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景别应用与影片风格融合的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电影中景别应用与影片风格融合的探讨作者:程园园来源:《新闻传播》2016年第16期【摘要】景别作为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也是影视创作和构思的基本表达手段之一,从构图和拍摄角度看,用不同的景别表现画面内容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拍摄技术。笔者结合两部影片,对其景别的应用以及影片风格融合做了简要探讨。【关键词】景别;应用融合;探讨一、引言所谓景别,是指影视画面中视觉距离的远近和主体范围的大小,由于摄像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一般来说,以画面内截取成年人的身体部分的多少作为划分依据,景别可以划分为远景系列和近景系列。远景一般包含远景与全景,远景取势,即主要用以交代环境、烘托氛围、抒发感情;近景一般可包含中景、近景与特写,近景取神,即主要侧重人物表情以及情感的交流。选择景别主要基于影片要表达什么样的内容,优秀的摄像师对于景别的掌握能够灵活自如,能够借助景别的变化来完成情感和气场的转换,可见景别是摄像师创作的造型手段,是影片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结构方式和叙述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视觉特点并承载着不同的情绪,如果能够合理驾驭景别的匹配,就会使镜头组产生不同的情绪趋向,从而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对于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景别的划分和特点关于如何划分景别,不同的教育体系给出的划分标准略有差异。远景和大全景相类似,都是画面中包含的信息最为丰富的景别,视角涵盖也比较广泛;全景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人物,是要表现的主体的全部范围;中景和近景,占景物或人物的一半左右,近景会更加接近主体一些;特写和大特写,是对景物主体的局部进行刻画,仅仅表达很小一部分的细节,大特写会更夸张和细致一些。景别的划分是一个渐次推进的过程,好比变焦镜头或者移动机位拍摄,逐步从最远处一点一点接近主体,而拍摄中,这些景别是单独镜头拍摄的,也就是分镜头。之所以要分镜头拍摄,一是保证不同景别划分的明确性,每个景别的表达能力和画面感染力是不同的,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样,二是可以改变时间轴的概念,假设我们用一个长镜头把主体从大全景推进到特写,会给观众感觉这是一个漫长累赘的镜头,时间感觉也会很拖沓,而如果用不同的景别分镜头组合,同样的景物和事件,就变得简洁明快,用最短的时间交代了同样的事情,所取得的视觉效果也是观众乐于见到的。使用分镜头拍摄,用景别的区别来更好地传播创作含义,是蒙太奇的方法之一,沿用到影视拍摄中,蒙太奇就是把所有影视相关的素材,比如图像、声音、文龙源期刊网字等利用各种艺术技巧组合编辑为一部影片。没有蒙太奇的应用,一部长度有限的影片要想表达很长的时间跨度,并让观众感受到这一切是自然发生的,显然是不可能的。当然,影片用什么办法来再现故事情节,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仅仅从构图和拍摄角度看,用不同的景别来展现画面内容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影视创作技术。三、景别的应用和影片风格的融合景别在电影中的应用是要服务于电影风格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展现出导演的内在风格。电影风格是电影本身与众不同的东西,是导演个性品格、审美品位以及价值观在电影作品中的映射。笔者以两部影片的对比为例,对景别在影片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融入电影风格做简要的探讨,这两部影片分别是《芝加哥》和《悲情城市》。影片《芝加哥》讲述的是,在上个世纪混乱的20年代,芝加哥的两个伴舞女郎杀人犯,为了共同向往的东西——自由与名声展开争夺,而影片《悲情城市》讲述的是,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光复,基隆一户林姓人家的风雨波折,展现了普通人物命运在轰轰烈烈时代面前的渺小与挣扎。首先看《芝加哥》第一个镜头和《悲情城市》第一个镜头。