逐渐扩大,发病严重时往往有多个病斑相互愈合,呈不规则形的褐色斑块,病叶比健叶提前枯死。人参褐斑病病原特征斑点叶两面生,不规则形,淡黄褐色,直径13~25mm;分生孢子梗散生,直立,分枝稀少且常呈直角,端渐尖,无色,光滑,具分隔,2715~9715μm×418~715μm,产孢细胞无色,全壁芽生;分生孢子单个顶生,无隔膜,近球形或卵形,橙黄色,光滑,20~25μm×16~20μm。人参褐斑病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以后又引起再侵染。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接触和昆虫传播。叶斑病的发生都要求高湿度,有雨露水滴才能促使孢子产生、传播和引起大量的侵染。参床前后檐漏雨地方发病较重。褐斑病适宜于较高的气温,在东北8~9月为发病盛期。人参褐斑病防治方法1、选留无病种子。2、种子和参苗消毒。在催芽或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参苗移栽前也应进行消毒,以防种子和参苗带菌传病。3、土壤消毒。播种前或移栽前用代森锌7~8克或敌克松4~5克与半干的细土13~15kg拌匀,可供1平方米的垫土或盖土。4、搞好田间卫生。在田间发现病叶、病种子、病茎及病株等,应随时摘掉,拔除深埋或烧毁。秋季应彻底清除参床上所有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掉,不应随处乱扔乱放,消灭菌源严防扩散蔓延。5、加强田间管理。首先应注意选择地势高平、土壤排水良好的土地做参床。采用单透光棚栽参,参棚覆盖要均匀。从入伏前到立秋后必须适时采取扶苗、插花、挂花及挂面帘等防强光措施,均能明显减轻黑斑病发生。6、消灭和封锁发病中心。一旦出现发病的中心病株,应立即拔除销毁,并在其周围喷洒农药,才能有效地控制住病害的扩大蔓延。7、药剂防治。于人参展叶期发现中心病株出现之前,开始喷药最好,一般在5月中下旬应喷洒第一遍药。1.5%多抗霉素150倍液,扑海因600倍液;代森锰锌800~1000倍液,然后交替喷洒,并逐渐适当增加浓度。当进入雨季可改喷波尔多液120~180倍液;乙磷铝400倍液;瑞毒霉600~800倍液,并可兼防人参疫病。多抗霉素100~200倍液不但防效高,且能提高种子产量,又无残毒。病害—人参斑点病人参斑点病日本谷称蛇眼病,二、三年生参苗发病重,一般发病率为10%左右,近年来为害性有上升趋势。人参斑点病症状叶斑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3~10毫米,边缘红褐色,中心褐色,有轮纹呈眼圈状,上生小黑点。人参斑点病病原特征病原菌是人参叶点霉(phyllostictapanax),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人参斑点病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接触和昆虫传播。发生条件要求高湿度,有雨露水滴才能促使孢子产生、传播和引起大量的侵染。参床前后檐漏雨地方发病较重。大多发生在8月,天气干旱、光照过强,参苗生长衰弱易引起为害。人参斑点病防治方法播种和移栽前种栽消毒;撤防寒土后,100mg/L多抗霉素喷洒畦面;参苗出土后,50%多菌灵500倍液,隔15-20天喷洒1次,2-3次;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病穴石灰消毒;注意参棚维修,防止漏水或强光照射。病害—人参斑枯病人参斑枯病在近些年中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现在人参斑枯病的防治技术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人参斑枯病的防治效果也有了不小的提升。人参斑枯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近圆形至多角形,黄褐色,中央稍浅,后期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入秋病部长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人参斑枯病病原特征分生孢子器生在叶面,聚生或散生,球形至近球形,器壁膜质褐色,大小51-70微米。分生孢子针形,无色透明,基部钝、项端稍尖,具隔膜1-3个,略弯曲,大小15-27×1.5-2微米。分类属性:称忽木壳针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布区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湖北流行动态:东北一般8月叶片老熟后易发病,天气干燥、气温高利于该病发生。人参斑枯病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东北一般8月叶片老熟后易发病,天气干燥、气温高利于该病发生。人参斑枯病防治方法1、认真清园,减少越冬菌源。2、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2-3次。病害—人参红皮病人参红皮病又称水锈病。发病时参根局部或全部变红褐色,是人参上较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患病参根要降低2~3个等级,使该参场每年因红皮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人参红皮病症状病根表皮出现锈红色病斑,不规则形,大小不等,重者遍及全根,参根表皮粗糙纵裂,变厚变硬,刮去表皮内部组织正常,其色泽症状颇似水稻锈根病。严重的病根须根枯死。轻病根在土壤条件改善后可逐渐恢复。病根地上部茎叶生育正常。人参红皮病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人参红皮病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是非侵染性病害。土壤通气性差,铁、锰离子含量高是人参红皮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参根表面特有的橘红色细菌,也可能是导致该病的因素之一。整地较晚,土壤常未充分熟化及雨季作业等造成土壤湿度大、通气性差,使土壤长期处于还原状态,以及地势低洼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原因。人参红皮病防治方法1.早整地使用隔年土,将参土内的有机物质充分腐熟,最好筛土。2.改善土壤结构刨土时一定要将底土收起并充分掺拌均匀,黑黄土比例最好达到4:6或5:5,黄土比例达不到的地块要进行客土。3.控制土壤水分,低洼地要高做床,挖好排水沟,增加松土次数,创造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环境,可减少红皮病的发生。4.土壤PH值小于6时,用生石灰0.25.千克/平方米,与床土混拌均匀。5.粘重土壤掺拌河沙或炉灰渣。6.加强调光管理,适时调光,合理调光。7.整地时注意掺入1/3活黄土、并施入适量生石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