《芝加哥》的第一个镜头是嘴部的特写,灯光考究,用时一秒左右;《悲情城市》第一个镜头是林文熊的近景,一直持续了一分多钟。两个镜头相比之下,《芝加哥》所有的景别在电影画面里不停地切换,灯光使人迷幻,尽现艳情之事,是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黄色新闻卷席下最好的体现;而《悲情城市》像一个文雅的书生,为了让观众专注于故事,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切换镜头,镜头长、景别变化“老实”,多用中景来表现人物和故事,有一种细水长流但是又不得已流走的沉默。两部电影都是为故事服务。前者,《芝加哥》为了展现芝加哥这一疯狂而现实的城市,镜头切换较快(但是并没有为了追寻节奏而盲目变换镜头,中间有踏实的叙事,节奏相对缓慢,也让我们不会在两个小时的观影中出现审美疲劳),使用最多的是全景、中近景、近景,特写次之,使用的景别复杂多样且盛大,但为了保持节奏不脱节,很少使用远景,而是把全、中、近、特这几个景别有节奏地安排在一起,构成了《芝加哥》特有的节奏,虽然没有用远景展现芝加哥这座城市的全貌,但是芝加哥这座城市的内核已经完整展现在观众的眼睛里。《芝加哥》并不是远、全、中、近、特这几个景别随意的拼接,除了搭配着音乐的节奏点,对每个人物、事件都赋予了他们自己的景别,每次人物出现都是中近景或特写,成为荒诞故事之间的一个接点。在监狱场景中,六个女人在诉说自己杀人的原委,大多使用中近景,有平静叙事的效果。在歌舞戏中,景别变化快,大多按照节奏的需要变换,有时转换大胆(如从全景到特写),为了让节奏不过分紧张,加入了女囚在监狱生活中叙述自己杀人原委的画面,注重对群体的表现,多使用中景,放缓情节节奏。在《悲情城市》将近3个小时的电影里只有200多个镜头,若不是故事的需要,可能侯孝贤更愿意一镜到底吧,这就影响了电影的景别。由于镜头数量少,长时间镜头需要展现的信息量就要大一些,所以特写几乎没有,在电影里看到的最大的景别就是对老三发疯后表情的展现,且很有可能是担心太远,我们看不到老三眼角流下的泪水。影片对景别的运用体现了电影的风格,因为讲述的是日本投降、二二八等敏感事件,人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的喜怒哀乐更渺龙源期刊网小些,也因此,我们在画面里能对人们的喜怒哀乐看得更清楚。电影景别囊括的内容比较多,加之镜头时间较长,我们能观察到每一个人的行为和反应,画面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只是对事件冷静客观的展现,没有夸大或缩小时间的流逝,节奏舒缓,在看的过程中观众能真正深入到故事里。吃饭的场景几乎都是全景,是最客观的能表现家族人事变化的景别。侯孝贤对相似场景相似景别的运用,难免使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最残忍的厮杀情节用远景来展现,没有立场的倾斜和人物的批判,只是客观的描述,人物在大环境下的争斗显得让人感伤和悲悯。电影中很多空镜头用的是远景,其中少不了大海和群山,回想起来,觉得人们无法逃离这个大时代,一直在海边和山里兜兜转转,这正是台湾电影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格调。《芝加哥》和《悲情城市》的风格各不相同,但都在认真讲好一个故事,前者景别跳跃、极尽华丽,后者景别变换规矩、极尽简单,各有风格,两部片子都没有妨碍把故事讲得更有魅力。四、结语毋庸置疑,景别作为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是影视创作和构思的基本表达手段之一,景别的变化能够引发观众最直接的感官变化。景别变化并不仅仅作为基础手段服务于蒙太奇策略、剧情需要,从而引发观众观感的差异,差异化的景别本身就担负着观众在接受过程中所投入情绪的不同。同一个拍摄的客体,如果用差异化的景别进行表现,观众的感受也会截然不同,可见景别如何融入影片风格也是一种电影艺术,然而景别变化本身引起的观众反应差异还未引起理论界最为深入的探讨,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中能够更广泛地关注这一问题。参考文献:[1]卢康.景别变化与观众反应[J].文学界(理论版).2012(03)[2]高琳.试论景别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下).2010(07)[3]陆路,张建平.美国电影《教父》经典镜头的视听语言读解[J].电影评介.2009(05)[4]陈跃华.议景别匹配时应注意的问题[J].今传媒.2011(08)[5]高蕾.浅析近几年(2011—2015)中国电影的视听语言特点[J].大众文艺.2016(08)[作者简介:程园园(1995-),女,汉族,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